中原行吟—寻梦中原—杨玄感大战洛中洛阳历史故事57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杨玄感大战洛中洛阳历史故事57,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爆发了“杨玄感之变三,杨玄感从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至
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爆发了“杨玄感之变三,杨玄感从黎阳 (今河南浚县)起兵,至葭芦戍覆灭,前后历经,58天,其中有40多天时间在洛阳盆地内摩战。
杨玄感系隋朝开国元勋楚国公杨素之子,在朝中官及二品,与父同列,富文韬武略,志向高远,见杨广当政劳兵赋役沉重,民众困苦不堪,遂和几个弟弟密谋起事,推翻暴君,另立明主。
613年,隋炀帝亲征高丽,派杨玄感从黎阳粮仓往辽东前线督运军粮。当时;此路线运粮民夫倒毙于道路者无数,民怨沸腾。杨玄感乘机在黎阳起义。是年6月,杨玄感以讨伐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延误军机为借口,在黎阳城闭门召军,召集譬粮军队、水陆运夫、城中青壮及各地赶来军队共计近万人,公并打起了反对炀帝的旗帜,良众一呼百应,踊跃参加。不料此时义军内部叛徒唐祎逃回河内郡,—并派人向镇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告密,为后来杨玄感攻打洛阳留下了隐患。
杨玄感为增加力量,秘密召回了辽东征战的两个弟弟——杨玄纵和杨万硕,又派人到长安召来了弟弟杨玄挺和好友李密。杨玄感任李密为军师,并向他问计。李密深谙当时形势,提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上计:直攻蓟县,断掉隋炀帝后路,让他粮草断绝而灭;中计:进关中,绕道直捣长安,使杨广归后无家,还可据险守住半壁江山;下计:就近攻击东都洛阳,但洛阳已有防备,胜负难料。杨玄感则认为,攻洛阳是上策,因为当时东都繁华富丽,文武百官不少家眷都在洛阳,只有攻下东都,才能惊动人心,显力。于是,义军一路向洛阳赶来。
由于唐帏的告密,沿途诸郡县皆加强了防守,在河内郡、修武、临清关等地,义军都遭到顽强抵抗。无奈,杨玄感只好绕过诸城,从汲县渡黄河向洛阳进发。兵抵洛阳之后,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杨玄感率领,从白马寺以西翻越邙山南攻洛阳,一路由其弟杨积善从偃师沿洛河西攻洛阳。
洛阳城内,越王杨侗和民部尚书樊子盖早巳加紧了防御。本来坚固的城守愈加难攻,义军临近,杨侗命河南令达奚善意出兵东迎杨积善,派河南赞治裴弘策出北门迎战杨玄挺。达奚善意和杨积善兵战一处,官军腐朽无力,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四散而逃。
北部的裴弘策也被杨玄挺杀的狼狈大败,只带了九名骑兵逃回城中,其余人马或死或降。
杨玄感初战告捷,遂屯兵上春门(城东墙北门),准备强攻洛阳。战前,他大犒三军,以自己上柱国之身起事为例表明志向,将士倍受鼓励,前采参军者数以千计。杨玄感志高晶正,在用人上却不能知人善任,前有唐叛逃,后以韦福嗣为心腹,隋内史舍人韦福嗣是从洛阳城来作战被俘的:杨玄感却对他以礼相待,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杨玄感硬把他视为心腹,让其掌管日常公事信札的处理,韦福嗣“人在曹营心在汉”,在义军中做事首鼠两端,李密知其一直在观望,便劝说杨玄感斩之以谢众,玄感不从。后来,韦福嗣果然又逃回洛阳,这对义军极为不利。
杨玄感全力攻缄,怎奈各城门都有重兵,一时难以奏效,但不少达官贵族之子出城作战后都不愿回去,都认为跟随杨玄感可建功立业,来护儿之子来渊等40多人后来都到义军账下听令。杨玄感一面攻城,一面在洛阳周围布防,他分派兵力,西防磁涧道,南防伊阙,东攻荥阳,取虎牢,抵御各方增援而来的隋军。
隋炀帝在辽东得知杨玄感叛乱的消息,急令左翊卫大将军宇女述、卫将军屈突通、来护儿昼夜兼程回救东都。长安的代王杨侑派刑部尚书卫文升从关中进崤谷、渑池,屯于金谷园一带,和杨玄感进行了上百决战斗,隋军损失惨重,直到后来杨玄挺战死,杨玄感才引兵稍作后撤。
辽东隋军兼程返回,屈突通带兵抵河阳,宇文述紧随其后,欲南渡黄河。杨玄感接受了降将李于雄之计,准备派兵阻其渡河,把卫文升、樊子益彻底困死在河南,但这一计划被城中的樊于盖识破,他不厌其烦,多次出兵骚扰,牵制义军无法分兵,屈突通率兵渡过黄河,在城东北处驻扎。义军面临几面包围,城中隋军又不断出击,无奈之下,七月间,杨玄感接受了李子雄和李密建议,解除洛阳之围,关中。
义军兵至弘农官(今河南陕县),弘农太守杨智积知其西图关中,使出激将法,在城楼前大骂杨玄感为人臣而反君,犬逆不道。杨玄感大怒,李密苦劝不住,义军攻三日而不下,只好继续。
义幸柠到皇天原(今河南灵宝境)时,被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屈突通率兵赶上,杨玄感硬着头皮在盘豆山摆下50里一字长蛇阵,边战边走,连连受挫。8月,隋军在董杜原以绝对优势大败义军,玄感和十余骑奔进丛林,到了葭芦戌只剩下他和杨积善兄弟二人,杨玄感慨叹不已,自觉难免一死,让杨积善杀死自己,杨积善手起刀落,一世英雄就这样悲怆地结束了生命,杨积善自杀未遂被俘。隋军在洛阳车裂杨玄感尸体,义民,东都城内外血流成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攻心战智取洛中洛阳历史故事27
公元23年六月,更始帝刘玄移都洛阳。为镇抚河北豪强,刘玄派刘秀出使河北。刘秀在信都等地官僚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依靠支武装,击败了河北割据势力王郎,吞并了为数众多的起义军,人数发展到十几万人。这时,更始帝刘玄已迁都长安,留绿林军将领朱鲔率30万人守洛阳。公元25年正月,赤眉军与绿林军争天下,挥师入长安。趁赤眉军与绿林军在关中内讧,刘秀派将军寇恂守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将军冯异驻孟津,为夺取洛阳做准备。这时绿林军驻守洛阳的兵力雄厚,是绿林军在关东的主力,主帅朱鲔听到刘秀北行的消息,准备乘虚进取河内。不料正中冯异之计,冯异巧妙利用朱鲔帐下大将李轶与刘秀兄弟早年的关系,使用了离间之计,写信给李轶,在对方按兵不动的情况下,抽调河内的兵力,北攻天井关(今山西省晋城南),连拔上党郡两城,再回师渡过黄河,进据成皋以东13个县,削平各堡,收降绿林军10万余人,接着又打败了河南太守武勃,攻破士乡,占领河...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成王定鼎宅天中洛阳历史故事11
灭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病逝。他13岁的儿子姬诵即位,姬诵就是周成王。成王年幼,政事由叔父周公旦执掌,按武王遗嘱,周公着手洛邑的筹建,但不久,就爆发了为时三年的武庚、东夷之乱。营洛建设被迫中断。平叛以后,成王四年,周公一面建立东方藩卫,一面营建洛邑。成王五年,洛邑建成;成王六年,周公完成了《周礼》这一文化工程。洛邑和《周礼》两大工程的完成,为成王迁洛亲政做了充分准备。成王七年,周公还政。成王率文武百官到洛邑举行开国大典,四方诸侯前来庆贺。周成王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周公说:“定鼎在天下中心,便于四方诸侯朝贺和进贡”。为纪念定鼎洛邑这一重大事件,宣布洛邑称“成周”。成周之意,就是周王朝的统治大功告成。周成王还举行了丰富的祭祀,告慰武王在天之灵。为了教育宗亲弟子,周成王把他们召集在太庙之内,告诫他们,他们的先人随文王替天翦商,周武王继文王伐灭商纣。灭商后,周武王在洛邑向上天庄严宣誓,要在天下的中...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平王弃镐居洛邑洛阳历史故事13
西周初年的统治者,开创一国二都的邦畿连体制,西以镐京为中心的宗周地区和东以洛邑为中心的成周地区连成一片,有效地控制着辽阔的西方和东方,加上四方诸候屏藩周室,国势强盛,四夷宾服。但是到了周厉王时,暴虐无道,发生了国人暴动,国势转衰,四夷不断侵犯周王室直辖领地。周天子不得不收缩兵力于镐京和洛邑两个政治中心。西周中后期,鉴于西戎对关中的威胁,政治重心转向镐京。到周宣王时,重用贤臣,内修德政,外御夷狄,国势赫然振作,出现中兴局面,然而好景不长,宣王染疾而亡。继位的周幽王用妄臣,行无道,宠褒姒而废太子宜臼,导致了犬戎之乱,周王室惨遭劫难。幸有晋、郑、卫出兵平乱,太子宜臼才即天子之位,是为周平王。平王即位之日,眼看镐京一片残破,而犬戎对镐京的威胁依然存在,平王决定弃镐京而居洛邑。公元前770年,晋、郑、卫三诸侯护送周平王东向,秦部落也派出人马相送。平王到洛邑王城,见这里宫室壮丽,市井稠密,与镐京盛时无...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司马光在洛阳的故事
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019口1086),在宋朝洛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政治家的司马光是保守的,史学家的司马光是勤奋的,而生活中的司马光是严谨的。他在洛阳的传说故事,对此有所反映。一、“警枕”仓律相传,司马光着手写书以后,就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即时刻警惕自己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块圆木头上,进入梦乡后,只要稍稍一动,“警枕”就会翻滚,把司马光惊醒。司马光一醒,就立即起床,握笔写书。《资治通鉴》的几百万字初稿,司马光都用非常漂亮的楷书抄成,全书都没有一个潦草字。书成后,在洛阳住所存放的未用残稿,就堆满了两大间房子。这部煌煌巨著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的史实,和《史记》一道被誉为史学“双璧”。洛阳人至今还在传说司马光“警枕”的妙用。二、拱手对妾传说司马光中年丧妻后续娶,后娶的夫人按照朝制被封清河郡君。司马光夫妻感情很好。但一直有...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诛宦官外戚同尽洛阳历史故事32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愈演愈烈。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继位,刘辩就是汉少帝。因少帝年幼,少帝的母亲何太后临朝理政。何太后无力控制局面,便以兄长何进辅政,掌管尚书省。何进在黄巾起义时就进位大将军,掌管着宿卫京师与皇宫的禁卫新军。但在黄巾起义后,汉灵帝重用宦官蹇硕,以蹇硕为禁卫军统帅,何进失去了军权。何进辅政不久,借故诛杀蹇硕,重新夺回了东汉禁卫军统帅之职,并以他的弟弟何苗为车骑将军,掌管禁卫军中的骑兵。至此,何氏兄妹三人,控制着东汉朝政。何进虽然大权在握,但宦官势力仍然是他的最大威胁。宦官侍从皇帝左右,可以传达皇帝号令;宦官还控制着一支宿卫皇帝寝殿的武装。汉和帝以来,宦官凭着特殊的职业之便,曾多次发动诛灭外戚的政变,且屡屡得手。前车之鉴,触目惊心,何进要避免杀身之祸,就必须先诛宦官。中军校尉袁绍是何进的心腹,他劝何进趁大权在握之时,先发制人,全部消灭宫廷宦官,拔掉祸根。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