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开封与戏曲渊源点滴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7
转发:0
评论:0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开封与戏曲渊源点滴,开封,古称汴梁、汴京,我国著名古都之一,战国时魏、五代时梁、晋、汉、周及北宋
  开封,古称汴梁、汴京,我国著名古都之一,战国时魏、五代时梁、晋、汉、周及北宋、金建都于此,历朝号东都、东京、南京。王国维认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此说为近现代戏曲学者所认同。

     一、戏剧起于宋代
    北宋建都开封,历时160余年。王国维曾说:“至宋金二代始有纯粹演故事之剧;故虽谓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无不可也。”如果这话不错,当时开封应是孕育北杂剧的地方和全国最重要的戏曲演出中心。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多处提到当时开封的戏曲(宋杂剧)演出,如“勾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演《目莲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这似乎是指商业演出。该书的《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赐宴》条和《驾幸临水殿观争标赐宴》条都记载了杂剧演出。这种演出大抵相当于喜寿宴会或堂会演出,和当今新年京剧晚会相似。《都城纪胜》也记载有宋杂剧“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看来宋杂剧是分三段。有人认为元杂剧(北杂剧)的一剧四折一楔即脱胎于此。

     二、很多戏曲故事都发生在开封
    王国维在论述金院本时指出,“开封是宋之东都……故多演宋汴京时事”,又说院本中人名、地名“他如郓王、蔡奴、汴京之人也,金明池、陈桥、汴京之地也”。1127年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俘虏,13世纪初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崛起,给金造成威胁,1214年金都由中都(今北京)迁至南京(开封)。金在北方统治100多年。宋、金、蒙古诸方相互争战,社会动荡延续了100多年(12世纪到13世纪后期)。开封作为宋、金都城的时间有270余年。起于宋代的戏剧,开封不能不是最重要的演出中心。
    (北)杂剧剧目中,北宋开国皇帝及元勋戏、宫廷戏、包公戏、水浒戏、杨家将传说戏占有重要地位。有人统计,以开封(汴梁、东京、南京)作为全剧或其中一折为背景的有38种之多,占全部现存杂剧的42%。其中流传时间长、地域广的有《杀狗劝夫》、《燕青博鱼》、《谢天香》、《蝴蝶梦》、《灰阑记》、《救风尘》等。元代李潜夫编写的《灰阑记》写二母争子,包公根据心理学和亲情断案,近代有英、德、法译本流传海外,布莱希特还改编为《高加索灰阑记》。《燕青博鱼》描述燕青到汴京求医,结识燕顺并义结金兰同归梁山。杨家将戏里涉及潘杨矛盾、赵德芳、天波府的许多戏都难以和开封分开。当今舞台上仍常演不衰的《狸猫换太子》、《打銮驾》、《遇皇后·打龙袍》、《杨排风》、《清官册》、《状元媒》、《野猪林》、《秦香莲》、《窃符救赵》等戏曲的故事均发生在开封。
     三、元曲大家白朴出生于开封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之一的白朴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生于开封。白朴的剧作有15种,现存的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卿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和《流红记》与《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其中《墙头马上》和《梧桐雨》的故事不断以不同版本和剧种流传上演,至今不衰。
    白朴生长于宋、金、元政权对峙和嬗变的时代,但他一生政治上始终保持清白,有词〈石州慢〉写汴京故都,心境悲凉:
    千古神州,
    一旦陆沉,
    高岸深谷。
    梦中鸡犬新丰,
    眼底姑苏麋鹿。
    
    少陵野老,
    仗藜潜步江头,
    几回饮恨吞声哭。
    岁暮意如何?
    怯秋风茅屋。
    元代严禁农夫市户、良家子弟学演戏曲,不许戏曲艺人后人应试。旧时开封话说是戏曲艺人“低耷”。白朴以文学世家的名士,积极参与戏曲创作并有巨大成就,实属难能可贵。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戏曲音韵学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原应指开封—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区域。至今京剧除“京韵”、“湖广韵”外,还讲究“中州韵”。
    祖籍大梁的钟嗣成的著作《录鬼簿》记录了元代重要戏曲与散曲作家的生平及著述,书成于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后又经增补修订。该书是研究戏曲、元曲的重要文献,为历代学者所引用。钟嗣成不仅是学者,还是戏曲作家,创作了《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郑庄公》等7部戏。

     四、周王府奏响戏曲第二春
    到了明代,朱元璋的孙子朱有燉封于开封,封号宪王。他的戏曲活动应在15世纪。这是中国戏曲走向第二个鼎盛期的前奏。朱有燉洞悉音律,著有《诚斋乐府》和30多部杂剧。朱是皇孙贵胄,当然有条件排练演出自己编写的戏曲。李梦阳有诗《汴中元夕》记载当时新春演出朱编戏曲时的盛况,“空中骑吹名王过,散落天声满九州”,“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还有“唱彻宪王新乐府,不知明月下矾楼”的诗句也描述了同样的场景。金梁桥在开封市内,在明代是繁华的地方之一。
    清末民初的词曲学者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臣,江苏长洲(今苏州)人,近代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和诗词曲作家,是与王国维同时代的重要戏曲学者和作者,主要著作有《中国戏曲概论》、《南北词学》、《曲学通论》等,于1917~1922年在北京大学任教,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是他的学生。吴梅于1909年到开封,曾写下四首七律《大梁怀古》,其中有两处提到明代戏曲演出的盛况,“秋风禁苑花纲石,明月矾楼乐府词”和“西园花发催晨月,内府词成付教坊。重对金梁桥外月,碧云无际月如霜”。

     五、开封是京剧、昆曲的沃土
    京剧自1790年三庆班进京开始孕育,到1840年前后形成,19世纪末进入第一个鼎盛期,这一时期有一位自号鸣晦庐主人的官宦子弟记述在12岁时来到开封,住在曹门里,去看茶园(清代戏院叫茶园,看戏不购票,只收茶钱)戏,到演出办公室(掌剧者室)稍事休息,知道有两位从北京来的青少年演员(雏伶)艺名十二红、两盏灯。当天两盏灯演《扫雪》,十二红演《定军山》。后来又在堂会上看过《除三害》和十二红演的《庆顶珠》(即《打渔杀家》),当时有一老年观众评论说:“是谭叫天音也。”(谭叫天即谭鑫培,谭派创始人,是当时的顶尖当红演员)。过几年又看过十二红的《九更天》,他于己亥年由汴京回到北京。这段记述说明了京剧于清末民初在开封演出的盛况。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封一直是京剧、昆曲的沃土,演出长盛不衰。先后到过开封献艺的艺术大师有梅兰芳、荀慧生、李少春、马连良、奚啸伯;表演艺术家有韩世昌、徐碧云、钟鸣歧、宋鸣啸、宋德珠、许翰英、杨荣环、李玉茹、李蔷华、关正明、小麟童、言少朋、厉慧良、小王桂卿、李元春、袁金凯、王泉奎等。他们给开封人民带来了精湛的艺术,受到热烈欢迎。

     六、梅兰芳开封义演赈灾
    1934年梅兰芳在开封义演赈灾。当时刘峙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命文坛名流郑剑西、周寒僧到上海请梅大师莅汴。同来者有王又宸、姜妙香、姚玉芙、刘连荣、朱桂芳、魏连芳、陈月梅、李非书、王少亭、苗胜春、王凤歧、徐兰沅、王少卿等。到汴次日,刘峙在禹王台宴请梅剧团的艺术家。梅在人民会场演3场,又加演8场。省赈灾委员会赠梅缎匾,上绣“灾民受福,德音孔昭”。
    当今开封籍的京剧演员有刘奎官,号称“河南王”,开封大王庄人,著名花脸、红净,先后拜苏庭魁、范宝亭为师,与周信芳同学。多年与张君秋合作的小生演员刘雪涛也是开封人。另外,中国京剧院的净角演员景荣庆,开封人,早年曾与梅兰芳大师合作《霸王别姬》等剧,现在虽然年事已高,还在一些纪念性活动中或为提携青年演员而亮相舞台或荧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开封历史大事
魏惠王迁都大梁【魏惠王迁都大梁】魏武侯五年(前391),魏败楚于大梁、榆关一带,占领大梁,国势日盛。魏惠王为了争霸中原,于魏惠王六年(前364),把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今开封市)。这是开封建都之始。逢泽会盟【逢泽会盟】魏迁都大梁之后,励精图治,国富兵强。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卫鞅游梁,劝说魏王,让其号令宋、卫、鲁等小国,北联燕国,争取秦国,先行王服,再图齐、楚。魏惠王采纳,广建王宫,置天子车服,自称为王。是年,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邀秦、韩、宋、卫、邹、鲁等国在逢泽(今开封市东南)参加会盟。会盟之后,同去朝见周天子。此次会盟为战国七国国君称王之始。由于会盟乃惠王使用压力所致,因而遭到韩国的极力抵制。魏惠王开凿鸿沟【魏惠王开凿鸿沟】约于魏惠王十年(前360)开通鸿沟。故道自今荥阳北引黄河水,东经中牟北、开封北,折而向南经通许东、太康西至淮阳东南入颍水。联接济、濮、汴、睢、颍、涡、...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熊二与熊儿河桥
明朝时期,在郑州城南的石柱村(今新圃东街一带)生活着一户熊姓人家。熊氏夫妇有两个儿子,哥哥熊大憨厚朴实;弟弟熊二则聪明伶俐。一家人虽不富裕,倒也过得平平安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熊氏夫妇因病相继去世,熊大和熊二一下子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不得已,哥哥只好外出谋生,考虑到在他乡衣食无着,也为了熊二每天都能有口饭吃,临行前,熊大忍痛把弟弟送到郑州城里有“张监生”之称的张谷囤家里干活。机灵的熊二在张谷囤家很勤快,张谷囤对熊二很是喜欢,他就给熊二改名叫熊儿。熊儿成年后,张谷囤便提拔他当上了管家。张谷囤是远近闻名的富户,家里很是殷实,花钱自然也大手大脚。熊儿当上管家后,处处精打细算,一年下来,就给张家节省了大量的银子。张谷囤很是感激,除了付给熊儿工钱外,往往还要另外奖给他数量可观的银两。生活俭朴的熊儿,多年后就有了一大笔积蓄。当时的郑州城南门外的大路上(今南关大街)有条小河,每到夏秋季节河水...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伏羲传奇
公元前7771年十月初四,在今甘肃省天水市有一个龙图腾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领叫华胥氏,风兖姓,她和她亲族叔嫟领着族众逐水草而居,游牧到水草丰盛的雷泽(现甘肃天祝成县一带)。在这里结识了雷泽氏,在成县仇夷山生下伏羲,然后伏羲随母又回到华胥氏的发祥地华亭华池一带。因为是以游牧为生,华胥氏居地经常有变化最后才在今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一带定居下来,并长大成人,立圭表纪历,从此纪历兴起,因之这个地方又叫成纪,当地人叫“大地尼”,又叫“大帝湾”。华胥氏和雷泽氏得到的这个儿子——这是伏羲氏。这是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按照当时的风俗,她们部落姓风兖,所以他姓也就姓风兖,当时人们以“葫芦”为食,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培育葫芦的族人,就被众人尊称为瓠民,部族称华族,专门培育葫芦的氏族又被称为瓠氏。葫芦又名“瓜瓞”,瓠民发现瓠不仅可食,还可作器物用。巨瓠剖之为舟作船,名盘瓠舟、天盘舟;小瓠剖之为盘、为瓢为勺;自蒂开口,为“...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灵感塔情话
北宋仁宗年间,有一位名叫任苏的秀才,携带书僮兴儿来东京会考,单等朝廷发榜。闲暇之余,主仆二人慕名到开宝寺内观赏灵感塔。正是秋高气爽时节,灵感塔巍峨挺拔,飞檐斗拱,凌空绝顶,煞是壮丽。主仆二人兴致勃勃,争相攀登,每层都有佛龛,红烛高烧,照亮蹬道。他俩好容易爬到顶端,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从塔窗向北眺望,阡陷纵横,黄河如带;向南鸟瞰,繁树烟花,叠楼重殿。任苏触景生情,吟诗填词,尽兴方归。忽然,狂风大作,从西北方向飞来一股烟尘,把佛龛内的灯烛全部吹灭,塔内顿时漆黑一团。主仆二人被围在蹬道里,叫苦不迭。正当两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红光一闪,一位少女挑着灯笼来到面前,柔声道;“二位休慌,随我慢慢下塔。"不及细问,他们就跟随灯光下到塔底。任苏这才看清姑娘,十六七岁,布衣素裙,面容俏丽。忙拱手道谢:“多谢姑娘搭救。你怎知小生和书僮在塔内?”“小事一桩,何足挂齿。"姑娘还礼道:“这红灯笼挂在塔...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肖家沟
荥阳市西南的环翠峪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庄,叫肖家沟,肖家沟因历史上出过大官,后又被满门抄斩而闻名。据说,宋末元初时,朝中有一个姓肖的一品大员,武将出身,人们都叫他肖一品。肖一品不满皇帝昏庸,元人强暴,毅然辞官回到家乡环翠峪肖家沟务农赋闲。为防山贼盗寇,保家护院,肖一品把家中年轻力壮的男人都训练成会舞枪弄棒的庄丁。消息传出,附近无依无靠、穷困潦倒的山民猎户都来投奔。肖一品怜悯乡亲,来者不拒,不到两年光景,就拥兵三千之众。不久,朝廷就知道了肖一品招兵、树旗囤粮的事情,即派5万官兵前来围剿。官兵来到肖家沟的山口处(当地人称之为龙脖),就被守关的庄丁挡住。肖一品立即拉马抬刀,来到山口,怒向官兵道:“为何剿我肖家沟?”官兵反问:“为何拥兵逾千?”肖一品曰:“养兵为保家园,却无反上之心!”肖家兵居高临下,英勇善战,官兵久攻不下,即把兵力一分为二,一队山前佯攻,一队顺汜水河西支流逆流而上,绕道翻越天堂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