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东汉世俗生活的历史画卷打虎亭汉墓壁画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东汉世俗生活的历史画卷打虎亭汉墓壁画,豆腐,是人们今天比较喜欢的食品。大家都知道,豆腐发源于中国,但中国到底什么时
豆腐,是人们今天比较喜欢的食品。大家都知道,豆腐发源于中国,但中国到底什么时候就有豆腐了,大家还是不清楚的。可喜的是,位于郑州新密市城西约6公里的打虎亭汉墓1号墓土了一幅《制作豆腐工艺图》,表现了东汉时期人们制作豆腐的完整过程。这在国内绝无仅有,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豆腐的记载。
打虎亭汉墓位于郑州新密市城西约6公里的打虎亭村。该墓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东汉墓。汉墓由一座画像石墓(1号墓)和一座壁画墓(2号墓)组成。两墓东西并列而又相连,均由巨大的石块和大青砖砌券而成,规模宏伟巨大。
1号墓的墓室上,浮雕石刻画像200多平方米,刻绘有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的图画。该墓的石刻画像均以墓室为单位,分成几组,每室雕刻一种生活题材,显示出不同的用意:墓门和前室之间甬道的东西画壁上刻有《迎宾图》,以示迎接;南耳室南部刻《收租图》,十分形象:有肥胖的地主、手持简册的管家、交租的农民、运粮车、运粮堆和高大的仓房。南耳室的东西两壁分别雕刻着各种姿态的侍者和车辆,以及喂养马牛者,另有鸡、鸭、羊、猴、飞鸟、树木等画像;东耳室刻《庖厨图》:众多的厨仆,有从事杀鸡、宰牛、挂肉、烩鱼、烹调、酿酒、肩托食品等的劳动场面,以及灶燃鼎沸的图像;北耳室刻墓主人《宴饮图》、《门吏女仆图》等。从内容上看,1号墓的石刻画像包括了东汉时期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犹如一幅生动的东汉风情画卷。
和1号石刻墓不同的是,2号墓是一个壁画墓。在2号墓的墓壁上,绘制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的壁画。壁画分墨绘和彩绘两部分,绘制有供养侍奉的《侍女图》,迎来送往、车骑不绝的《迎宾图》,墓主人大宴宾客、观看杂技表演的《饮宴百戏图》,反映来世进入仙界的《升仙图》,以及反映神仙生活、神话故事、珍禽异兽的多幅《神仙图》、《骑猎图》和《相扑图》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墓中所绘的《宴饮百戏图》,是一幅长7.34米、高0.7米的巨幅壁画。画面上部绘主人宴饮图、绘百戏图。这幅画面广阔、色彩富丽、人物众多的《宴饮百戏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表演百戏的紧张和欢乐场面,是一幅珍贵的表演艺术史和生活史画卷。
总之,郑州打虎亭两座汉墓的画像石刻和壁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色彩,为我们认识和研究汉代社会
生活和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88年1月,打虎亭汉墓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虎亭汉墓位于郑州新密市城西约6公里的打虎亭村。该墓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东汉墓。汉墓由一座画像石墓(1号墓)和一座壁画墓(2号墓)组成。两墓东西并列而又相连,均由巨大的石块和大青砖砌券而成,规模宏伟巨大。
1号墓的墓室上,浮雕石刻画像200多平方米,刻绘有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的图画。该墓的石刻画像均以墓室为单位,分成几组,每室雕刻一种生活题材,显示出不同的用意:墓门和前室之间甬道的东西画壁上刻有《迎宾图》,以示迎接;南耳室南部刻《收租图》,十分形象:有肥胖的地主、手持简册的管家、交租的农民、运粮车、运粮堆和高大的仓房。南耳室的东西两壁分别雕刻着各种姿态的侍者和车辆,以及喂养马牛者,另有鸡、鸭、羊、猴、飞鸟、树木等画像;东耳室刻《庖厨图》:众多的厨仆,有从事杀鸡、宰牛、挂肉、烩鱼、烹调、酿酒、肩托食品等的劳动场面,以及灶燃鼎沸的图像;北耳室刻墓主人《宴饮图》、《门吏女仆图》等。从内容上看,1号墓的石刻画像包括了东汉时期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犹如一幅生动的东汉风情画卷。
和1号石刻墓不同的是,2号墓是一个壁画墓。在2号墓的墓壁上,绘制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的壁画。壁画分墨绘和彩绘两部分,绘制有供养侍奉的《侍女图》,迎来送往、车骑不绝的《迎宾图》,墓主人大宴宾客、观看杂技表演的《饮宴百戏图》,反映来世进入仙界的《升仙图》,以及反映神仙生活、神话故事、珍禽异兽的多幅《神仙图》、《骑猎图》和《相扑图》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墓中所绘的《宴饮百戏图》,是一幅长7.34米、高0.7米的巨幅壁画。画面上部绘主人宴饮图、绘百戏图。这幅画面广阔、色彩富丽、人物众多的《宴饮百戏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表演百戏的紧张和欢乐场面,是一幅珍贵的表演艺术史和生活史画卷。
总之,郑州打虎亭两座汉墓的画像石刻和壁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色彩,为我们认识和研究汉代社会
生活和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88年1月,打虎亭汉墓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三人成虎
西汉刘向在《战国策·魏策二》中记述:“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大梁。魏国太子将到赵国都城邯郸当人质,魏王决定让大臣庞葱陪同前往。庞葱一直受到魏王的信任和重用,但他怕到赵国后有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而失去信任。他想来想去,决定要见一下魏王。他见到魏王说:“陛下,若有人给你报告街上有虎,你可相信?”魏王说:“我不会相信。”庞又问:“若又有人也向你禀报说,街上有虎,你可相信?”魏王说:“我将信将疑。”庞接着又问:“若是第三个人也向你报告街上有虎,你相信否?”魏王点头说:“我深信不疑。”庞葱见魏王说相信,又说:“街上本无虎,说的人多了,街上就有虎了。我去邯郸后,议论我的人肯定会有,请大王不可轻易相信。”魏王说:“请你放心去吧!我不会相信他们胡言。”可当庞葱离开大梁后,果然有人对庞说长道短,起初魏王并不相信,后来说庞葱坏话的人多了,他竟相信了。当庞回到大...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历史记载的
《左传》宣公二年经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隋唐时期的郑州虎牢决战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唐朝初年,为了统一天下,当时被称为秦王的李世民率兵攻打固守在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是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者)。王世充向割据河北的窦建德求援。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窦建德率30万大军南渡黄河,进驻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屯兵荥阳,援救王世充。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秦王李世民敏锐地觉察到占据战略要地至关重要。李世民于是率3000雄兵进占战略要地虎牢关(今郑州荥阳汜水镇),阻挡窦建德。双方在虎牢进行决战。李世民用李密之计,以逸待劳,一举击溃窦建德十万之众,生擒窦建德于牛口峪,并迫使王世充降唐。虎牢之战,是唐朝初年统一天下的关键之战。这次决战,使当时割据势力最大的王世充投降唐朝,为唐朝的统一扫清了障碍。记载唐朝初年虎牢决战的有唐《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和《大唐纪功讼碑》。两碑原在郑州荥阳等慈寺内,20世纪50年代被毁,1961年将两碑残块移至郑州市博物馆保存...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伏羲传奇
公元前7771年十月初四,在今甘肃省天水市有一个龙图腾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领叫华胥氏,风兖姓,她和她亲族叔嫟领着族众逐水草而居,游牧到水草丰盛的雷泽(现甘肃天祝成县一带)。在这里结识了雷泽氏,在成县仇夷山生下伏羲,然后伏羲随母又回到华胥氏的发祥地华亭华池一带。因为是以游牧为生,华胥氏居地经常有变化最后才在今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一带定居下来,并长大成人,立圭表纪历,从此纪历兴起,因之这个地方又叫成纪,当地人叫“大地尼”,又叫“大帝湾”。华胥氏和雷泽氏得到的这个儿子——这是伏羲氏。这是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按照当时的风俗,她们部落姓风兖,所以他姓也就姓风兖,当时人们以“葫芦”为食,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培育葫芦的族人,就被众人尊称为瓠民,部族称华族,专门培育葫芦的氏族又被称为瓠氏。葫芦又名“瓜瓞”,瓠民发现瓠不仅可食,还可作器物用。巨瓠剖之为舟作船,名盘瓠舟、天盘舟;小瓠剖之为盘、为瓢为勺;自蒂开口,为“...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灵感塔情话
北宋仁宗年间,有一位名叫任苏的秀才,携带书僮兴儿来东京会考,单等朝廷发榜。闲暇之余,主仆二人慕名到开宝寺内观赏灵感塔。正是秋高气爽时节,灵感塔巍峨挺拔,飞檐斗拱,凌空绝顶,煞是壮丽。主仆二人兴致勃勃,争相攀登,每层都有佛龛,红烛高烧,照亮蹬道。他俩好容易爬到顶端,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从塔窗向北眺望,阡陷纵横,黄河如带;向南鸟瞰,繁树烟花,叠楼重殿。任苏触景生情,吟诗填词,尽兴方归。忽然,狂风大作,从西北方向飞来一股烟尘,把佛龛内的灯烛全部吹灭,塔内顿时漆黑一团。主仆二人被围在蹬道里,叫苦不迭。正当两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红光一闪,一位少女挑着灯笼来到面前,柔声道;“二位休慌,随我慢慢下塔。"不及细问,他们就跟随灯光下到塔底。任苏这才看清姑娘,十六七岁,布衣素裙,面容俏丽。忙拱手道谢:“多谢姑娘搭救。你怎知小生和书僮在塔内?”“小事一桩,何足挂齿。"姑娘还礼道:“这红灯笼挂在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