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北宋、南宋时期的郑州—宋代儒学教育的兴盛与嵩阳书院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1
转发:0
评论:0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北宋、南宋时期的郑州—宋代儒学教育的兴盛与嵩阳书院,“嵩高维岳,峻极于天”,意思说巍巍中岳嵩山,峻极主峰高耸入云天,这是出自《诗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意思说巍巍中岳嵩山,峻极主峰高耸入云天,这是出自《诗经》最早描写嵩山的文字。嵩山,深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地区,与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共称“五岳”,是华夏文化的根脉。嵩山峻极峰下,坐落着一座著名的书院——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最初名为嵩阳寺,由北魏太和年间的一位禅师创建,是僧侣供佛念经的场所。到了隋代,隋炀(yang)帝信奉道教,改寺为观,这里即称嵩阳观。唐朝时,高宗与武则天两次来此祭天访道,把嵩阳观作为皇家行宫,赐名奉天宫。五代时期,一批有识之士为避战乱,齐聚嵩山,修建了藏书楼、斋房,他们广纳名儒,招收学徒,在这里办起了太乙书院。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国后,重视书院建设,对书院的教学内容和范围作了规定,并御赐书院匾额。至道年间,宋太宗赐名太室书院,书院规模进一步扩大,讲经修学者多达数百人。景柘二年(1035年),宋仁宗赐名嵩阳书院,拨学田百亩,并设院长管理院务,嵩阳书院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嵩阳书院与应天书院(也称睢阳书院,在今河南商丘)、岳麓书院(湖南长沙)、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并称宋代四大书院。书院历来是文人雅士云集的地方,嵩阳书院因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吸引了大批知名学者,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嵩山文化圈。思想家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设坛讲学,开展儒学研究,传播理学精要;文学家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都曾在此留下笔墨,其中范仲淹的“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诗句,赞美了中岳嵩山的伟岸,抒发了治国安邦的雄心。史学家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至12卷,是在嵩阳书院及相邻的崇福宫里编纂而成。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全书324卷,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起,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贯穿1362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辅以经济、文化等,书名“资治”  目的在于供封建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相传成语“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嵩阳书院。隆冬时节,雪花飘零,一名叫杨时的学子来嵩阳书院向程颐求教,此时程颐正在讲堂闭目静养,杨时就恭敬地站在门外等侯。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有一尺多厚,而杨时仍立在雪中。杨时的精神感动了后人,他被当作尊师重道的典范,这件事遂为成语流传下来。
    金元明清,嵩阳书院屡遭破坏,屡次重修,形成现在以清代建筑为主的书院风貌。在中轴线上有五进院落,依次是大门、先师祠、讲堂、道统祠、藏经楼。两侧配房有程朱祠、斋堂、书舍、学斋等,全院房舍106间,面积1万平方米,多为具中原特色的硬山滚脊灰筒瓦房建筑,古朴雅致。
    与嵩阳书院建筑浑然一体的是院落中的两株千年古柏。它们形似龙蛇,苍老遒劲,树龄均在2000年以上。书院原有三株古柏,民间相传汉代时,汉武帝来到此地,见迎面一株古柏高耸人云,脱口赐封它为“大将军”;来到中院,又见一株更为高大的古柏,身为天子,金口玉言,不能轻易改口,于是他赐封这株为“二将军”;进入后院,里面有一株比大将军、二将军还要高大的古柏,汉武帝也只好封赐它一个“三将军”。因此,大将军乐得前俯后仰,二将军气炸了肚皮,三将军闷闷不乐,抑郁而亡。
    书院外耸立有一通唐天宝三年(744年)“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该碑通高9米,造型独特,雕刻精美华丽,是嵩山第一大碑。碑顶精雕二龙戏珠,由勾连缭绕的云盘托起,其下有脚踏祥云的麒麟;碑文记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命道士在嵩阳观为其炼丹的故事,由唐代书法家徐浩用大字隶书书写。徐浩的书法笔意灵秀;端庄厚重,不愧为唐隶第一人;碑座四面雕凿石龛,龛内武士塑像神情威武凶悍,气势逼人,是唐代石刻成熟期的经典之作。此碑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北宋、南宋时期的郑州北宋皇陵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北宋时期,郑州东临京都,曾一度废除建制,隶属开封府。元丰八年(1085年)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原武五县。崇宁八年(1105年),郑州设为“西辅”,护卫京都开封西面,隶属京畿(ji音机)路(古代管辖京城地区的行政区划)。1127年,北宋为金所灭,后宋王赵构称帝,南下临安(今杭州)建都,史称南宋。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郑州被金占据,仍设州制,属河南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处于巅峰阶段,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都产生于这一时代。郑州地区的经济在这一时期也有较快的发展,商业、手工业尤为突出,据记载当时登封曲河附近窑场环设,商贾云集,制瓷业相当发达。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在这一时期继续发扬光大,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司马光、程颢(hao...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北宋、南宋时期的郑州欧阳修陵园
“素幕悠悠逗晓风,行随哀挽出深宫。妃嫔莫向苍梧望,云覆昭陵洛水东。”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到巩县宋仁宗昭陵祭祀时所写的挽词,其哀婉悲切,思绪缠绵。悲切、缠绵之情抒发不久,欧阳修亦追随先人而去,死后赐葬于郑州。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死后,宋神宗下旨,谥文忠,追封兖(yan)国公,赐葬于新郑的旌贤乡。欧阳修的祖母李氏、续配夫人薛氏、四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及其他家族成员也陆续葬于此地,形成了墓群。其后世子孙为守墓尽孝亦安居于此,新郑欧阳寺村便由此而来。掩映在翠柏丛中的欧阳修墓冢,高约5米,周长15米,墓前有碑碣。墓碑为明朝正统三年(1438年)其后代欧阳哲立,上面刻有“宋太师欧阳文忠购之墓”及“重修欧阳文忠公神道望石记”的碑文,...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两周时期的郑州
周代在历史上分为两段,一是西周,一是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是中国奴隶制最盛的时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许多创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周初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活动,仅在郑州附近,就建立了近二十个邦国。这些邦国建立之初,确实强化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但到了东周时期,却导致了诸侯的争霸和兼并,处在争霸中心位置的是郑国和韩国。郑州地区的古国周代黄河中下游的邦国主要集中在今天的灵宝、陕县、三门峡、渑池、新安、济源、孟津、洛阳、孟州、巩义、温县、荥阳、武陟、郑州、原阳、中牟、封丘、开封、兰考、长垣、淮阳、范县、台前等市县。其中,以郑州为中心,一百公里方圆内分布的最多。见于史书记载的,主要有:邳、羲、曼、虎方、索、京、来、冯、东虢、胥、雀、弊、隞、祭、管等。邳在今天荥阳市汜水镇一带,先是被商人所灭,周初分封时又被分封在今天山东沂水县一带,国名仍叫邳。羲,又作“戏”,位于今天...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隋唐时期的郑州郑州名称的由来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不久统一了天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文帝对地方建制进行了改革,将北朝以来实行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因避讳隋文帝杨坚父亲杨忠之名,将中牟县改为内牟县)、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州治成皋(今郑州荥阳汜水镇)。从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从中牟县划出独立为县。同年,郑州改称管州,州治从成皋迁至管城,下辖管城、成皋、荥阳、新郑、苑陵、广武、中牟等12县。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又复称郑州。唐朝时,郑州行政建置时有变化。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置郑州、管州。郑州辖密县、汜水、荥阳、荥泽、成皋五县,州治武牢(今郑州荥阳汜水镇);管州辖管城、圃田、须水、清池(今属新郑)四县,州治管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管...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北宋、南宋时期的郑州建筑大师李诫与《营造法式》
中国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罗马竞技场这些世界著名古建筑,犹如一颗颗镶嵌在地球上的明珠,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建筑方面的成就,除万里长城、赵州桥、应县木塔、北京故宫等一大批古建筑外,北宋时期郑州人李诫所编著的《营造法式》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在世界建筑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宰相王安石提出了以“整军强兵”、“理财节约”为宗旨的革新变法。当时贵族官僚、地主富豪之间互相攀比,大建宫室苑囿(you)、楼台寺观的腐败之风盛行。由于在建造规模、建筑材料和工时定额等方面都缺乏标准,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极大浪费。王安石从理财的角度出发,下令负责国家建筑事务的官署“将作监”编纂统一标准的《营造法式》。这部书前后用去近二十年时间,于宋哲宗元(you)六年(1091年)成书,被称为《元(you)法式》。但这部书编写不完善,只对用料作了规定,缺乏建造标准,还是不能解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