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救时宰相”高拱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6
转发:0
评论:0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救时宰相”高拱,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生于公元1512年(明武宗正德七年),卒于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生于公元1512年(明武宗正德七年),卒于公元1578年(神宗万历六年),是明代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时人称他为“救时宰相”。他留下来的著作有《高文襄公  集》,其中《春秋正旨》、《问辨录》、《本语》是他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高拱于公元1541年(世宗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土,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以礼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土,人阁参与机务。他曾侍裕王朱载垕(即明穆宗)讲读九年,很得朱载垕的器重。嘉靖死后,朱载垕继皇帝位。公元1569年,高拱出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此时正是朱明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吏治腐败、财政空虚,农民起义和边疆少数民族的反抗时有发生。
    高拱针对严峻的社会现实,力图改革弊政,主张处理行政事务要严谨务实、讲究实际效果,不能只图虚名。高拱认为,要实现社会稳定,就必需首先改革吏治,裁淘冗员,选拔贤能。在改革过程中,他选拔官吏,惟考政绩,不问出身。凡学有专长的人,即使有点毛病他都能仍予以重用。由此,在政府机构中提拔任用了一大批人才。隆庆、万历年间的名臣、名将,绝大部分是高拱所推荐、提拔、培养起来的,就连万历年间的名相张居正也不例外。
    高拱尤其重视州县长官的选拔,他明确提出州县长官要年轻化。给吏部规定了一套较为严格的考核官吏、选用人才的制度与方法,并且用这种方法,裁淘了一批因循守旧的官员,提拔了一批精明强干的年轻官吏。他制定了明确的赏罚制度,主张凡是受责罚的官员,要告诉其受罚原因,使其本人和众人心服。为制止官场行贿受贿,他要求各级主管监察部门,进行认真查究。为避免本地人在本地任官的“易于生奸”弊病,规定官吏不得在家乡做官,要易地任职。高拱还非常重视高级军事将领的选拔培养,他主张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与军事指挥机构中的高级官员,应该从下级军官中选拔,要把那些智勇兼备且又通晓军旅者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高拱一生办事认真,赏罚分明,对于各项改革措施都能身体力行,为各级政府官员树立了良好榜样,有力地促进了改革进展。经过几年努力,在巩固边防、整顿吏治、人才选拔、加强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后人对他评价颇高,称:“嘉、隆之际,相臣身任天下之重,行谊方刚,事业光显者,无如新郑高公。”在哲学思想上,高拱敢于标新立异,不以先儒的是非为是非,也不被先儒成说所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高拱还对朱熹、王守仁等宣扬的“三纲五常”、“去人欲,存天理”等封建道德思想提出了有力批判,在他那个时代,可谓鹤立鸡群。高拱很重视见闻之知,认为感觉、经验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来源。他还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人们的知识都是通过不断学习而得来的,就连圣人也要学习。人们要认识客观世界,就必须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只有不断学习,反复实践,才能加深认识,取得经验。认为只有亲身“实历”并留心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利用其规律,以解决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实际问题。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内阁首辅,高拱能够突破正统儒学思想的束缚,不以先儒是非为是非,对纲常说教进行批判,并且在认知客观事物方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的确令人钦佩。而他所倡导的吏治改革特别是在用人机制方面的大胆实践,无疑对后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郑州城隍庙
古代称有水的壕为城池,没有水的壕为隍,城和隍有保护城中居民的作用,居民开始祭祀祈祷城隍平安,同时希冀它保护一方百姓。以后,城隍逐渐神仙化,被敬奉于庙宇之中。到了明朝,全国县以上的城邑都建有城隍庙,城隍被认为是掌握生死祸福、风雨灾祥的地方正神。郑州城隍庙位于管城区商城路东段,文献记载,郑州城隍庙建于明朝初年,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重修,清朝后多次修葺。城隍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山门、前殿、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厢房等,其中戏楼、大殿、后寝宫最具特色。戏楼又称乐楼,是举行歌舞、戏曲、杂技演出的地方。郑州城隍庙戏楼为歇山式高台楼阁,楼高约15米,主楼居中,左右边楼与主楼相辅,上下错落,翼角重叠,小巧玲珑。这座戏楼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是古建中的。戏楼后是青砖碧瓦、朱漆门窗的大殿。大殿正中陈设有高大的城隍塑像,四周的墙壁上有各时代城隍的传奇故事壁画,壁画构图严谨,绘制精细。后寝宫的建筑彩绘颜色...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郑州文庙
郑州东大街东段路北的一个院落里,有一座引入注目、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式建筑,这就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文庙的大成殿。据古代文献《孔记》、《孟子》等书记载,早在周王朝时,中国已经开始出现学校,天子办的学校称“辟雍’”(biyong),诸侯王办的学校称“泮宫”(pangong),地方办的学校称“庠序”(xiangxu)。东汉时,明帝刘庄是个喜爱读书的人,他经常到辟雍巡视,还亲自登台讲解经书,解惑答疑。后来,为推崇孔子的儒学,他下令各地学校必须建庙宇来祭祀孔子,形成了庙学合一,时称“孔庙”。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庙又称为“文宣王庙”。相对于“武庙”(祭祀关羽、岳飞的庙),明朝以后,孔庙统称为“文庙”。郑州文庙曾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据明朝编写的《郑州志》记载,郑州文庙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郑州藩王陵群
郑州西南郊和荥阳东南一带数十公里的范围内,散布着十余处高大的王陵,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证实,这里是明代的藩王陵地,王陵多为明代周定王后裔陵墓。明王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天下的统治,太祖朱元璋把自己众多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他的第五子朱橚(su),被封为吴王,不久改为周王,封地在河南开封。周王死后,谥(shi)号定(古代帝王、王公大臣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叫谥号),史称周定王。周定王朱楠,是明初重要的藩王之一,喜爱读书,写诗作赋,对医学有研究,编纂有《救荒本草》、《普济方》等书,均被收入清代名著《四库全书》。封建社会,帝王之位、贵族爵位及领地可世代承袭,周定王的后代都承袭了他的王位。郑州一带周定王的后代王陵有周靖(jing)王(固定王的孙子)陵、周懿(yi)王(靖王之弟)陵、周惠王(懿王妃妾所生庶子)陵、沈丘王(惠王之弟)陵、周悼王(惠王之子)陵、南陵王(悼王之子)陵、原武温穆王(周定王...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商朝时的郑州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文献记载,从公元前10—11世纪,商朝第一个天子汤建国,到最后一个天子纣为周武王所灭,共经历17世31王。在商王朝统治长达600午的历史叫中,王都曾先后换过多个地方,其中有5个在河南境内。可见商朝时期,河南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而作为商代瞰都的郑州,又是中心的中心。郑州是商代[阝敖]都,是建国后才发现的,从1952年起,一直到9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这个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和科学研究。这处遗址东起凤凰台,西到西沙口,南自二里岗,北到花园路,方圆25平方公里,,在这里不仅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墙、宫殿和墓葬,还发现厂手工业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铜器,发现了全国最早的瓷器等。它晚于偃师亳都,而早于安阳殷都,是商代中期的都城。近年来,郑州市在市体育场商代城墙遗址的繁华地段开辟了一座商城公园,建筑了高大庄严的古商城标志——望柱,竖立了郑州商...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夏朝时的郑州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夏朝的开创者禹,是禹族部落的领袖。它是由十多个大小近亲部落组成的。与它结成联盟的还有一些远亲部落和东夷人的部落。禹曾是以尧为首领的中原部落联盟的成员,后来又是以舜为首领的中原部落联盟的第二号首领。在舜之后,由于禹治洪水和平定三苗有大功,而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司马迁的《史汜》把禹作为黄帝族的后代颛顼族的子孙,鲧(gun)的儿子。鲧的部族曾居住在河南嵩山一带,鲧曾被封为“祟伯”(既嵩山一带的部落首领)。他管辖的地区,既有嵩山南麓的颖河、汝河流域上游地区(今登封、禹州一带),又有嵩山北麓的洛河、伊河下游地区(今偃师、巩义一带)。既然禹的机族在嵩山附近一带,自然禹族部落活动的区域也在这一带,当舜在晚年要把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禹的时候,舜的儿子商均要加害于禹,也就是要与禹争夺领导权,禹曾逃避到阳城,阳城为禹的部落的中心地带,禹曾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