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中国封建庄园的典型康百万庄园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4
转发:0
评论:0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中国封建庄园的典型康百万庄园,巩义市西边,邙岭由西向东迤逦(yili)绵延,洛河环绕其间。邙岭山下有个康店

  巩义市西边,邙岭由西向东迤逦(yili)绵延,洛河环绕其间。邙岭山下有个康店镇,镇上有座著名的地主庄园遗址。庄园依山傍水,气势雄伟,远远望去,形似古堡,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是明、清两代对康氏家族的统称。自明朝康姓第六代传人康绍敬为官开始,康氏家族集农、商、官于一体,逐渐富裕起来。康氏家族经营的商业遍布豫、陕、鲁三省,延及京、津、苏、杭和兰州等地,有些贸易发展到海外日本等国。特别是运河运输的经营,加快了康氏家族财富的积累。全盛时期,其拥有18万亩土地,朝廷两次悬挂千顷牌匾。对康家民间流传着俗语“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康氏家族兴盛持续了十二代人,历时四百多年,其中有十余人被称为“康百万”。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在民间被当作活财神供奉。直到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国内经济陷于崩溃,康氏家族才逐渐衰落。   
    四百年的富裕和繁荣,使康百万庄园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占地240多亩,由寨上主宅区、寨下区、南大院区、栈房区、作坊区、祠堂区、金谷寨等部分组成的布局严谨、功能齐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根据1965年的统计资料,庄园有33个庭院,楼房53座,窑洞73孔,建筑面积达64300平方米。
    康百万庄园建筑有十九种不同风格形式,既有明代的建筑楼院,又有清代的建筑群,是中原民居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庄园里,住宅、商栈、作坊、学馆、祠堂、寨堡、花园、亭台以及关押犯人和豢养兵丁等建筑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实用。
    康百万庄园还是一座雕刻艺术的宝库,砖雕、石雕、木雕都有极高的水准。建筑物上自房顶屋瓦,下至门窗廊柱,都有雕刻饰件。艺术表现上则采用了透雕、浮雕、圆雕等不同工艺手法,设计新颖,工艺精湛,风格各异。走过不同的大小门时,会看到门枕石和柱础上的石刻浮雕,咫(zhi)尺之间,人物、动物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碑楼上精美的砖雕图案栩栩(xu)如生;屋檐下龙飞凤舞的木雕图案,格调雅秀。显示古代工匠非凡才智和精湛技艺的当属保存完好的一具华丽檀木三进式顶子床,它雕刻细致人微,纹饰繁缛(ru),据说工匠们花费了1700多个工作日才雕刻完工。
    此外,庄园里还保存有碑刻、牌匾、家具、古玩、书画、器皿、衣帽等历史文物三千余件,对于研究明清文化、民间风俗、古代建筑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康百万庄园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并称中国三大地主庄园。康百万庄园最先对外开放,其庞大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奢华的用具,一时轰动全国。
    康百万庄园不同凡响的科学、艺术及历史价值,使其在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将又将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郑州城隍庙
古代称有水的壕为城池,没有水的壕为隍,城和隍有保护城中居民的作用,居民开始祭祀祈祷城隍平安,同时希冀它保护一方百姓。以后,城隍逐渐神仙化,被敬奉于庙宇之中。到了明朝,全国县以上的城邑都建有城隍庙,城隍被认为是掌握生死祸福、风雨灾祥的地方正神。郑州城隍庙位于管城区商城路东段,文献记载,郑州城隍庙建于明朝初年,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重修,清朝后多次修葺。城隍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山门、前殿、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厢房等,其中戏楼、大殿、后寝宫最具特色。戏楼又称乐楼,是举行歌舞、戏曲、杂技演出的地方。郑州城隍庙戏楼为歇山式高台楼阁,楼高约15米,主楼居中,左右边楼与主楼相辅,上下错落,翼角重叠,小巧玲珑。这座戏楼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是古建中的。戏楼后是青砖碧瓦、朱漆门窗的大殿。大殿正中陈设有高大的城隍塑像,四周的墙壁上有各时代城隍的传奇故事壁画,壁画构图严谨,绘制精细。后寝宫的建筑彩绘颜色...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郑州文庙
郑州东大街东段路北的一个院落里,有一座引入注目、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式建筑,这就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文庙的大成殿。据古代文献《孔记》、《孟子》等书记载,早在周王朝时,中国已经开始出现学校,天子办的学校称“辟雍’”(biyong),诸侯王办的学校称“泮宫”(pangong),地方办的学校称“庠序”(xiangxu)。东汉时,明帝刘庄是个喜爱读书的人,他经常到辟雍巡视,还亲自登台讲解经书,解惑答疑。后来,为推崇孔子的儒学,他下令各地学校必须建庙宇来祭祀孔子,形成了庙学合一,时称“孔庙”。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庙又称为“文宣王庙”。相对于“武庙”(祭祀关羽、岳飞的庙),明朝以后,孔庙统称为“文庙”。郑州文庙曾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据明朝编写的《郑州志》记载,郑州文庙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郑州藩王陵群
郑州西南郊和荥阳东南一带数十公里的范围内,散布着十余处高大的王陵,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证实,这里是明代的藩王陵地,王陵多为明代周定王后裔陵墓。明王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天下的统治,太祖朱元璋把自己众多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他的第五子朱橚(su),被封为吴王,不久改为周王,封地在河南开封。周王死后,谥(shi)号定(古代帝王、王公大臣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叫谥号),史称周定王。周定王朱楠,是明初重要的藩王之一,喜爱读书,写诗作赋,对医学有研究,编纂有《救荒本草》、《普济方》等书,均被收入清代名著《四库全书》。封建社会,帝王之位、贵族爵位及领地可世代承袭,周定王的后代都承袭了他的王位。郑州一带周定王的后代王陵有周靖(jing)王(固定王的孙子)陵、周懿(yi)王(靖王之弟)陵、周惠王(懿王妃妾所生庶子)陵、沈丘王(惠王之弟)陵、周悼王(惠王之子)陵、南陵王(悼王之子)陵、原武温穆王(周定王...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两周时期的郑州
周代在历史上分为两段,一是西周,一是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是中国奴隶制最盛的时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许多创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周初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活动,仅在郑州附近,就建立了近二十个邦国。这些邦国建立之初,确实强化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但到了东周时期,却导致了诸侯的争霸和兼并,处在争霸中心位置的是郑国和韩国。郑州地区的古国周代黄河中下游的邦国主要集中在今天的灵宝、陕县、三门峡、渑池、新安、济源、孟津、洛阳、孟州、巩义、温县、荥阳、武陟、郑州、原阳、中牟、封丘、开封、兰考、长垣、淮阳、范县、台前等市县。其中,以郑州为中心,一百公里方圆内分布的最多。见于史书记载的,主要有:邳、羲、曼、虎方、索、京、来、冯、东虢、胥、雀、弊、隞、祭、管等。邳在今天荥阳市汜水镇一带,先是被商人所灭,周初分封时又被分封在今天山东沂水县一带,国名仍叫邳。羲,又作“戏”,位于今天...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贾鲁治河
翻开中国地图集,大大小小的河流数以万计,但以人名作为河流名称的却寥寥无几。发源郑州的贾鲁河,作为一条重要的河流被收入《辞海》条目,别名叫小黄河,元代大臣贾鲁曾经治理疏通过,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贾鲁河。根据记载,贾鲁河源自荥阳,由须河、索河、郑河、京河四水汇合东流形成汴河(贾鲁河上游),经中牟、开封南下,与颖河汇集流入淮河。为了加强汴河的漕运,便利南北通商,古时曾从荥泽的鸿沟修筑水渠,引黄河水注入汴河。由于黄河水的注入,汴河水流很大,成为中原通向江南的水陆要道。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白茅(今山东曹县境)与黄陵冈(今河南兰考境)之间决口,山东西部、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十多个州县受灾,到处白水茫茫,一片凄惨。之后几年,黄河又多次决口,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顺帝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治理黄河。贾鲁(1297-1353年),字有恒,山西高平人(今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