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特色文化—豫菜文化—周口名吃“王三水饺”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5
转发:0
评论:0
特色文化—豫菜文化—周口名吃“王三水饺”,  王三原名王绍先,因他排行老三,故人称王三。他在周口市开三处水饺馆,制作的水饺

   王三原名王绍先,因他排行老三,故人称王三。他在周口市开三处水饺馆,制作的水饺味道鲜美,所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人们称赞他是"水饺王"。王三祖籍北京,在清朝初期周家口商业鼎盛时期,祖上由北京迁居周口,至今约300年。祖辈传统经营饮食,曾祖父、祖父及父亲先后在周口二板桥、胡家集、大渡口等处开设饭店,出售面条、锅盔、水饺等以水饺为主。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周口老桥南卖水饺,稍有名气。1979年以后王三重操旧业,专卖水饺。他大胆创新,饺馅中除葱、姜外,其它一概不用,而以适量的江米代替。水饺味道特别鲜美,一鸣惊人。远近顾客蜂拥而至,营业额激增。王三水饺特色是:皮薄馅饱,皮筋馅脆;肉丸不散,入口流油;肥而不腻,清香可口;不腥不膻,味道鲜美,具有独特风味。王三水饺1989年被评为市优质风味小吃;1990年又被评为地区优质风味小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特色文化—豫菜文化—周口“酱蒲菜”
是淮阳县酱菜厂独家生产的调味食品。蒲子属多年水生植物,生长在沼泽地带。蒲叶呈扁片状,宽1-1.5厘米,高2-3米,露出水面,色泽青绿,可制各种编制品。根茎生长在水下或淤泥深处,直径2-4厘米。淮阳城湖淤泥深厚,土质肥沃,蒲菜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根茎剥去外皮,呈银状,生吃脆甜无丝,味美可口;熟吃久煮发脆,鲜嫩芳香;酱制别具风味,更为独特。据《淮阳县志》记载,孔子于前489年到陈州(今淮阳城)时,在陈绝粮饥饿难当,其学生子路下城湖拔了几根蒲子,剥去根茎的外皮。试尝之后脆甜可口,于是仲尼师徒饥腹得饱。袁世凯的堂侄袁寿山久居淮阳,爱吃蒲菜。给袁寿山做饭的厨师为了投其所好,让他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蒲菜,便将剥好的蒲菜腌制在甜面酱内。数月后吃着脆甜,酱香浓郁,酯香纯厚,别具风格。后来美馥斋、四美斋等几家酱菜作坊也按上法腌制酱制,于是广大群众也吃上了酱蒲菜。该产品1984年荣获省同行业优质产品称号,多年来畅销...
· 特色文化—豫菜文化—鹿邑名吃“闷糟鱼”
俗称"糟鱼"。闷糟鱼的“闷”字,是指糟鱼的“闷制”之法而言。糟鱼是一种群众喜爱的传统保健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在鹿邑县境内流行颇广。糟鱼颜色鲜嫩,白中泛黄,鳞光闪亮,骨酥肉烂,咸中有甜,清秀宜人。它不但味道好,适口性极强,而且含钙、镁、磷、铁等多种营养成份。有健脾开胃,消积化滞,增进食欲等功效,也是治疗小儿软骨病的理想食品。有朋自远方来,如对饮美酒,畅叙别情,若有一盘糟鱼下酒,则更增添几分情趣。特别是在过春节时,好多人家都想方设法买到一些糟鱼。因为"糟"谐“早”音,“鱼”谐“余”音,“糟鱼”即“早余”,实为农家企盼丰收。家有余粮,以图吉利之意。
· 特色文化—豫菜文化—鹿邑名吃“试量狗肉”
是鹿邑的风味特产,正宗产地在鹿邑县城西25公里试量集。试量狗肉以其悠久的历史、纯正的味道以及补血益气、驱寒温中等药理作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试量狗肉发端于西汉末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传说刘秀义军兵败河北,南逃至鹿邑县试量集郎庄,只剩单身一人,而王莽大兵穷追不舍,情形十分危急。村头老君庙里,太上老君显灵设法相救,遂化作白头老翁,套牛马犁地。让刘秀伏身藏于牛马之间的地镝沟内,待王莽的闻龙犬追到,老翁一鞭将其。王莽大兵赶到,老君大智若愚,骗走了军兵,刘秀转危为安。老君又于村内一崔姓人家借来一口锅,把闻龙犬剥皮煮熟,让刘秀充饥,老翁则悠然而失。刘秀走进村头老君庙殿口,见太上老君端坐殿内,银须拂胸,慈眉善目,面带微笑,与刚才所遇老翁极其相似,顿悟自己为太上老君所救,遂磕头拜谢不已。崔家等到红日西沉,不见老翁送归饭锅,便到村东观望。离锅老远,就闻见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到了近前,见一锅狗肉汤尚热...
· 特色文化—豫菜文化—周口“关德功烧鸡”
又称"关记烧鸡",是周口市传统风味食品。关记烧鸡是清代光绪年间,由关德功祖父关洪斌创制的,早在清末民初已誉满周口、漯河一带。关记烧鸡距今已相传三代历时108年。关德功烧鸡的制作经验是注重培养老汤,配料讲究,加工精细。关记烧鸡造型美观,色佳味美,美口不腻。不论热凉只要提着鸡腿一抖,即可骨肉分离。以独特风味令人倾倒,不仅是佐酒助兴与节日馈赠之佳品,而且是招待来宾与举办婚宴的佳肴,与道口、孔集烧鸡齐名,为河南省三大名烧鸡之一。关德功烧鸡不仅深受周口群众喜爱,而且还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安徽、山东等省市,博得顾客好评。1981年被列为河南省风味肉制名产品,1986年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 特色文化—豫菜文化—周口“周家麻花”
沈丘县老城镇又名乳香台,地处泉河之滨,南与安徽临泉接壤,经济发达,商业繁华,在方圆百十里流传着“兆丰酒,顾家馍,周家的麻花点着火”的谣谚。如今,经营周家麻花的叫周显章,从他曾祖父起祖辈以卖麻花为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周家麻花呈金黄色,看似透明状。绠头麻花象灯笼,伞形麻花似伞面。吃起来清脆可口,易消化,味道正,不涩不苦,不垫牙,无怪味,用火一点便燃,长期存放不霉不软,脆酥如初。1947年8月,刘邓首长率中原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路经沈丘,县城人民用兆丰酒、顾家馍、周家麻花慰问刘邓首长和人民子弟兵,至今被传为佳话。1990年周家麻花被县、地评为优质风味小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