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特色文化—茶文化—茶文化拾趣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4
转发:0
评论:0
特色文化—茶文化—茶文化拾趣,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文化拾趣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茶通过日本佛教高僧禅师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
· 特色文化—茶文化—茶文化中的茶道
一、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前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当前,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中饮用价值最高最普遍的天然饮料。有50多个国家生产茶叶,11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有饮茶习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89年27个主要产茶国生产茶叶245万吨。溯本求源,各国的茶树种子、茶叶名称和有关茶的文化,均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至于英语称茶为Tea,是由于中国茶叶从海上输出欧洲是从厦门开始的。厦门方言茶字发音为Te,辗转翻译的原故。茶含有11大...
· 蒙古族茶文化蒙古族的茶文化有什么特色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最早蒙古族所拥有的茶叶,是在唐代时期由商人引入蒙古的。那时候蒙古人觉得茶苦涩,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把牛奶跟茶一起煮。发现味道极佳,自此以后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少每天都喜欢饮上一杯蒙古茶。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自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蒙古族人民喜欢喝茶,特别喜欢喝奶茶。奶茶,亦称蒙古茶,是蒙古族人最喜好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俗话说,“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在牧区,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却“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起来,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奶茶,供全家整天喝。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早茶后,将其余的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后才正式用一餐,但早、中、晚三次喝奶茶一般是...
· 特色文化—茶文化—茶的分类
以颜色(或制作工艺)分类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龙井茶,碧螺春,信阳毛尖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祁门红茶,荔枝红茶黄茶徽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白牡丹,白毫银针,安吉白荣青茶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铁观音,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六堡茶,普洱茶花茶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君山银针以季节分类一、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二、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
· 特色文化—茶文化—茶联欣赏
茶联作为诗词形式的一种变体﹐以对联为形式﹐对偶工整﹐平仄谐调﹐往往悬挂于门庭上或室内﹐以茶事生活为内容﹐不但古朴高雅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为古代文人所擅长和推崇﹐现摘录茶对联43副以飨读者。(1)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快拿壶酒来。(2)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3)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4)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5)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6)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7)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8)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香。(9)草泥来趁蟹傲建﹔茗鼎香伴小龙团。(10)酒醒饭饱茶香﹔花好月圆人寿。(11)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12)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13)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14)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