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大观—传统游艺—怕老婆顶灯舞
民俗大观—传统游艺—怕老婆顶灯舞,此舞由二人扮演,一男一女,男的属三花脸行当,女的属彩旦行当。男的头顶一个小黑
此舞由二人扮演,一男一女,男的属三花脸行当,女的属彩旦行当。男的头顶一个小黑碗,碗里边点上蜡烛,慢慢从板凳里钻出来,然后睡在板凳上,女的做纺花动作等。怕老婆顶灯这个舞蹈没有弦乐伴奏,只用打击乐,有道白、无唱词,一般都是在春灯节演出。该舞从不单独演出,多在其他节目后面演出。由于动作简单滑稽且逗人发笑,颇受群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俗大观—传统游艺—百佛顶灯
三门峡社火表演“一绝”。一百名“和尚”身披袈裟、头顶碗灯、手摇芭蕉扇、走着梅花步表演民间绝技。“百佛顶灯”以高、难、险著称,借鉴了杂技、体操等艺术形式,主要靠眼力、颈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讲究一个“稳”字。那虔诚的神态足以让人感觉到"佛光无边"。相传,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位于长安、洛阳之间的陕州早受到影响,一时间寺院林立。有一位高僧奉旨到京都(洛阳)讲经,途经陕州,各寺主持、方丈闻讯跪道迎留讲经。因其学问广博,使听者如醉如痴,当京都复旨催促,众人才知误了大事,连夜送高僧入京。时值正月,各寺僧众百余人,手持灯笼,隆重送别,引来不少群众围观。佛教有一规矩,即见俗人便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可众僧手提灯笼,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便止步不行。为难之机,一机灵和尚,从灯笼中取出灯碗来,放在头上顶着,既能照明,又能腾出手来,高僧便口颂:"善哉!善哉!"众皆效之。后来每逢正月,陕州城众僧人便顶着碗...
· 民俗大观—传统游艺—旱船舞
旱船的制作是用轻质的木条扎成船形,再用绸缎彩纸围起来,船没有底,船面上装两只假腿脚。坐船女表演时,用绸带绑于船身,背在双肩上,由于表演者的双脚被船上的彩绸所遮盖,走动起来活象一个女子坐在船上在水中划行。旱船舞所用的服饰道具有:船桨、撑篙、彩旦戏衣、老生及武生戏衣。旱船的演出一般是单船(一人坐一船),演员有一个坐船女、一个撑船老汉,也有数人撑船的,分别称之为"头道篙"、"二道篙"。每个演员都要装扮一定角色,如《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白蛇传》中的白蛇、青蛇、许仙、船夫、丫环等。演出时按各人所扮角色,演出各种情节。旱船舞演出的主要形式有:跑场子、摆画面、亮把子。模仿船在水中行驶的基本动作有:起锚、开船、拨水、波浪行、卧船、翻身、跨船、下篙等。坐船女的基本动作有:跑步、碎台步、蹲步、搓步、慢步等。坐船女的表演需要有较高的艺术手段,既要和撑船人密切配合,又表演女子的各种修饰动作,而且还要操纵船身,...
· 民俗大观—传统游艺—鹤蚌舞
该舞用竹篾扎架、外用彩纸裱糊成能自己开闭的大蚌(内有系绳开关)和一只纸竹扎成的白鹤。表演时一少女着彩衣身披蚌壳,开壳作舞,或合壳护身,活泼轻盈。另有一渔翁手提鱼网作撒网状。白鹤用长嘴叨蚌,蚌则灵巧躲闪,以壳夹紧鹤嘴,架鹤人口衔竹哨作鸣声。舞姿优美,清新活泼,生活气息,雅俗皆赏。锣、鼓等打击乐伴奏之。
· 民俗大观—传统游艺—钓杆舞
依照德麟所著《侯鲭录》记述,李白自谕为”钓鳖客”,于是引伸”李白钓鳖",后演化为民间舞蹈。明清时期,往往化装为一古代文人,头戴学士巾,身穿长衫,手执钓鱼杆,钓一纸糊鳖鱼(形状似鳖),于前面引路,后边紧跟各种杂耍。历经演变、改进,清末民国期间,为钓一妙龄女郎,相沿至今。钓杆舞的道具是一个旧式大圈椅,取掉坐板,中间成了个大空洞。坐椅者扮饰为美女、书生或小丑等,钻身椅子中部,再将椅子固定绞缠于坐者腰间,其下蒙一布幔。椅子前面摆放假腿脚。男的,着长衫,马靴;女的着罗裙、绣鞋。外观上看,好似学士、佳人稳椅。坐椅者腰带左右各系一条丝绳,至头顶交会一处接于钓枰。持钓者手执丈余钓杆,稍头细软富有弹性,其钓线、钓钩悉与坐椅者头上的丝线相接。开始起舞,唢呐锣鼓吹奏敲打,坐椅者居前,持杆者在后,依照锣鼓的节拍,踏着轻盈的步子,坐椅者一蹲上立,上下起伏,把钓杆压得一弯一直,忽起忽落,很象被持杆者钓浮。有时坐椅者趁...
· 民俗大观—传统游艺—彩云舞
彩云舞是西峡西坪农民创作的歌舞。缘起于一个民间神话故事:云彩山的天空现几个仙女,往下方散钱粮以拯救百姓,交租糊口。约在20世纪初,西坪民间艺人金老大,创编了彩云舞。它吸收了花鼓、旱船、秧歌舞的优点,伴以花鼓的曲调,演出时,由六名女子化装成仙女,脚下系云盘,云盘上饰以花云朵。唱词是:天上采花人间撒,撒下朵朵幸福花。花儿落到哪里去?落到寻常百姓家。仙女们翩翩起舞,变化多样,有“二龙分水”、“六凤双飞”“梅花8”“横穿叉”“龙摆尾”等。类似这一形式的,有《寿星观花》、《五女乐》、《十二美女图》、《天彩楼》等,有的腰系彩绸,有的足蹬莲花,上身表演略同,还有中间穿插“板凳龙”的,风格独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