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民间工艺—瓷器典故—蚯蚓走泥纹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6
转发:0
评论:0
民间工艺—瓷器典故—蚯蚓走泥纹,听老年人说,原先禹州城北关的颍河水很深,水里边生活着鱼鳖虾蟹等水族。水族有个
  听老年人说,原先禹州城北关的颍河水很深,水里边生活着鱼鳖虾蟹等水族。水族有个共同的首领,叫“头王”。这头王至高无上,掌握着水族们的生杀大权,厉害得很。
  蚯蚓那时候也生活在水里,和螃蟹、蚂虾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蚯蚓还和螃蟹是很要好的朋友。
  到了宋朝,有一天,螃蟹头上的两个钳子无意间夹断了蚂虾的两根长须,蚂虾就到头王那里去告状。蚂虾偷偷送给头王一个米粒大的夜明珠,头王一见十分欢喜,就收下了。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头王受了贿,就向着蚂虾,于是判螃蟹死罪,要用炉火烧死。
  蚯蚓听说了这事,心里不忿儿,就去找头王评理,头王哪能听得进去,不由分说,也判蚯蚓与螃蟹同罪,一块处死。
  两个行刑的水鬼押着螃蟹和蚯蚓来到岸上,四处寻找有炉火的地方。转来转去,来到颍河南岸的钧窑场,刚好有窑工们正在装窑。两个水鬼就乘人不备,把螃蟹和蚯蚓装进了放钧瓷釉坯的笼里。螃蟹爬在了一个鸡心盘上,蚯蚓爬进了一个鼓钉洗里。两个水鬼在暗地里看着窑工们把窑装齐,封住了窑门,就返回水里向头王复命去了。
  一会儿,窑工们就把窑点着了火。顿时窑里烟雾弥漫,熏得螃蟹直流眼泪,眼泪都滴在了鸡心盘上,它受不住了,就挣扎着往盘外爬,终于爬出了盘子。这时,窑里温度已升起来了,螃蟹还是给烧成了灰。蚯蚓呢,开始也在鼓钉洗里往外爬,但鼓钉洗边沿儿高,蚯蚓爬得又慢,没多会儿也给烧成了灰。
  这窑钧瓷住火后开窑,窑工们发现有一个鸡心盘里,出现了不少像螃蟹爪子一样的纹路,并且有很多珍珠点;有一件鼓钉洗上出现了很多像蚯蚓一样的纹路。窑工们觉得这两种纹路怪好看,就分别起名叫“蟹爪纹”和“蚯蚓纹”。
  说来也怪,以后凡是在这个窑里烧出的钧瓷,窑窑都有一两件带蟹爪纹和蚯蚓纹的,间或还有
“珍珠点”出现。窑工们都感到神奇,不知是咋回事。但是有知道的。谁知道?颍河里的水族们它们知道。这是螃蟹和蚯蚓的冤魂不散啊!不该死罪,硬被判成死罪,这真是天大的冤枉!
  螃蟹和蚯蚓被炉火烧死后没多久,蚯蚓的后代们觉得这个头王太不公道,不想再在水里受欺负,就搬家来到了陆地上,拱到土里去呆着。但完全离开水还不行,看哪儿上湿,就往哪儿去,还经常在湿泥地上爬来爬去。后世的人见了,只知道蚯蚓会拱土,走泥,人们就把“蚯蚓纹”改称为“蚯蚓走泥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间工艺—瓷器典故—窑变的来历
钧瓷釉色有天然之美,常常是红中带紫,紫中藏青,青中有白,白中泛蓝,蓝中透红。这种美丽颜色就不是人工绘画的,而在窑里自然形成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窑变。说起来这窑变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呢。很久以前,钧瓷是一种御用品,烧成一件非常不容易,所得的报酬又很微薄,加上官府常常催逼拷打,窑工们实在难以忍受,只好丢下祖业,携儿带女流落他儿。钧瓷生产一落千丈,眼看就要绝迹。有一个老窑工为了不使传统钧瓷工艺失传,坚持留了下来,甘愿忍辱受穷继续烧制。就在这时候,作威作福的皇帝要想一张钧瓷龙床,限期烧成,超出期限就要砍头。俗语说“钧不过尺”,龙床那么大咋烧呀?一次次的烧制都失败了,眼看期限已到,老窑工心里明白,烧不成龙床是难活命的,但又舍不得这刚刚摸出点眉目的工艺,就放弃了逃生的打算。直到皇上派兵来抓,他还在专心地添煤、捅火,苦心琢磨。听到身后兵丁吆喝,他知道再也活不成了,就纵身跳进火里。御林军走后,人们带着悲愤的...
· 民间工艺—瓷器典故—孔雀瓶
钧瓷孔雀瓶是钧瓷中的珍品,造型非常美。瓶身两边,各有两只漂亮的孔雀,那孔雀是凤头凤目细脖颈,从背到尾,羽毛像花鳞片,五色艳丽。相传,这孔雀瓶出在唐代。据记载,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年轻时,才貌非凡,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她还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养孔雀,认为孔雀是“文禽”,不仅羽毛艳丽,而且很有德性,其德性有九: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彻;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令知足;七不分散;八不贪淫;九知反复。父母在为她选择女婿时,根据女儿的愿望,要选择一个文武兼备的郎君。根据女儿爱孔雀的嗜好,就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诏示天下英雄豪杰,说如果有谁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但是求婚者没有一个射中的。只有李渊两箭各射中一只眼睛,成就了这门美满婚姻。人们常把射孔雀比作择婿,把孔雀作为爱情的吉祥物。后来李渊当了皇帝,除了在后花园养了很多孔雀外,还招来名工巧匠,烧制出一对钧瓷孔雀花瓶,放在后宫,据说这...
· 民间工艺—瓷器典故—变色钧瓷片
从前,也说不清是哪个朝代了,在烧钧瓷窑的地方,出了个恶霸,叫万乐。这人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是地方一霸,人送外号“万恶”。窑工们都很恨他,但又拿他没办法。有一天,万恶听说有个小窑工拾到了一个钧瓷片,是件宝物,就去找那小窑工,要强行抢占到手。原来,小窑工拾到这个钧瓷片,能知天气阴晴变化,天气晴朗时,瓷片色变白;天阴时,瓷片色变蓝;天将下雨时,瓷片又变成红色的了。窑工们有了这个宝贝,干活可方便了。因为用手拉成的湿坯子,每天都要从作坊里端到外面的坯架上去晒,天晴的话,晚上也得晾晾,靠风把坯吹干,不然第二天就无法接着干活。若遇阴天,院里有坯,天滴两星儿就得赶紧收坯。雨下大以前,必须把坯收完,要收不完,雨水就会把坯全部淋坏,活算白干。到了夏天,天说下就下,可苦了众密工们。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觉也不敢睡,都囫囵衣躺在床上,眼似睁不敢闭,心提到嗓子眼儿,耳朵还得留着神听。听见几滴雨响,赶紧就得起来收坯,经...
· 民间工艺—瓷器典故—鼓钉洗的来历
相传宋徽宗赵佶,通音律好歌舞,喜欢画画儿,字却特别差,他每次歌舞和画画儿以后,总爱临池弄墨,最让他伤脑筋的是字始终没有长进。有一次,徽宗演乐赏舞,宫里新选进来几个漂亮的舞女,所以身心很投人,自己亲自去鼓。妙龄少女长袖翻飞,玉足轻勾,舞姿美丽极了。徽宗不知不觉饮酒饮醉了,最后被内待扶到寝宫。睡下不久,他突然起身,大呼展纸备砚。内待听到传召,忙备齐一切。徽宗衣衫不整,龙飞凤舞一般写起字来,并且笔在纸上运走,有鼓声隐隐作响,节奏感很强。写罢,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徽宗倒床又睡。内待很累,也不在意,就找地方打盹去了。第二天早朝归来,徽宗突然发现案上有一幅好字。字体飘逸,起笔如长袖飞舞,落笔如玉足轻勾,秀丽极了。于是忙召内待,问字的来历。内待很纳闷,对皇帝说了昨晚发生之事。徽宗忙命内待再备纸砚,可他写出的字还不如从前,气得折了笔砸了砚。后来,徽宗有天晚上做了一梦,梦到自己手持大笔,在钧瓷洗里一蘸,又...
· 民间工艺—瓷器典故—鸡血红的来历
清朝末年,禹州神垕镇有个老窑工名叫王金。王金老伴早早死去,身边只有一个养子,家境贫困,靠捏泥巴烧窑湖口。一天夜里,王金在梦地里听见有人轻轻喊他:“王金醒来,王金醒来!”王金睡得正香,心里很是不快,看看周围连个人影也没有,翻个身又睡着了。不大一会儿,只见一道红光,把小屋映得如同白天。王金爬起来一看,一位红光满面的白发老人坐在床前。老人对王金说:“你辛苦劳累了一辈子,一直不得温饱,立志为穷人烧造精美的钧瓷,可是不得秘诀。老君叫我点化你,但仙凡间有别,天机不可泄露,我写两个字,你可以慢慢领悟。”说罢,拿起一根木棍儿在地上划起来。王金细看,原来是“心血”二字。他不解其中意思。正要细问,老人把手一摆,待着胡子说:“你不必多问,天机不可泄露。得秘诀以后,子孙相继,不可盘剥他人,不然上天不容。”老人说罢,转眼不见踪影了。第二天,王金醒来,原来是一场梦。说起王金的手艺,真是百里挑一,他捏出的盆、罐、鸟、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