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民间传说—莲花酒的传说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莲花酒的传说,从前,邑城仓巷街有个马家酒馆,掌柜酿得一手好酒。酒味醇正,甘甜爽口,加之马掌
从前,邑城仓巷街有个马家酒馆,掌柜酿得一手好酒。酒味醇正,甘甜爽口,加之马掌柜买卖公平、和气,所以城里城外的饮酒者都爱在这里喝上四两半斤,生意十分兴隆。一日傍晚,马掌柜独自在院里散步,行至大柳树下,暗自思忖,这几年生意红火,挣了不少银两。可钱终是身外之物,何不趁此对众乡亲作点酬答,留下个好名声!
次日,他便挂出一个木牌,上写“醉止”两个大字;旁边有几行小字:“马某为答谢各方父老乡亲眷顾,自今日起,一月之内,凡光顾者,尽醉乃止,不收分文”。于是,从早到晚,来饮酒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一眨眼,二十六天过去了,到第二十七天头上,从外边进来两个人,那高个儿细眉大眼,手执拂尘;那低个儿是个跛子,黑粗面皮,架着拐杖,背着个不大不小的葫芦,他二人进店笑呵呵地一直走到一张方桌边坐下。马掌柜一见是远方客人,连忙端上一盘牛肉、一坛上等好酒说:“道长赏光,请请……”那两人相视一笑,举杯就饮,不想这二人都是海量,一连喝了三天三夜,皆无醉意;到第四天午时,足足喝了七七四十九坛好酒。这时,那个道人站起来问马掌柜:“可还有酒吗?”马掌柜忙说:“有,有。道长只管喝。”那个背葫芦的说:“我和道兄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几天痛饮,果真是好酒,名不虚传,今想带一壶回去,让们也尝尝这名酒,不知可使得否?”马掌柜连应:“使得!使得。”急忙捧出一坛上等好酒,倒进葫芦。谁知不过二尺来长、碗口粗细的一个葫芦,一大坛酒倒进去,却刚刚盖住个底儿;马掌柜忙又令人倒进两大坛酒。架拐杖的人说:“才小半葫芦”。当马掌柜叫人去搬第四坛时,他盖住了葫芦口,和道士摇摇晃晃地就走。道士走着说:“回去这酒得分给我一半。”架拐人一跛一拐地说: “不行,我自个来用。”道士说:“那就让我先喝一口”。说着就伸手来夺。架拐人忙一扭身,竟跑向院中,脚下一滑,跌倒在大柳树下的井台上,酒葫芦摔飞了盖子,半葫芦酒都咕咕地流到了井里。众人正惊讶间,只见一缕青烟从井里袅袅升起;顷刻,井口盛开一朵美丽的莲花,伞盖般罩住井口;顿时,一股异香扑鼻而来。满院的人都觉得香喷喷、醉乎乎的,全身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美滋滋的感觉。刹时,莲花变成两朵红云,冉冉飘上青天。人们随之向天上看,只见那两个人站在云头笑着扔下一片纸。有人喊:“这不是铁拐李和吕洞宾吗?”马掌柜抢先抓住纸片,只见上面写道:朝天辞玉京,闻香到龙兴,喝酒不要钱,谢赠莲花井。
原来二位大仙赴蟠桃会归来,路过此处上空,忽闻阵阵异香扑鼻;往下一看,见店门前挂“醉止”牌,一时心动,便按落云头,到马家小饮。至此,众人如梦方醒。忙跪叩头。
从此,马掌柜用这井里的水酿的酒不仅味醇甘甜,而且倒在酒杯里,总会出现一朵莲花,久不泯。因此,宝丰酒又叫莲花酒,这口井亦称莲花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酒的传说―莲花酒的传说
从前,邑城仓巷街有个马家酒馆,掌柜酿得一手好酒。酒味醇正,甘甜爽口,加之马掌柜买卖公平、和气,所以城里城外的饮酒者都爱在这里喝上四两半斤,生意十分兴隆。一日傍晚,马掌柜独自在院里散步,行至大柳树下,暗自思忖,这几年生意红火,挣了不少银两。可钱终是身外之物,何不趁此对众乡亲作点酬答,留下个好名声!次日,他便挂出一个木牌,上写“醉止”两个大字;旁边有几行小字:“马某为答谢各方父老乡亲眷顾,自今日起,一月之内,凡光顾者,尽醉乃止,不收分文”。于是,从早到晚,来饮酒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一眨眼,二十六天过去了,到第二十七天头上,从外边进来两个人,那高个儿细眉大眼,手执拂尘;那低个儿是个跛子,黑粗面皮,架着拐杖,背着个不大不小的葫芦,他二人进店笑呵呵地一直走到一张方桌边坐下。马掌柜一见是远方客人,连忙端上一盘牛肉、一坛上等好酒说:“道长赏光,请请……”那两人相视一笑,举杯就饮,不想这二人都是海量,一连喝...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红枣的传说
浚县善堂乡差不多都是沙地,枣树特别多,红枣也很出名。据说,这枣树还是一个小姑娘引进过来的,那小姑娘叫小娟,她十四岁那年,爹死了,就剩她和一个瞎眼老娘,由于家里没有劳动力,日子过的很穷苦。有一天,小娟正在外面剜菜,忽然,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大雁,翅膀上插了一根箭,小娟一见赶紧把大雁身上的箭拔了下来,用小手巾儿给大雁包扎好放它飞走了。这天夜里,小娟睡的正香,梦见有个仙女在床边站着对她说:“小娟姑娘,谢谢你救了我一命,我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给你带来了两个红枣,这红枣是仙果,长在太行山里,吃了能治百病,你吃一个,让你娘也吃一个。”说罢,一晃就没影儿了。小娟一惊,睁开眼一看手里果真有两个红枣。她先吃了一个,又甜又香,就赶紧把她娘叫醒,让她娘也吃了一个,她娘说:“真好吃!”连枣胡也给咽了下去。吃过红枣娘儿俩舒服舒服得又睡了,一觉睡到大天亮,小娟她娘先醒了,一瞧太阳一丈多高了,赶紧叫小娟:“小娟!还不快点起...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楷树的传说
解放前,在浚县南街子贡祠旁边,长着一棵四人合抱那么粗的楷树。春天一到,满树都开满了漂亮的花。有人说,天底下一共只有两棵楷树,一棵在孔子的老家孔林长着,另一棵在浚县。要说起楷树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哩。浚县南街的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七十二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了,子贡得知后,赶紧去奔丧,到殡埋孔子那天,子贡披麻戴孝,两手各拿一根哀杖,一直把老师的棺材送到坟地,等到孔子的棺材入土后,子贡两手拄着哀杖还是哭的抬不起头来,手里拄着的两根哀杖已经插进土里一尺多深了,怎么也拔不出来,子贡为报答他老师的恩情,就在孔子坟前搭了个草庵,守墓六年,以此尽孝。守墓期间,子贡看着两只入土的哀杖慢慢生根发芽了,他就用心浇培,两棵小树长的可快了,树枝说是柳不是柳,就是槐不是槐,十分罕见,因念其恩师高风亮节,博学善教,应成为世人的楷模,子贡就给这两棵树起名叫“楷树”,用来表示孔子楷模流芳千古。子贡为了不忘...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泗洲塔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唐河这个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不知哪年哪月,南海涨大水,漂来一只船。这只船到了唐河,就不动了,沉下来,慢慢变成一片平地。以后人们就说唐河是块“船地”,并取名叫“唐州”。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外地来了个坏人,想把“宝船”撑走。唐州父老一听慌了:“船”一撑走,唐州天塌地陷,老百姓咋活?竹林寺高僧长老出了个主意,他说:“要想保着唐州无事,需建一座塔。”听说塔能保唐州无事,当时的州官、县官、平民百姓都很赞成。于是请来能工巧匠,招集民夫,动手建塔。塔很快建了四层。再往上建困难来了:谁也搭不起恁高的架子。正在发愁,东南角上走过来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背着大锯,提着大斧,一句话不说,在塔周围转来转去。建塔的人见老头儿不像寻常的人,便向他请教。老头儿笑一笑说:“我就是专为这个事来的。”接着他说了四句话:愚夫古鲁名匠人,创锯伐木利于民。建塔利民多盛意,围土修成塔凌云。说罢,飘飘然然走了。人们...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麦仁店的传说
刘秀被王莽军队追杀,逃往南阳北一百里处,饥饿难耐。忽见一农妇手提饭罐,遂向其讨要,农妇只答应让他吃一半,另一半留给她丈夫。可刘秀实在饿极,一会儿就吃光了。农妇生气地说:“这是我特意给我家丈夫做的麦仁汤,你吃光了,我丈夫怎么办?”刘秀十分抱歉地说:“大嫂,实在对不起,你再做点儿,日后我一定重谢。”“你不知,麦仁汤很难煮,得两个时辰。”刘秀安慰她说:“你回去试试看,一滚就熟,二滚就烂。”说罢就走,农妇回去重做,果然如刘秀所说。刘秀率军打败王莽登上皇位后,一日忽然想起了那日吃起来特别香的麦仁汤,遂命厨师精心熬煮,但总觉得不那么香甜。于是命人找来那农妇,按当时之法做了,刘秀仍觉得不那么香甜,要怒惩农妇。农妇说:“当年圣上饥不择食,自然觉得香甜,如今圣上每日山珍海味,自然与当时是两种味道了。”刘秀听后觉得有道理,就重赏了农妇,并派人把她送回。后世人为纪念这位敢于直谏的农妇,把她住的村子改为“麦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