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民间传说—高贤寿圣寺塔的传说
寿圣寺塔俗称“高贤塔”,位于太康县城西北20公里的高贤集。它为明代建筑,是七级楼阁式砖塔,塔高28.3米,平面呈六角形,上有一宝珠塔刹。第一级面宽3.8米,南面正墙除第七级外均有真门,每层檐下都饰有砖雕斗拱,塔身共饰石雕佛像211尊、石碣14块。
传说寿圣寺塔(它因建在高贤的寿圣寺遗址上,所以称寿圣寺塔)初建时,塔东北角300米远处侯家湾有一侯家大户,请来风水先生看地形,并选建塔地址。风水先生看了一会儿后说:“塔建在这土岗上(侯家湾西南边),塔要像旗杆,喻示猴子好爬杆。”侯家大户连声赞同。大塔建成后有人传言说:“猴子要不爬杆就用鞭子抽。”侯家大户听说后,认为此言不吉利,决定要盖一座“越塔楼”,超越过大塔,以便能镇住大塔。他们盖了就塌,塌了再盖,盖了还塌,结果没有盖成。
俗话说:“唐修寺院明修塔”。相传在中国历史的唐朝每个皇帝都信奉佛,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在寿圣寺塔的后面原来有一座大寺院,叫寿圣寺,占地540亩,有天王爷庙、主持爷庙、关爷庙、奶奶庙、二郎庙、东王爷庙等10多处庙宇,就是唐朝时建造的。寺院里面原有许多华丽的宫殿,富丽堂皇,异常壮观,后来由于战乱,寺院被焚毁。
在明弘治年间,河南开封府陈留县小城堡的郑俊,在高贤集做生意,并常年住在高贤集。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游到该寺院,看到寺院里殿堂破败得不成样子,他许愿说:“我以后如果发了财,就把这寺院恢复起来。”经过他21年的努力经营,果然发了大财,为了还愿,他从明正德13年7月(1518年)开始修整寺院,建后殿5间、观音殿3间、天王殿3间、伽蓝祖师殿6间、钟鼓楼1所、僧房数间,并在寺院东南边增建楼阁大实心砖塔两座,且一大一小。大的七层六角高35米,除底屋和顶屋外,每个转角上悬挂风铃30个,无论刮哪个方向的风,都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塔身上还刻有石雕佛像211尊。在大塔西50米远处,还建有一座小塔,1858年清政府因防止捻军经过这里被扒掉,用塔砖修建了高贤集的4个寨门。
据说寿圣寺塔只在春秋天里修,冬夏不建,是因为当时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天太热或太冷没法干。另外,建塔的资金用完后,也不得不停下来去“化缘”,筹到一定的钱财后,再接着建。就这样,前后用了13年的时间才完工。
相传在寿圣寺塔的东北方向杞县某村有一胡姓人,他到高贤集赶庙会,看到塔向东北歪得很厉害,就担心塔倒了砸着人。回家后就整天坐卧不安犯了心病,不久就水米不进、卧床不起了。他不断打听寿圣寺塔倒了没有?砸着人没有?后来,家人发现了这个情况,就让赶集的人撒谎说:“塔倒了,没有砸着人。”他听后连声说好,病也不治而愈。
1948年开封解放前夕,陈毅带领的部队从寿圣寺塔经过,一个士兵指着塔上一尊佛像对另一个枪法较好的士兵说:“别看你打敌人是百发百中,但塔上的佛像你不一定能打中。”枪法较好的士兵不服气,拿起手枪对着那尊佛像“啪啪啪”就是三枪。奇怪的是,一枪打在了佛像的左边,一枪打在了佛像的右边,一枪打在了佛像的下边,打的枪眼到现在还能看见呢。
太康西北有三大:高贤乡的寿圣寺塔大,漳岗的萝卜大,都去方城(在太康王集乡)看大蜡。说明寿圣寺塔高大,看得远。
过去在太康县的龙曲乡、王集乡、芝麻洼乡及杞县板木等地都能看见寿圣寺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