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穆姓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1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穆姓,   [字义]“穆”的本义是是严肃、壮美、淳和,常见于古代书籍中,如《诗·周颂·

    [字义]
“穆”的本义是是严肃、壮美、淳和,常见于古代书籍中,如《诗·周颂·大雅》中的“于穆清庙”, 《诗·周颂·烝民》中的“穆如清风”等。由“穆”字组成的词同样具有严肃、壮美、淳和的意思,如“穆穆”意为端庄盛美的样子,“穆若”意为和美的样子,“穆静”意为安靖,“穆远”意为淳和深远,“穆耀”意为祥和光明,“穆清”意为和睦清明……
    [遗迹]
    微子墓  墓地原来建有庙宇,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原来的墓冢也被夷平,1984年,当地重新堆起幕冢,在墓前立有一通《殷微子之墓》碑,碑刻于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一月。
    穆氏四合院  一座一宅三院的清代民居。
    穆硕墓志 全称“唐故处士广平穆君墓志铭并序”。洛阳出土,现存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博物馆。
    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 造像龛在洛阳龙门古阳洞北侧。造像记高100厘米,宽34厘米,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死去的儿子牛橛所造。造像碑座中间雕刻莲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举状,形象生动逼真。碑文字体端庄整肃。
    [穆姓源流]
    穆姓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历史上名人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穆姓在宋朝人编的《百家姓》中排 98位,在当今人口统计中排第230位。
    穆姓是我国起源较早的一个姓,穆姓家族的先人可上追至商朝末年的微子,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儿子,他十分关心国事,但不为纣王所接受,微子无奈离开了纣王。周武王起兵攻灭商朝之后,让微子官复原职。为延续殷商后裔,周王朝将微子封于宋(辖有今天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和安徽交界的一些地方),以商丘为都城(今商丘市睢阳区),从此微子的后裔开始在宋繁衍。传至宋宣公,他没有将统治权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是传给了弟弟“和”,就是宋穆公,宋穆公去世后,群臣根据他的遗愿拥立了与夷(宋宣公之子)即宋殇公。宋穆公因此受到国人称赞,死后谥号为“穆”,宋穆公的支庶系子孙以此为荣,有的就以“穆”为姓,这是穆姓的最早起源。宋国是殷商贵族的后裔,因此穆姓起源于殷商王室之姓子姓。
    穆姓自诞生后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有各族各姓人加入进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丘穆陵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改姓汉姓“穆”,成为穆姓家族中重要的一支;北齐人穆提婆原来姓骆,跟随母亲进宫后很受当时皇帝的宠幸,因为皇后姓穆,他就跟了皇后的姓,改姓穆。穆提婆曾任侍中、尚书左仆射,领军大将军,被封为城阳郡王;回族中的许多经名的汉译都有“穆”字或“木”字,这些经名后来有许多改为穆姓;宋朝时赐一部分定居中国的犹太人穆姓;外国人来华后起中国名时以穆为姓,如波兰天文学家Nicolas Smogolenski(1611-1656)于1646年来到中国后取名穆尼阁,字如德(有学者认为他是他最早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传入中国);满族入主中原以后,许多满洲旗人也将自己的姓简化为穆;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从公元6世纪初期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隋唐以后的史籍中将琐罗亚斯德教称为祆教,唐朝时,祆教教士称为“穆护”,此后,一些教士就以穆为姓。
    穆姓的迁徙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609年,宋国发生内乱,一些穆姓家族被迫逃出宋国,四处流亡,穆姓自此开始向全国迁徙繁衍。后来在楚国、鲁国都有了穆姓家族的人口。例如,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有一个同窗好友姓穆,史称穆生,一直在楚国内任中大夫,深受刘交的器重,这说明秦末汉初时期,穆姓已从中原迁至华东地区。当然,也有不少穆生后裔在中原地区繁衍下来,民国时的《许昌县志》记载,汉朝穆生的后裔散居在许昌各乡。北魏时期穆姓家族又开始了一个迁徙高峰。北魏的穆姓得姓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由原来的丘穆陵氏改为穆姓,但北魏时期穆姓的迁徙却不能只从孝文帝改革时算起。因为丘穆陵氏在北魏是一个大姓,该族人一直跟随北魏皇族东征西讨,因此家族中身居高位的人数不胜数,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丘穆陵氏家族的人已在许多地方做官了,因此丘穆陵氏改为穆姓后,穆姓也随之遍及北魏所辖境内,如穆崇曾任过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刺史,穆真任过镇南将军、洛州(治所洛阳县,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刺史、使持节、镇北将军、定州刺史,后来改封冯翊县(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开国侯,食邑五百户;北魏之后,有穆英提任相州刺史;穆尊季任东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太守,穆尊季的儿子穆伽,在唐朝初年任殷州(治所在今河南省获嘉)刺史,穆伽的孙子,穆固礼曾任绰州刺史,其后人后来迁至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著名人物有穆宁父子五人, 之后穆宁的孙子穆栖梧,曾任泗州(治所在临淮,今江苏省盱眙县西北淮水西岸)刺史兼州丞。唐代以后,河内的这一支穆姓有的已迁移到外省。北宋时穆姓家族出现了穆修这样一位杰出人物,他不受北宋立国之后靡丽文风的影响,大力提倡古文,宋朝的文学大家如苏舜钦、欧阳修等都一致肯定了他开创宋朝古文运动的功劳,《宋史》中说穆修虽然因穷困潦倒而死,但当时士大夫谈到文章写的好的人时,一定会提到穆参军。宋朝之后,穆姓的迁徙范围更加广泛,直至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穆姓自诞生至今,历代英才辈出,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崔姓
[字义]崔,高大貌。《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遗迹]崔玄藉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泰之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沔墓志现藏于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崔姓源流]崔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据考证,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名姓氏,其人口总数在当今中国众姓氏中名排第74位。崔姓的祖先可追至商末周初的姜尚,也就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姜子牙。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齐国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位给了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就以邑为氏,崔姓于此诞生。因为姜尚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所以也叫吕尚。追根溯源可知...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曹姓
[字义]“曹”的本义是指诉讼的两造。许慎《说文解字》:“曹,狱之两曹也”。[遗迹]河南许昌西郊灞陵桥河南郑州中牟县古官渡战场遗址[曹姓源流]曹姓为中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于第32位。约国总人口的0.57%。曹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黄帝的后裔,以赐姓为曹。相传帝颛顼有个玄孙叫陆终,陆终第五子叫安。安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就赐其曹姓,封在曹国,即今河南灵宝市曹水,安被尊为曹姓始祖。安的后人曹挟在周渫跏北桓姆庠谯スń裆蕉尴匾淮[ス怀鸬艉螅ス擞谢指醋嫘詹苄盏模灿械娜ヒ刈峙晕煨?。二是出自姬姓,以封国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在曹国,建都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后来,姬姓曹国被宋国灭掉,曹君一部分后人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的曹姓,以国名为姓氏。据《隋书》记载,古之曹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曹国在《北...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龙姓
[龙姓源流]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根植最深。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已经诞生,这从河南濮阳发现的6000年前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可以证实。龙在远古受到华夏先民的尊崇,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是五千年历史的共识,他们的氏族就以龙为图腾。作为姓氏的龙姓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5位。龙姓的起源大致有如下几处:(1)黄帝大臣龙行的后裔。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及《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臣有龙行。”据各种史籍记载,黄帝居住在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作为皇帝重要大臣之一的龙性行自然也应居住在有熊,因此这一支龙姓出自河南省新郑市。(2)舜时纳言龙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和《元和姓纂》等书记载,舜有个大臣叫龙,任纳言(《书·尧典》中说纳言是负责宣达帝命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尚书令)之职,《书经》《舜典》中说:“命...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史姓
史姓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80。史姓有多个源头,最早的源头应追溯至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因为远古时人们用绳子打结记事,仓颉观察着世间万物,终于用象形的方法创造了文字,使人们便于用文字纪录历史。仓颉善观察,传说他生四眼。相传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路史》中记载:“仓颉后有史氏”。西周初年的太史尹佚(或逸)是史姓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尹佚也被称为册逸、史佚,他为人严正,后世称赞他为史官的楷摸,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大戴礼•保傅》记载:“博闻强记,接给而扇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由于他终身在周任太史,他的后裔中便有人以官名为氏,这是史姓的又一个源头。西周末年,史姓家族出了一位哲学家史伯,他在周朝任太史,提出了“和实...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汤姓
[字义]“汤”字本义有二,一曰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二曰开水、热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为“汤水”。[遗迹]河南商丘阏伯台(火星台或火神台)河南省固始县浮光陈氏陈原光故里河南郑州商代遗址河南睢县汤斌故里[汤姓源流]汤姓在祖国大陆是第90大姓,在台湾是第77大姓。汤姓得姓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始祖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商汤,祖根地在河南省商丘市。汤姓得姓,既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也有真凭实据的历史文献资料作证。现有的汤氏子孙,均系成汤之后,但得姓的途径有所不同,时间上有早晚。从目前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以商汤名字为姓。汤,名天乙,又名履,夏朝时曾任方伯之职,专管征伐之事,在夏朝末年继立为商族领袖。汤历经数年征战灭夏,称武王,国号为商,定都亳,建立商朝。汤死后被尊为“成汤”。其子孙以他的名字命氏(一说是以他的谥号“成汤”之“汤”字为氏),自称汤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