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马姓的迁徙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马姓的迁徙,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9年,秦军占领赵国都城邯郸,大肆屠杀赵奢子孙。赵奢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9年,秦军占领赵国都城邯郸,大肆赵奢子孙。赵奢子孙留存下来的,少数仍留在河北。大多数则逃往外地。他们主要逃往陕西、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并在当地定居下来,传宗接代。其中,陕西扶风的一支,发展为望族。
留于河北的一支,西汉末年出了一位英雄,他叫马适求,是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新莽地皇元年,马适求谋举燕赵兵诛杀王莽,然而由于准备不充分,事败后被杀。王莽又派人搜捕他的同党,株连同族及郡国豪杰数千人。这是公元前229年秦军大肆赵奢子孙以采,河北马氏的又一次大灾难。
迁往山西的一支,西汉时出了一位马适建,字子孟,是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人。元凤元年,武都氐族人起义,马适建以执金吾身份,与龙额侯韩增、大胪鸿田广明领兵平定了这次叛乱。可惜不久后,马适建因为杀人而下狱,后来在狱中自杀了。
迁往河南南阳的一支,后来一分为二,主要居住于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以南)及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一带。这两支马氏有乃祖赵奢遗风,在东汉初年皆以武功封侯,亦发展成为名门望族。棘阳一支马氏的振兴者为马成,西汉末年人,字君迁。他年轻时只是个小县吏,后来跟随刘秀起兵打天下,不久就升任县令。刘秀即位后,马成被任命为军都尉,从此走上戎马之途。建武四年,刘秀拜马成为扬武将军,并命他带兵平定叛军李宪之乱。马成凯旋归来,并以此功封为平舒侯。建武八年,他又随马援大破隗嚣,事后留于当地,任天水太守。第三年,又拜为中郎将,领兵平定武都之乱。建武十四年,马成屯兵中山、常山一带,以防备北疆战事重起。他筑堡垒,修烽燧,严加防范,北边得以久安无事。后来,马成又改任中山太守,改封金椒侯。马成去世后,其于马邑世袭侯位。马邑过世,其子马酰袭袭位,桓帝时因罪失封国。延熹二年,马成玄孙马昌又被封为盖阳亭侯。
湖阳一支马氏的振兴者马武,西汉末年人,字子张,年轻时曾因避难,客居江夏很长时间。王莽末年,竞陵西阳三老起兵,马武前往投奔,后随之归从绿林军。最初马武任侍郎,后来拜为振武将军,随刘秀打败王寻、王郎割据势力。刘秀即位后,马武先后任侍中、骑都尉,又以军功封山都侯。建武四年,他与虎牙将军盖延等讨平刘永之乱,并因军功封为捕虏将军。第二年,又以领军击败庞萌之功,改封杨虚侯。建武六年,马武又协助马援败退隗嚣。建武十三年,改封为俞p侯,领兵屯田曲阳,防卫匈奴进犯。建武二十五年,马武又以中郎将身份,领兵击退武陵蛮夷。明帝初年,他又与诸将击败西羌。凯旋回京后,明帝将他的封邑增加到1800户,在当时可谓富豪侯门。马武嗜酒,为人豪爽敢言,不拘一格。他常常醉酒后当着皇帝的面议论批评同僚而毫无避讳。皇帝虽然也防范忌讳功高震主之臣,然而马武却每每能从容爽然以待。永平四年,马武过世,其子马檀袭为杨虚侯。不久,马檀因其兄伯济参与楚王刘英谋反一事牵连,被削去爵位。安帝永初七年,邓太后又封马武的孙子马震为谬亭侯。马震过世后,他的儿子马侧世袭封爵。
山东的马氏早年一直不甚显贵,只是东汉时出了一名太尉马英。马英字文思,兖州盖县(今山东沂源东南)人,安帝时任太仆。元初二年,升任太尉。当时征西将军任尚因过被充军抵罪,马英与司空李邰,奉大将军邓骘的旨意,将他私自赦免。后来尚书查核此事,二人一并受到处分。
山东的马姓除赵奢的后代外,还有由马矢氏改为马姓的马宫的子孙。马宫字游卿,东海威(今山东微山)人,研治严氏《春秋》,颇有声名。马宫本姓马矢,从学后改姓马氏,正如赵奢子孙马服氏,省文去字而改为马姓。马宫最初以射策科任侍郎,迁楚长史,不久改任丞相史司直。后历任青州刺史、汝南太守、九江太守。所在之处,皆有声名与政绩。随后,又被征为詹事,拜为右将军。平帝时,大司徒孔光改任太师,马宫就代他为大司徒,并封为扶德侯。孔光去世后,马宫又代他为太师,并兼司徒。哀帝时,曾参与议定哀帝祖母傅太后的谥号。元始中,王莽将太后陵迁回定陶,并诛杀当时参议谥号的官员。马宫赶忙上书请罪,并主动交上太师、司徒印绶,以扶德侯回乡。王莽称帝后,拜任他为太子师,后终老于任上。马宫的子孙遂继其传统,改马矢而以马为姓。
湖北的马氏东汉末年出了二兄弟——马良、马谡,二人同马腾、马超父子一样,以军事起家,并且也因为转战的缘故,为马姓的传播,尤其是马姓在四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其兄弟五人皆有才名。乡里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马氏五常(五兄弟皆以常为字),白眉最良”,这是因为马良眉中间有白毛。刘备占据荆州时,任马良为书记。后来刘备与诸葛亮入蜀,马良仍留守荆州。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马良称他为“尊兄”,二人可能结为兄弟,也可能有姻亲关系。后来马良奉刘备之命出使东吴,不辱使命,颇得孙权礼遇,为孙刘早期的联合做出了贡献。刘备称帝后,拜马良为侍中。不久,蜀国攻打东吴,马良奉命领兵招纳五蛮溪夷,蛮夷诸将欣然归降。刘备兵败夷陵时,马良遇害身亡,其子马秉拜为骑都尉。
南北朝隋唐时期
南北朝时期,马姓的发展仍以郡望扶风及发源地河北为主,只是在扶风及河北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扶风的马氏以今陕西泾阳及眉县尤其以后者为盛。
马文恭 扶风(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曾追随南朝宋世祖,被任命为中兵参军。因征战中屡立军功,宋世祖即位后,被授为文恭游击将军。
河北马氏则以今武阳、献县、邯郸分布较广,并分别有名人逸士出现,为河北马氏振兴门庭的主要人物。
马光,字荣伯,武安(今河北邯郸)人,少时聪悟好学,尤精通三礼。入隋后,被征为太学博士,由于博学得到诸儒的敬服。起初,马光教授于瀛州、博州之间,聚门徒数千人。征为太学博士后,门徒多远奔至长安,继续到他的门下学习。当时人们传颂,山(太行山)东言三礼者,自熊安生后,就只宗马光一人而已。
除扶风及河北马氏继续发展之外,这一时期,江苏亦有了马姓。如马明,字也朗,就是南朝陈时盱眙(治今江苏盱眙东北)人。他历仕梁、陈两朝,建有战功,后死在征战中。
在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隋唐及其后的五代,马姓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期间,除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原有的马姓得到发展外,江苏、浙江、北京等地也出现了马姓。
唐代,河南马氏较为有名,尤其唐末五代,自从河南马殷建楚后,河南马氏便显贵一时。马异,唐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兴元间登进士第。马异与当时著名诗人皇甫浞、卢仝等交情很深,尤其与卢仝关系密切,两人有《结交诗》互相酬答。《全唐诗》录其诗四首。据《暨阳扶风马氏宗谱》,马异为马援第二十一世孙,祖上迁至河南。
马祖 唐代僧人,即道一。本姓马。后人尊称“马祖”。曾长期在江西传扬禅学,故又称“江西马祖”,汉州什邡(今属四川)人。马祖初师事怀让,学禅十年。后到建阻 (今属福建)佛迹岭、临川(今属江西)、南康 (今属江西)龚公山等处传扬禅法。大历年间,马祖居住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开元,寺,四方学者云集,禅宗至此大盛。所传宗旨,时称“洪州宗”,死后谥号“大寂禅师”。
唐末五代时,余杭(今属浙江)也有了马姓。马绰即为唐末五代时余杭人。他起初与钱(钅+戮-弋)追随董昌,并与钱谬为姻戚。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绍兴)称帝时,马绰弃家投奔钱(钅+戮-弋),被任命为诸城都指挥使,后累迁镇东军节度副使、睦州刺史、加检校太尉。
五代时,今北京也有了马姓,多是由河北马氏迁来。五代时马郁,即为范阳(今北京)人,早年任幽州的下级文官,后事晋王李克用,累官至检校司空、秘书监。马郁言辞纵横,下笔成文,为人轻俊洒脱,后死于太原。
唐时江苏马氏发展尤快,主要分布于镇江、东海、徐州等地。马怀素,即唐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字惟白,他博通经史,后登进士第,官至左台监察御史。武则天长安年间,怀素奉命审问崔贞慎、独孤讳被武则天密臣张易之诬告一事,不肯曲从武则天命令,并亲自与武则天辩难,贞慎等才得以免罪。玄宗时,怀素历任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兼昭文馆学士,一时显赫于朝中。
马戴 唐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祖籍华州(治今陕西华县),字虞臣,会昌年间考中进士,后官至太常博士。马戴富有才情,在当时享有盛名,尤其擅长作五言律诗,且与当时著名诗人贾岛、许棠、姚合等关系密切,常常互相唱和往还。他的诗作很多,但大多散亡了,留存下来的收录在明代人辑录的《会昌进士诗集》。
宋元明清时期
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流徙,到了北宋,马姓的分布更为广泛。
唐代江苏的马姓主要集中在苏北,尤其是徐州、镇江一带。到了北宋,江苏马姓南移,宜兴也出现了马姓,并且出了一位史学家马令。马令,北宋常州宜兴 (今属江苏)人。他的祖父马元康博览经书,勤于著述,他曾经搜求旧史轶闻,准备编写南唐史书,可惜未及动笔,就去世了。马令继承先祖遗志,苦觅资料,著成《南唐书》30卷。
北宋安徽的马姓主要在今天的合肥与庐江。北宋初年进士马亮,字叔明,就是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他先后任大理评事、常州通判。宋仁宗末年,升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太子少保。
马仲甫 北宋进士,字子山,庐江(今安徽庐江)人,最初任登封县令,不久转任台、瀛、秦、亮、许、扬等州,又曾任夔路转运使、淮南发运使、天章阁待制。所任之处,皆能为当地百姓兴利除弊,为称誉一时的名吏。
北方甘肃、山西的马姓也得以发展,南宋时狄道(今甘肃临洮)人马扩,字子充,北宋末年随父亲马政出使金朝,并结下海上之盟。靖康元年,马扩在西山结伙扎寨,抗击金兵侵略,被俘。建炎二年,马扩摆脱金人监视,逃到五马山寨(今河北赞皇东),被推为首领,拥信王赵榛(一说为燕人赵恭冒充)为王,聚众,继续抗击金人入侵。后来五马山寨被金兵攻陷,马扩辗转到达扬州,不久被南宋朝廷解除了兵权,任枢密院副都承旨。绍兴九年,改任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解职后闲居家中。
马贲 北宋河中 (今山西永济西)人,徽宗时为画院待诏,工画花鸟、佛像、山水,尤长于小景。马氏家族以画艺闻名于世,其后裔众多,皆为振兴山西马氏做出贡献。马贲作品见于著录的有《溯(束鸠)图》、《秋塘水禽图》等。
此外,北京、山东、河南的马姓也有了发展。北宋初年北宋时山东马氏出了两位名臣,遂使山东马氏大振。一是马伸,字时中,宋东平(今属山东)人。经圣年间,登进士第。曾师从著名学者程颐,后历任郫县丞、法曹、监察御史等职。张邦昌称伪楚皇帝时,马伸写信劝说邦昌奉迎康王赵构。高宗即位,马伸升任殿中侍御史,并奉诏诛杀张邦昌。后因屡次上书极论权臣黄潜善、汪伯彦不法误国,为黄、汪陷害,被贬官朝外,不久冤死途中。
另一位为马默,北宋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字处原,进士及第。马默初为须城县令,后升任监察御史,主张应以实绩任免官吏。后采马默改任三司盐铁判官,因论王安石新法不便,被贬为济、兖二州知州。之后,历任司农少卿、河北都转运使等职。
靖康之难中,徽宗、钦宗被金军俘虏而去,金军占领开封,北宋灭亡。赵构侥幸免陷金营。靖康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建立南宋。由于北方连年战乱,金军南侵,北方许多大族及北宋官员都纷纷南渡。北方马氏也随之南迁,从而壮大发展了南方马氏的队伍。并出现了一批马姓名人。
马兴祖 南宋画院待诏,为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世代家居河中,其父马贲为北宋徽宗时画院待诏。兴祖继承父业,尤其工于人物、花鸟、杂画,对父亲有继承又有发展。此外,他又精于鉴赏,宋高宗所获名迹,多由他鉴别。他的传世之作有《胡人击毯图》、《胡人雪猎图》等。南渡后,马兴祖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其长子马公显,次子马世荣也都是画院画家。
马世荣长子马逵、次子马远皆生于钱塘,二人都继承了家学,而马远成就尤高,画技超过父兄。光宗、宁宗时,马远历任画院待诏。他擅长画山水,取法李唐,而自出新意,有“独步画院”之誉。马远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构图多取一角之景、残山剩水,故有“马一角”之称。马远颇得祖上精髓,工于画水,兼精花鸟、人物,与当时著名画家夏圭齐名,并称“马夏”。加上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马远存世的作品主要有《踏歌图》、《探梅》、《水图》、《华灯侍宴》等。
马远作品中的山石多用斧劈,树多用拖枝,屋宇多用界画,远山则用大笔渲染,从而造成了一种空荡迷茫的艺术风格,尤其善于表现空间感。马远创立水墨画苍劲一派,在艺术上有巨大成就,对南宋山水画影响极大。他的代表作《踏歌图》描写了农民欢娱的歌舞场面,表现了宁宗诗题中所说的“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的生活情境。
马远之子马麟(也作马(马+遴-辶)),也生于南宋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宁宗时为画院祗侯。马麟也继承家学,善画山水、人物、花鸟,然而成就不及其父。传世作品有《层叠冰绡图》、《静听松风图》等。
两宋以后,马姓发展史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异族异姓改姓马的普遍现象。尽管如此,汉族马姓继续传播发展,依然是马姓发展的主流。
元代马氏之发展以北京与山东为盛。元末明初,有南京马氏移居上海。如江宁 (今江苏南京)人马琬,字文璧,号鲁钝生、灌园人,曾移居松江(今上海),子孙后代也即在上海繁衍下来。
明代安徽宿县马氏贵为国戚,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就是安徽宿县人。清初,安徽马氏有移居江苏的,如明代苏州马氏已成为大户,明末的英雄马杰即为苏州(今属江苏)人。天启六年,权宦魏忠贤派亲信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激起了民变,群众旗尉一人,其余受伤逃窜。巡抚阉党毛一鹭侥幸逃走,事后领兵来追查此事。马杰与颜佩韦、杨念如、沈扬、周文元五人为开脱百姓,挺身自首,后被判处极刑。苏州百姓被他们的凛然大义所感,将五人合葬于虎丘旁,题称“五人之墓”。
清初吴县(今江苏苏州)马氏还出了一位画家马昂,他擅长画山水,尤其工于青绿,也能画花鸟、人物。清代著名弹词演员马如飞也是江苏长洲 (即今苏州)人。他本名时霏,字吉卿。马夕口飞幼习刑名,曾为书吏,后从表兄桂荣秋学艺,相传今天流行的苏州弹词《珍珠塔》脚本,就系他改编、加工的。他在唱腔上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种质朴淳厚、运用本嗓一气呵成的“马调”。马如飞编写过很多弹词开篇,大多收入《南词小引初集》。
明末贵州贵阳马氏也发展成大户,贵州之有马氏,当溯至金入侵宋南渡之时。明末权臣马士英就是贵阳人,字瑶草,万历年间登进士第。崇祯五年,出任宣府巡抚,后因擅取公帑行贿,被流寓南京。崇祯十五年,马士英又被朝廷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凤等处军务。崇祯十七年,他联结江北四镇,拥兵迎立福王监阁,后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马士英排斥史可法,援引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他身居首辅,却专事弄权,不以恢复为念,致使扬州失陷。清军进逼南京后,马士英逃至浙江投奔鲁王;唐王,均遭拒绝,后入严州总兵方国安军中。其结局一说在太湖被清军俘斩,一说与阮大铖降清后,在福建延平被杀。
明代陕西的马氏也由扶风迁至各地,其中三原、大荔、延安的马氏已成大户。这期间三原马氏出了一位大学者马理。马理,字伯循,号默田,正德年间考中进士,历任稽勋主事、考功主事、员外郎、考功郎中、南京光禄卿,又曾在家乡武安王祠设教,在嵯峨精舍、商山书院讲学。马理与当时著名学者吕(木冉)齐名,同为关中学者所崇。著有《周易赞义》及《(奚谷)田文集》。
迁入台湾
据《福建通志》的记载,宋代汀州(今福建长汀县)、明代莆田(今福建莆田东南)和龙溪 (今福建漳州市),就有很多马姓人家。到了清代,马姓更是遍布福建各地。
马姓在台湾诸姓中,名列第七十二位。台湾的马姓分布相当普遍,几乎每一个县市都有姓马的人家,其中尤以嘉义、台南和新竹为多。据台湾省文献会资料记载,台湾马姓的开基始祖大多来自广东,因而跟广东的马氏关系十分紧密。
关于马姓移居宝岛,台湾省文献会所获资料是这样记载的:清康熙六十年,朱一贵起兵反清,遭严酷后,其部下有广东籍人马怀珍等移居台湾淡水港避难,遂在此繁衍。雍正年间,有姓马的漳州人来台湾垦荒,主要定居于今天的彭化县秀水乡;乾隆六年,有马、廖、陈、杨、蔡、吴、张七姓人家来台,共同建设今天的苗栗县苑里镇市场;乾隆十二年,又有马姓广东人入台,开垦今天的苗栗县通霄镇;乾隆十六年,马绍文等入垦今天的台北县新庄镇。1949年,又有马姓人随蒋介石入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崔姓
[字义]崔,高大貌。《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遗迹]崔玄藉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泰之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沔墓志现藏于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崔姓源流]崔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据考证,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名姓氏,其人口总数在当今中国众姓氏中名排第74位。崔姓的祖先可追至商末周初的姜尚,也就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姜子牙。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齐国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位给了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就以邑为氏,崔姓于此诞生。因为姜尚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所以也叫吕尚。追根溯源可知...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曹姓
[字义]“曹”的本义是指诉讼的两造。许慎《说文解字》:“曹,狱之两曹也”。[遗迹]河南许昌西郊灞陵桥河南郑州中牟县古官渡战场遗址[曹姓源流]曹姓为中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于第32位。约国总人口的0.57%。曹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黄帝的后裔,以赐姓为曹。相传帝颛顼有个玄孙叫陆终,陆终第五子叫安。安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就赐其曹姓,封在曹国,即今河南灵宝市曹水,安被尊为曹姓始祖。安的后人曹挟在周渫跏北桓姆庠谯スń裆蕉尴匾淮[ス怀鸬艉螅ス擞谢指醋嫘詹苄盏模灿械娜ヒ刈峙晕煨?。二是出自姬姓,以封国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在曹国,建都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后来,姬姓曹国被宋国灭掉,曹君一部分后人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的曹姓,以国名为姓氏。据《隋书》记载,古之曹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曹国在《北...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龙姓
[龙姓源流]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根植最深。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已经诞生,这从河南濮阳发现的6000年前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可以证实。龙在远古受到华夏先民的尊崇,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是五千年历史的共识,他们的氏族就以龙为图腾。作为姓氏的龙姓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5位。龙姓的起源大致有如下几处:(1)黄帝大臣龙行的后裔。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及《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臣有龙行。”据各种史籍记载,黄帝居住在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作为皇帝重要大臣之一的龙性行自然也应居住在有熊,因此这一支龙姓出自河南省新郑市。(2)舜时纳言龙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和《元和姓纂》等书记载,舜有个大臣叫龙,任纳言(《书·尧典》中说纳言是负责宣达帝命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尚书令)之职,《书经》《舜典》中说:“命...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史姓
史姓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80。史姓有多个源头,最早的源头应追溯至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因为远古时人们用绳子打结记事,仓颉观察着世间万物,终于用象形的方法创造了文字,使人们便于用文字纪录历史。仓颉善观察,传说他生四眼。相传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路史》中记载:“仓颉后有史氏”。西周初年的太史尹佚(或逸)是史姓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尹佚也被称为册逸、史佚,他为人严正,后世称赞他为史官的楷摸,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大戴礼•保傅》记载:“博闻强记,接给而扇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由于他终身在周任太史,他的后裔中便有人以官名为氏,这是史姓的又一个源头。西周末年,史姓家族出了一位哲学家史伯,他在周朝任太史,提出了“和实...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汤姓
[字义]“汤”字本义有二,一曰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二曰开水、热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为“汤水”。[遗迹]河南商丘阏伯台(火星台或火神台)河南省固始县浮光陈氏陈原光故里河南郑州商代遗址河南睢县汤斌故里[汤姓源流]汤姓在祖国大陆是第90大姓,在台湾是第77大姓。汤姓得姓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始祖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商汤,祖根地在河南省商丘市。汤姓得姓,既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也有真凭实据的历史文献资料作证。现有的汤氏子孙,均系成汤之后,但得姓的途径有所不同,时间上有早晚。从目前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以商汤名字为姓。汤,名天乙,又名履,夏朝时曾任方伯之职,专管征伐之事,在夏朝末年继立为商族领袖。汤历经数年征战灭夏,称武王,国号为商,定都亳,建立商朝。汤死后被尊为“成汤”。其子孙以他的名字命氏(一说是以他的谥号“成汤”之“汤”字为氏),自称汤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