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崔姓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16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崔姓,[字义]崔,高大貌。《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遗迹]崔玄藉墓

[字义]

崔,高大貌。《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遗迹]

崔玄藉墓志 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

崔泰之墓志 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

崔沔墓志 现藏于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

[崔姓源流]

崔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据考证,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名姓氏,其人口总数在当今中国众姓氏中名排第74位。
    崔姓的祖先可追至商末周初的姜尚,也就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姜子牙。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齐国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位给了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就以邑为氏,崔姓于此诞生。
     因为姜尚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所以也叫吕尚。追根溯源可知,崔姓出自姜姓,得于今山东省章丘县,源于今河南省南阳市。
    季子的后裔在齐国长期官高爵显,大权在握,如季子的9世孙崔杼,是齐国的正卿,曾先后立庄公、景公,权倾一时,后来崔杼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崔氏于是迁出齐国,避居鲁国。崔姓不仅在齐国得以发展,在其他的国家和朝代也繁衍发展,如季子的17世孙崔意如,在秦朝任大夫,被封为东莱侯,崔意如有两个子名叫伯基和仲牟,汉朝时,崔伯基继承了这一爵位,定居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崔伯基的弟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此后,崔姓的发展繁衍开始昌盛起来,播迁范围也越来越广,到魏晋时发展成为望族大姓,北魏孝文帝在婚姻方面受汉族影响很深,特别重视姓氏门第,他曾规定王国舍人应娶“八族及清修之门”,他自己则以汉族高门卢、崔、郑、王四姓的女性充实后宫,崔姓因此自魏晋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发展,西晋至唐代,崔氏已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地。至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两家,清河崔和博陵崔,当时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有的称“崔、卢、王、谢”,或有的称“崔、卢、李、郑”,都把把崔氏列为一等大姓。虽然唐朝政府后来下令改李姓为第一,皇氏族长孙氏第二,崔姓列第三,有唐一代崔姓仍然声威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因此崔姓被称为“宰相之姓”。崔姓在繁衍迁徙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分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等。
    唐代以后崔姓开始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崔姓在博迁过程中有一支发展到了朝鲜。东汉末年,诸侯并起,军阀混战不止,平州刺史崔毖为避战乱率一千多族人进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
    崔姓对历史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历代人才辈出,史不绝书。有关崔姓的一幅著名对联是“世推三虎  人羡五龙”,上联指的是唐代武城人崔琳、崔王圭 和崔瑶。崔琳官至太子少保,崔王圭 至太子詹事,崔瑶至光禄卿,当时人称“三虎”,特别是崔琳,深受唐玄宗的器重。下联指的是唐代博陵安平人崔玄日韦 ,明经科进士,官至中书令,被封为博陵郡公;崔玄日韦 的弟弟崔昪官至尚书右丞;崔玄日韦 的儿子崔琚官至礼部侍郎;崔玄日韦的孙子崔涣官至御史大夫;崔玄日韦 的曾孙崔郢官至监察御史,他们兄弟、祖孙五人被当时人称为“五龙”。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时为名门望族的崔姓自然不乏作诗的杰出人才,最出名的应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崔颢,他是开元年间的进士,以一首《黄鹤楼》冠绝当时,千古流传,相传大诗人李白游黄鹤楼时,见崔颢所写的《黄鹤楼》后,赞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朝以后,崔姓依然名人辈出,北宋有画家崔白,经学家崔子方;元朝有书画家崔彦辉;明代有名臣崔呈秀、画家崔子忠;清代有学者崔述、经学家崔纪;近代有经学家崔适。

[祖地今日]

[南阳] 南阳是全国62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现辖1市2区10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人口1048万。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西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震惊世界,被称之为20世纪“重大的科学发现”。距今50万年的“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源地。南阳汉画馆的两千多块汉画像石刻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发明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张衡,一代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等领历史风骚者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如今的南阳已跻身新兴工业城市之列,特别是近日南阳乙醇汽油的研制成功,可以说是引发了中国汽车能源的一场革命。南阳交通便利,焦柳铁路和正在兴建的宁西铁路在南阳交汇,四通发达的公路交通网遍步南阳各地。今天的南阳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0平方公里,人口43万。城市环境优美,街道清洁宽敞,南阳市已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06%,绿地率达31.2%。市区形成了以公园、游园为点,于道绿化为线,庭院居住区绿化为面的园林体系。整座城市“城中有林,楼在林中”,常年绿草盈盈、花木葱笼。

[郑州] 郑州崔姓是这个大家族中重要的一支,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崛起的现代化商贸城市。位于黄河南岸、嵩山之东,与七朝古都开封和九朝古都洛阳东西相临,东南面向黄淮平原,位于东经112°42´ - 114°14´和北纬34°16´- 34°58´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3 °C,降雨量640毫米。辖5市1县6区,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600.3万,其中区城面积1010平方公里,人口205.7万。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2亿元。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郑州是中国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具的重要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107、310国道和郑、汴、洛高速公路在这里穿过;拥有亚洲最大的货车编组站,拥有铁路、公路、三个一类口岸和中国新郑国际机场;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居全国前列。郑州是中原地区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郑州承袭商都遗风,商贸发达。郑州地上、地下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稻谷、棉花、烟叶、花生、芝麻、水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新郑大枣、中牟大蒜、黄河鲤鱼等特产文明遐迩;现已探明矿产34种,煤、铝矾土、耐火粘土等储量丰富,具有良好的开采条件。

[鄢陵] 闻名全国的腊梅之乡——鄢陵县,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许昌市东部,311国道横越东西,1626省道纵贯东北,西距京广(北京—广州)铁路30余里、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余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先辖12个乡镇,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公顷,人口60万人。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8亿元。属暖湿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4.3摄氏度,光照2300小时,降水700毫米,无霜期215天,双洎河和清流河横贯东西,水资源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曹姓
[字义]“曹”的本义是指诉讼的两造。许慎《说文解字》:“曹,狱之两曹也”。[遗迹]河南许昌西郊灞陵桥河南郑州中牟县古官渡战场遗址[曹姓源流]曹姓为中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于第32位。约国总人口的0.57%。曹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黄帝的后裔,以赐姓为曹。相传帝颛顼有个玄孙叫陆终,陆终第五子叫安。安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就赐其曹姓,封在曹国,即今河南灵宝市曹水,安被尊为曹姓始祖。安的后人曹挟在周渫跏北桓姆庠谯スń裆蕉尴匾淮[ス怀鸬艉螅ス擞谢指醋嫘詹苄盏模灿械娜ヒ刈峙晕煨?。二是出自姬姓,以封国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在曹国,建都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后来,姬姓曹国被宋国灭掉,曹君一部分后人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的曹姓,以国名为姓氏。据《隋书》记载,古之曹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曹国在《北...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龙姓
[龙姓源流]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根植最深。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已经诞生,这从河南濮阳发现的6000年前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可以证实。龙在远古受到华夏先民的尊崇,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是五千年历史的共识,他们的氏族就以龙为图腾。作为姓氏的龙姓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5位。龙姓的起源大致有如下几处:(1)黄帝大臣龙行的后裔。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及《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臣有龙行。”据各种史籍记载,黄帝居住在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作为皇帝重要大臣之一的龙性行自然也应居住在有熊,因此这一支龙姓出自河南省新郑市。(2)舜时纳言龙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和《元和姓纂》等书记载,舜有个大臣叫龙,任纳言(《书·尧典》中说纳言是负责宣达帝命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尚书令)之职,《书经》《舜典》中说:“命...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史姓
史姓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80。史姓有多个源头,最早的源头应追溯至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因为远古时人们用绳子打结记事,仓颉观察着世间万物,终于用象形的方法创造了文字,使人们便于用文字纪录历史。仓颉善观察,传说他生四眼。相传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路史》中记载:“仓颉后有史氏”。西周初年的太史尹佚(或逸)是史姓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尹佚也被称为册逸、史佚,他为人严正,后世称赞他为史官的楷摸,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大戴礼•保傅》记载:“博闻强记,接给而扇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由于他终身在周任太史,他的后裔中便有人以官名为氏,这是史姓的又一个源头。西周末年,史姓家族出了一位哲学家史伯,他在周朝任太史,提出了“和实...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汤姓
[字义]“汤”字本义有二,一曰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二曰开水、热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为“汤水”。[遗迹]河南商丘阏伯台(火星台或火神台)河南省固始县浮光陈氏陈原光故里河南郑州商代遗址河南睢县汤斌故里[汤姓源流]汤姓在祖国大陆是第90大姓,在台湾是第77大姓。汤姓得姓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始祖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商汤,祖根地在河南省商丘市。汤姓得姓,既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也有真凭实据的历史文献资料作证。现有的汤氏子孙,均系成汤之后,但得姓的途径有所不同,时间上有早晚。从目前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以商汤名字为姓。汤,名天乙,又名履,夏朝时曾任方伯之职,专管征伐之事,在夏朝末年继立为商族领袖。汤历经数年征战灭夏,称武王,国号为商,定都亳,建立商朝。汤死后被尊为“成汤”。其子孙以他的名字命氏(一说是以他的谥号“成汤”之“汤”字为氏),自称汤氏...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覃姓
[字义]覃,长,延长。[遗迹]沁阳中学原为乾隆四十三年建的“覃怀书院”。[覃姓源流]“由西至东风光俱丽;从早及晚气象咸和”,这幅对联对覃姓朋友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是“覃”字的析字联。覃姓是我国常见姓氏之一,其人口总数在中国内地排第175位。相对于其他常见姓氏而言,覃姓还有一独特之处,那就是一字三读音,分别读qin、tan和xun。覃姓有多个源头,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覃怀古国,覃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沁阳、武陟一带,因四千多年前这里有一个覃部落,覃怀因此得名。覃氏也因覃部落和覃怀这个地名而得名,相传其始祖是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能驯服鸟兽为家畜家禽。覃姓还出自皇覃氏,湖南石门《覃氏族谱》载:“覃氏的祖先,考稽上有皇覃氏。”《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覃氏本谭姓,避难改”,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封五帝之一颛顼帝的后裔为谭地的首领,让他们在今天的山东历城县建立了谭国,并封其国君子爵爵位,因此谭国历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