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访古—寻根中原—田姓的起源与发展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田姓的起源与发展, 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
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此事在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载:“田氏即陈氏,陈历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子御寇,敬仲避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姓纂》载:“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通志氏族略》载:“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宜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姓氏考略》载:“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
田姓另一枝较早的源头可追至传说中农神田祖,《姓氏急救篇》中记载田祖的后裔以田为姓,但这一说法缺乏充足的史料佐证。
田姓自得姓后,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如《金史》记载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为田姓。金朝建立后,由于受宋文化的影响,开始有女真人改姓汉姓,金初的世宗、章宗等,为禁止这种行为曾明令,“禁止女真人得译为汉姓”、“犯者抵罪”。但此举并未收到多大成效,女真皇族中的一些人冲破禁令,改姓汉姓,致使百姓纷纷效仿,到金末时已经有数十个女真姓改为汉姓,呵不哈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改为田姓的;宋朝庆元年间,绍兴年间进士,宁宗朝官拜左丞相的留正因为“庆元”而遭罢逐,到绍兴隐居。明朝洪武初年,其后裔去掉留字上的卯,以田为姓;还有一支田姓是明初大臣黄子澄的后裔。“靖难之役”后,朱棣击败惠帝,随后便对主张削藩的大臣进行,黄子澄被俘后不屈而死,其子为避祸而改为田姓,其后裔就以田为姓;土家族中的田姓人很早就见诸于史籍,如《南齐书》等史籍中都有记载。目前脉络较为清晰的土家族中的田姓是湘西的一支土家族田姓,清朝江苏无锡人顾彩《容美纪游》中称容美当时的司主叫田舜年。有学者根据田舜年编修的《容阳世述录》和《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由田舜年一支田姓依次上溯为田甘霖、田玄、田楚产,田宗愈、田九龙、田世爵、田秀、田保富、田潮美、田胜贵、田光宝、田乾宗(土家浯名为田先什用)和元朝的墨施什用,墨施什用再往上的裔承关系已难以考证,不过由此可以得知,这支田姓诞生于元朝;台湾原住民中也有许多田姓人,台湾原住民中田姓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一枝比较特殊,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位纹面老人叫田贵实,他的父亲叫西畔·乌茂,并不是姓田,日本侵占台湾时,将大批高山原住民强行迁至平地,田贵实的父亲就在当时被强迫迁下山,并被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材田三郎”,抗日战争胜利后,户籍人员进行姓名登记时,他的父亲告诉户政人员喜欢种田,因此就被登记为田姓,井因为人多、钱多、土地多而被登记为“田三多”。
此外,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时,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田姓。现在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白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回族中也有田姓。
除了其他的姓氏的人加入到田姓中来的情况外,田姓中的人也时常加入到其他的姓氏中,这是田姓发展的又一个方面。据史料记载,田姓人曾融入如下姓氏中:
1.薛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功被封于薛,建立薛国。秦统一天下后,薛国灭亡,田文的后裔中有人以薛为姓。
2.孙姓。田完的后裔中有一个名叫田书,任齐国大夫,因有战功,被齐国国君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孙姓于他,这成为孙姓的来源之一。这支孙姓在春秋战国时出了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田书的孙子)和孙膑(孙武的孙子)。
3.车姓。此事在《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中都有记载,《姓纂》中说:“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子孙因为氏,望出鲁国,南平、淮南、河南”;《通志氏族略》中说:“汉武帝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其子孙因以为氏”。田千秋是汉武帝、汉昭帝时的丞相,曾于武帝时直言为遭人陷害的太子刘据辩明冤屈而被汉武帝封为大鸿胪,后升任丞相。昭帝即位后,因田千秋年高德劭,特许他乘车出入,因此被人称为“车丞相”,其子孙后来就以车为姓。
4.陆姓。齐宣王时,宣王封其子田通于平原县陆乡,田通的后裔遂以封邑为氏,称陆姓。
5.王姓。自“田氏代齐”,田姓人掌握齐国政权,共传八王,秦统一七国后,田姓中的一支因为是齐国王族,就以王为姓。
6. 母姓。母姓是我国较罕见的姓氏之一,春秋时,齐宣王封其弟于母仰(地名),赐姓“胡母”。胡母一姓后来又分为胡母、胡仰和母三姓,因其始祖是田氏齐国的王族,所以母姓是出自田姓。
7 . 法姓。据《后汉书·法雄传》记载法雄是春秋时齐国君主齐襄王法章的后代。那么这支田姓如何演变出一支法姓呢?原来战国时燕国联合其他五国攻打齐国,连下齐国70余城,太子田法章化装成平民以避战乱,后被齐国军民找到拥立为齐襄王,齐国复国后,齐襄王在位19年,后来他的庶子就以他的名字中的法为姓。
8.文姓。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后来发生叛乱,孟尝君为避祸而逃至魏国,并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他的后人中有的便以文为氏。
9.纥干氏。《艺文类聚》卷四十六《职官部二》中记载:“周庾信太保雁门公纥干弘碑曰:公本姓田氏,……”。关于田弘由田姓改为纥干姓在《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田弘传》中有记载:“田弘字广略,高平人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略、……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解洛阳围,破河桥阵,弘功居多,累蒙殊赏,赐姓纥干氏。”
10.陈姓。齐王田建的的第三子田轸,曾任楚相,被封为颖川侯,恢复陈姓。
田姓的源头可追至河南周口的淮阳,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因此田姓最初的播迁应该是由山东开始。自“田氏代齐”之后,田姓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壮大时期,田氏齐国共传八王,子孙繁衍不可胜数。自秦统一全国后,齐国田姓王族星散各地,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秦朝末年,田氏王族后裔趁农民起义之势而起,狄(今天的山东省临沂)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参与了秦朝末年的战争。汉朝初年,汉高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强行将关东豪族迁至关中的阳陵(今陕西省境内),此事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山东地区的田姓豪族因之迁入此地。之后有一些田姓人迁至北平(今天的河北省满城北)。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何是淄川(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后来迁至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田姓人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地域在北方。在南方的少数民族的田姓在西汉时已开始见诸史籍,《后汉书》、《晋书》、《华阳国志》等史书都记载有田姓的少数民族首领。北魏时,田姓已在新疆出现,现有出土于吐鲁番的北魏时期的两通“田氏墓表”为证,一通是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上有铭文“交河郡镇西府兵曹参军,但旻天不吊,享年六十有四。字元初,田氏之墓表。”另一通是建昌五年(公元516年),上有铭文“镇西府兵曹参军绍贤,但旻天不吊,春秋刑有九,寝疾卒。田氏之墓表。”唐朝时,田姓人生活的范围更广,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的“南海郡番禺县主薄樊君夫人田氏墓志铭并序”说明,在唐朝时,广东省已经有田姓人在那里生活。宋朝时,田姓人在南方繁衍的范围就更大了,据有关资料所载,原来居住在浙江杭州的田希圣是闽、粤的田姓始祖,这支田姓的后裔后来分别迁徙到福建宁化、长汀,广东兴宁、海阳和达埔等地。
宋朝时田兰生进入海南为官,他的儿子田天池中举后,任琼山令尹,父子二人都在琼山定居。
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河南开封府陈留县田家庄的一支田姓人随驾南迁,经过长途跋涉,在天乐乡定居(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欢潭村),现欢潭村80%的人口为田姓。这一支田姓后来又出了许多名人,如明朝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田麟、清朝时有成都知县田轩来和台湾大学教授、鸟类专家田曾垲等,这一支田姓人也随着这些外出的人迁往了祖国各地。萧山区域厢镇道源桥也有一支田姓,是南宋绍兴年间中进土留正的后裔,留正曾于绍兴隐居,其后裔留伯成、留贵和于明朝洪武初年从绍兴迁至萧山道源桥。雁门的一支田姓人也于这一时期随驾南渡,定居于今天的浙江省永康市地区。
明朝初年,由于连年战乱,北方许多地区田地荒芜,人烟断绝,明朝政府遂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这些地区,形成了一次人口流动的高峰,田姓人也随之进行了大规模的播迁。据清光绪二十八年修的邯郸《田氏族谱》记载,邯郸的这一支田姓的原籍是山西平阳的洪洞县,于明朝永乐年间迁至邯郸。
明朝不仅北方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南方也经常根据官方的安排进行迁徙。现在湖南西部有一个水田寨,田姓是村中的大姓,原来在黔东铜仁所管辖的白水下寨,其开基始祖于明朝万历年间奉官府之命举家东迁至水田。
明崇桢年间,江西筷子巷(今南昌市内)的田氏三兄弟居家迁至今天的湖北省黄陂,这支田姓后来出了一位科学泰斗一田长霖。
清朝,许多满族的姓氏都改为汉姓,满族姓氏中的“田佳氏”改为“田姓”,满族的田姓随着满族全国政权的获得而迁往各地,沈阳、呼和浩特的许多田姓人就是“田佳氏”的后裔。在19世纪初,田姓人迁到了我国的北疆,哈尔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田家烧锅”就是迁来的田姓人创办的。
提及南方的人口迁徙,广东省南雄的珠玑巷不能不涉及,南雄珠玑巷被称为“七百年前桑梓乡”,现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百多个姓氏都与它有紧密的关系,许多人到这里来寻根问祖,珠玑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唐宋以来南迁的许多人都曾把它当作驻足之地,然后经此向其他地区迁徙,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的县志记载:“田氏之族……其先世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转徙广西至武宣县属之七星村,清顺治间分支至泥陂村。”
清朝,有许多田姓人迁徙到了台湾,据台湾《屏东县志》记载:“今琉球乡碧云寺之前身,称观音亭,即为田深氏于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所倡建,今上福村之田姓,多为其后裔云。” 乾隆八年,有福建的田姓人台湾苗栗二堡通霄庄开垦。
清朝时,田姓人也开始迁居海外,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便漂洋过海,谋生异国。这些海外华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就以血缘、地缘和业缘等作为纽带,建立了许多华人社团。旅菲华人中的田、胡、姚、虞、陈五姓于1908年成立了妫堂总会。
二战以后,迁往国外的华人比以往有所增加,如泰国巴坤猜“大埔”商行的东主田姓夫妇就是二战后粤东梅州山区县大埔的移民。现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田姓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播迁也越来越广泛。
田姓另一枝较早的源头可追至传说中农神田祖,《姓氏急救篇》中记载田祖的后裔以田为姓,但这一说法缺乏充足的史料佐证。
田姓自得姓后,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如《金史》记载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为田姓。金朝建立后,由于受宋文化的影响,开始有女真人改姓汉姓,金初的世宗、章宗等,为禁止这种行为曾明令,“禁止女真人得译为汉姓”、“犯者抵罪”。但此举并未收到多大成效,女真皇族中的一些人冲破禁令,改姓汉姓,致使百姓纷纷效仿,到金末时已经有数十个女真姓改为汉姓,呵不哈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改为田姓的;宋朝庆元年间,绍兴年间进士,宁宗朝官拜左丞相的留正因为“庆元”而遭罢逐,到绍兴隐居。明朝洪武初年,其后裔去掉留字上的卯,以田为姓;还有一支田姓是明初大臣黄子澄的后裔。“靖难之役”后,朱棣击败惠帝,随后便对主张削藩的大臣进行,黄子澄被俘后不屈而死,其子为避祸而改为田姓,其后裔就以田为姓;土家族中的田姓人很早就见诸于史籍,如《南齐书》等史籍中都有记载。目前脉络较为清晰的土家族中的田姓是湘西的一支土家族田姓,清朝江苏无锡人顾彩《容美纪游》中称容美当时的司主叫田舜年。有学者根据田舜年编修的《容阳世述录》和《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由田舜年一支田姓依次上溯为田甘霖、田玄、田楚产,田宗愈、田九龙、田世爵、田秀、田保富、田潮美、田胜贵、田光宝、田乾宗(土家浯名为田先什用)和元朝的墨施什用,墨施什用再往上的裔承关系已难以考证,不过由此可以得知,这支田姓诞生于元朝;台湾原住民中也有许多田姓人,台湾原住民中田姓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一枝比较特殊,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位纹面老人叫田贵实,他的父亲叫西畔·乌茂,并不是姓田,日本侵占台湾时,将大批高山原住民强行迁至平地,田贵实的父亲就在当时被强迫迁下山,并被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材田三郎”,抗日战争胜利后,户籍人员进行姓名登记时,他的父亲告诉户政人员喜欢种田,因此就被登记为田姓,井因为人多、钱多、土地多而被登记为“田三多”。
此外,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时,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田姓。现在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白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回族中也有田姓。
除了其他的姓氏的人加入到田姓中来的情况外,田姓中的人也时常加入到其他的姓氏中,这是田姓发展的又一个方面。据史料记载,田姓人曾融入如下姓氏中:
1.薛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功被封于薛,建立薛国。秦统一天下后,薛国灭亡,田文的后裔中有人以薛为姓。
2.孙姓。田完的后裔中有一个名叫田书,任齐国大夫,因有战功,被齐国国君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孙姓于他,这成为孙姓的来源之一。这支孙姓在春秋战国时出了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田书的孙子)和孙膑(孙武的孙子)。
3.车姓。此事在《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中都有记载,《姓纂》中说:“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子孙因为氏,望出鲁国,南平、淮南、河南”;《通志氏族略》中说:“汉武帝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其子孙因以为氏”。田千秋是汉武帝、汉昭帝时的丞相,曾于武帝时直言为遭人陷害的太子刘据辩明冤屈而被汉武帝封为大鸿胪,后升任丞相。昭帝即位后,因田千秋年高德劭,特许他乘车出入,因此被人称为“车丞相”,其子孙后来就以车为姓。
4.陆姓。齐宣王时,宣王封其子田通于平原县陆乡,田通的后裔遂以封邑为氏,称陆姓。
5.王姓。自“田氏代齐”,田姓人掌握齐国政权,共传八王,秦统一七国后,田姓中的一支因为是齐国王族,就以王为姓。
6. 母姓。母姓是我国较罕见的姓氏之一,春秋时,齐宣王封其弟于母仰(地名),赐姓“胡母”。胡母一姓后来又分为胡母、胡仰和母三姓,因其始祖是田氏齐国的王族,所以母姓是出自田姓。
7 . 法姓。据《后汉书·法雄传》记载法雄是春秋时齐国君主齐襄王法章的后代。那么这支田姓如何演变出一支法姓呢?原来战国时燕国联合其他五国攻打齐国,连下齐国70余城,太子田法章化装成平民以避战乱,后被齐国军民找到拥立为齐襄王,齐国复国后,齐襄王在位19年,后来他的庶子就以他的名字中的法为姓。
8.文姓。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后来发生叛乱,孟尝君为避祸而逃至魏国,并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他的后人中有的便以文为氏。
9.纥干氏。《艺文类聚》卷四十六《职官部二》中记载:“周庾信太保雁门公纥干弘碑曰:公本姓田氏,……”。关于田弘由田姓改为纥干姓在《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田弘传》中有记载:“田弘字广略,高平人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略、……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解洛阳围,破河桥阵,弘功居多,累蒙殊赏,赐姓纥干氏。”
10.陈姓。齐王田建的的第三子田轸,曾任楚相,被封为颖川侯,恢复陈姓。
田姓的源头可追至河南周口的淮阳,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因此田姓最初的播迁应该是由山东开始。自“田氏代齐”之后,田姓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壮大时期,田氏齐国共传八王,子孙繁衍不可胜数。自秦统一全国后,齐国田姓王族星散各地,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秦朝末年,田氏王族后裔趁农民起义之势而起,狄(今天的山东省临沂)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参与了秦朝末年的战争。汉朝初年,汉高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强行将关东豪族迁至关中的阳陵(今陕西省境内),此事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山东地区的田姓豪族因之迁入此地。之后有一些田姓人迁至北平(今天的河北省满城北)。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何是淄川(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后来迁至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田姓人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地域在北方。在南方的少数民族的田姓在西汉时已开始见诸史籍,《后汉书》、《晋书》、《华阳国志》等史书都记载有田姓的少数民族首领。北魏时,田姓已在新疆出现,现有出土于吐鲁番的北魏时期的两通“田氏墓表”为证,一通是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上有铭文“交河郡镇西府兵曹参军,但旻天不吊,享年六十有四。字元初,田氏之墓表。”另一通是建昌五年(公元516年),上有铭文“镇西府兵曹参军绍贤,但旻天不吊,春秋刑有九,寝疾卒。田氏之墓表。”唐朝时,田姓人生活的范围更广,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的“南海郡番禺县主薄樊君夫人田氏墓志铭并序”说明,在唐朝时,广东省已经有田姓人在那里生活。宋朝时,田姓人在南方繁衍的范围就更大了,据有关资料所载,原来居住在浙江杭州的田希圣是闽、粤的田姓始祖,这支田姓的后裔后来分别迁徙到福建宁化、长汀,广东兴宁、海阳和达埔等地。
宋朝时田兰生进入海南为官,他的儿子田天池中举后,任琼山令尹,父子二人都在琼山定居。
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河南开封府陈留县田家庄的一支田姓人随驾南迁,经过长途跋涉,在天乐乡定居(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欢潭村),现欢潭村80%的人口为田姓。这一支田姓后来又出了许多名人,如明朝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田麟、清朝时有成都知县田轩来和台湾大学教授、鸟类专家田曾垲等,这一支田姓人也随着这些外出的人迁往了祖国各地。萧山区域厢镇道源桥也有一支田姓,是南宋绍兴年间中进土留正的后裔,留正曾于绍兴隐居,其后裔留伯成、留贵和于明朝洪武初年从绍兴迁至萧山道源桥。雁门的一支田姓人也于这一时期随驾南渡,定居于今天的浙江省永康市地区。
明朝初年,由于连年战乱,北方许多地区田地荒芜,人烟断绝,明朝政府遂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这些地区,形成了一次人口流动的高峰,田姓人也随之进行了大规模的播迁。据清光绪二十八年修的邯郸《田氏族谱》记载,邯郸的这一支田姓的原籍是山西平阳的洪洞县,于明朝永乐年间迁至邯郸。
明朝不仅北方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南方也经常根据官方的安排进行迁徙。现在湖南西部有一个水田寨,田姓是村中的大姓,原来在黔东铜仁所管辖的白水下寨,其开基始祖于明朝万历年间奉官府之命举家东迁至水田。
明崇桢年间,江西筷子巷(今南昌市内)的田氏三兄弟居家迁至今天的湖北省黄陂,这支田姓后来出了一位科学泰斗一田长霖。
清朝,许多满族的姓氏都改为汉姓,满族姓氏中的“田佳氏”改为“田姓”,满族的田姓随着满族全国政权的获得而迁往各地,沈阳、呼和浩特的许多田姓人就是“田佳氏”的后裔。在19世纪初,田姓人迁到了我国的北疆,哈尔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田家烧锅”就是迁来的田姓人创办的。
提及南方的人口迁徙,广东省南雄的珠玑巷不能不涉及,南雄珠玑巷被称为“七百年前桑梓乡”,现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百多个姓氏都与它有紧密的关系,许多人到这里来寻根问祖,珠玑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唐宋以来南迁的许多人都曾把它当作驻足之地,然后经此向其他地区迁徙,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的县志记载:“田氏之族……其先世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转徙广西至武宣县属之七星村,清顺治间分支至泥陂村。”
清朝,有许多田姓人迁徙到了台湾,据台湾《屏东县志》记载:“今琉球乡碧云寺之前身,称观音亭,即为田深氏于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所倡建,今上福村之田姓,多为其后裔云。” 乾隆八年,有福建的田姓人台湾苗栗二堡通霄庄开垦。
清朝时,田姓人也开始迁居海外,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便漂洋过海,谋生异国。这些海外华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就以血缘、地缘和业缘等作为纽带,建立了许多华人社团。旅菲华人中的田、胡、姚、虞、陈五姓于1908年成立了妫堂总会。
二战以后,迁往国外的华人比以往有所增加,如泰国巴坤猜“大埔”商行的东主田姓夫妇就是二战后粤东梅州山区县大埔的移民。现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田姓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播迁也越来越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崔姓
[字义]崔,高大貌。《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遗迹]崔玄藉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泰之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沔墓志现藏于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崔姓源流]崔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据考证,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名姓氏,其人口总数在当今中国众姓氏中名排第74位。崔姓的祖先可追至商末周初的姜尚,也就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姜子牙。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齐国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位给了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就以邑为氏,崔姓于此诞生。因为姜尚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所以也叫吕尚。追根溯源可知...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曹姓
[字义]“曹”的本义是指诉讼的两造。许慎《说文解字》:“曹,狱之两曹也”。[遗迹]河南许昌西郊灞陵桥河南郑州中牟县古官渡战场遗址[曹姓源流]曹姓为中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于第32位。约国总人口的0.57%。曹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黄帝的后裔,以赐姓为曹。相传帝颛顼有个玄孙叫陆终,陆终第五子叫安。安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就赐其曹姓,封在曹国,即今河南灵宝市曹水,安被尊为曹姓始祖。安的后人曹挟在周渫跏北桓姆庠谯スń裆蕉尴匾淮[ス怀鸬艉螅ス擞谢指醋嫘詹苄盏模灿械娜ヒ刈峙晕煨?。二是出自姬姓,以封国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在曹国,建都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后来,姬姓曹国被宋国灭掉,曹君一部分后人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的曹姓,以国名为姓氏。据《隋书》记载,古之曹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曹国在《北...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龙姓
[龙姓源流]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根植最深。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已经诞生,这从河南濮阳发现的6000年前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可以证实。龙在远古受到华夏先民的尊崇,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是五千年历史的共识,他们的氏族就以龙为图腾。作为姓氏的龙姓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5位。龙姓的起源大致有如下几处:(1)黄帝大臣龙行的后裔。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及《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臣有龙行。”据各种史籍记载,黄帝居住在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作为皇帝重要大臣之一的龙性行自然也应居住在有熊,因此这一支龙姓出自河南省新郑市。(2)舜时纳言龙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和《元和姓纂》等书记载,舜有个大臣叫龙,任纳言(《书·尧典》中说纳言是负责宣达帝命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尚书令)之职,《书经》《舜典》中说:“命...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史姓
史姓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80。史姓有多个源头,最早的源头应追溯至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因为远古时人们用绳子打结记事,仓颉观察着世间万物,终于用象形的方法创造了文字,使人们便于用文字纪录历史。仓颉善观察,传说他生四眼。相传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路史》中记载:“仓颉后有史氏”。西周初年的太史尹佚(或逸)是史姓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尹佚也被称为册逸、史佚,他为人严正,后世称赞他为史官的楷摸,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大戴礼•保傅》记载:“博闻强记,接给而扇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由于他终身在周任太史,他的后裔中便有人以官名为氏,这是史姓的又一个源头。西周末年,史姓家族出了一位哲学家史伯,他在周朝任太史,提出了“和实...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汤姓
[字义]“汤”字本义有二,一曰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二曰开水、热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为“汤水”。[遗迹]河南商丘阏伯台(火星台或火神台)河南省固始县浮光陈氏陈原光故里河南郑州商代遗址河南睢县汤斌故里[汤姓源流]汤姓在祖国大陆是第90大姓,在台湾是第77大姓。汤姓得姓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始祖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商汤,祖根地在河南省商丘市。汤姓得姓,既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也有真凭实据的历史文献资料作证。现有的汤氏子孙,均系成汤之后,但得姓的途径有所不同,时间上有早晚。从目前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以商汤名字为姓。汤,名天乙,又名履,夏朝时曾任方伯之职,专管征伐之事,在夏朝末年继立为商族领袖。汤历经数年征战灭夏,称武王,国号为商,定都亳,建立商朝。汤死后被尊为“成汤”。其子孙以他的名字命氏(一说是以他的谥号“成汤”之“汤”字为氏),自称汤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