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从中国戏曲的发生和晚熟谈戏曲艺术的生命力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5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从中国戏曲的发生和晚熟谈戏曲艺术的生命力,一、从戏曲的发生看戏曲艺术的国民性   戏曲的发生,有诸多流派:古巫古优说、影戏
一、从戏曲的发生看戏曲艺术的国民性
    戏曲的发生,有诸多流派:古巫古优说、影戏说、宗教仪式说、原始歌舞说等等。这诸多说法各有道理,在戏曲艺术中都可找到根据。古巫古优说:由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提出。巫在上古时期非常发达,巫被称作脑力劳动,他的重要职能就是在神与人之间起沟通作用。优的出现比巫迟得多,是在西周时期末期,贵族豢养了一些优人,以调谑讽谏为目的,这是最早的职业演员。宗教仪式说: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龙陪德、日本的田中一成。田中一成认为:构成戏曲要素的有:歌、舞、祭。乡村祭祀是对社神的祭奠形式。春祈秋报,驱阴迎阳,对歌对舞。乡村祭祀的形式成了戏曲发生的源。宗教仪式说有很厚重的平民根基。注重乡村戏曲的研究。原始歌舞说:代表人物是张庚、郭汉城。此观点受马克思主义劳动说的影响,认为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人们在劳动前后模仿劳动场面,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形式。
    从以上诸多对戏曲发生的不同观点看,戏曲起源有一个非常神秘莫测,复杂多样的流变过程。很难定性也不便定性说戏曲就是起源哪一种说法。戏曲的发生也象人类一样是逐步进化而来的。古巫古优说置戏曲于远古的宗教,沟通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巫亦叫灵,摄人类灵魂与上苍对话。这就从人的骨子里注入了戏曲生命的源泉。优又叫俳优、倡优,他集娱乐与教化于一体,把戏曲的本质特性定在了此一无可改变的双重功能的原则上。戏曲的教化作用是他生存的政治理由,是中国统治者想禁却无以为禁,而获得的片刻慰藉的一种宽容。田仲一成的宗教仪式说更接近于以定居型乡村农业为主要生存保障的中国特性。原始落后的中国农村,望天而收导致他们祭祀社神,上苍给了他们好的收成,忠厚朴实的农民就知恩图报。这种循环往复的活动仪式,成了乡村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这是戏曲艺术发生的深厚根基。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一切以最广大的农民为根基。任何艺术,只要被乡村农民所接受,无论他遭受怎样的禁锢和,他的生命力都是极其顽强的。他的根都会扎的很深很深。以张庚、郭汉城为代表的理论家提出的原始歌舞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历史,同样创造了戏曲。戏曲起源于劳动,发生于对劳动场面的模拟。这一切都使得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独具中国特色,且根扎于中国厚重的文化泥土里。
    考究戏曲的发生,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戏曲从他孕育的细胞内,便具有了黄河长江所孕育的中华民族的国民性。
二、从戏曲的晚熟看戏曲艺术的平民性
 戏曲艺术的晚熟,其一是相对于罗马戏剧,和印度梵剧的,他们发生的晚,却成熟的早。而中国戏曲是发生的早却成熟的晚。其二是相对于中国文明的早熟,中国的戏曲是晚熟的。
    那么,中国戏曲为什么发生早成熟晚呢?这有两个根本原因:首先,戏曲与中国统治阶级的礼乐文化是尖锐冲突的。中国文明的早熟,扼止了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意为战争撕杀,实为娱乐撕杀。剧:过犹不及。戏剧与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是相对立的。尤其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戏剧与礼乐文化更是水火不容,被统治阶级视为乱国之音。至宋代,理学兴盛,戏剧作为有伤风化的一种东西加以禁止。就这样,戏曲与统治者的冲突,导致戏曲只能在乡村,在中国广袤无际的大地上游移生存。另外,戏曲艺术的高度综合是戏曲晚熟的又一原因。唱、念、做、打,综合程度高,使他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汉代的角抵戏,魏晋南北朝的参军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这一切不同的表演形式,都成为了戏曲吸纳综合的元素。直到元代,经落魄文人综合凝聚,才使戏曲走向了成熟。
    戏曲的成熟,从中国历史来看是十分侥幸的,宋代衰落之后,少数民族统一中国,汉族文化受到破坏,礼乐文化遭到冷落,长期受礼乐文化排挤的戏曲,此时趁机发展了。蒙古人灭金建立元朝,统治者废除科考近一百年,使文人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的路径被封堵。许多文人沉抑下僚,志不获伸,便走向民间,走向勾栏瓦舍。“这就为他们熟悉下层群众的生活,熟悉群众的艺术和发挥他们的文学才能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于是,一批以往历史上没有过的作家——杂剧作家涌现出来了。”(1)
这一时期,产生了以关汉卿为代表的一批伟大的戏剧家。他们从意识上具有了民间立场,树立起了一种民本思想。关汉卿等文人与底层艺人关系密切。他的《窦娥冤》,塑造的不是文人的同情,而是站在底层人的立场上创作的。
戏曲走向成熟的另一标志是戏曲本身的宽容大度。至元代,戏曲一改过去那种单一的表现打斗、冲突的内容。而是吸纳了汉文化传统的礼乐思想。高则诚的《琵琶记》是一典型例子,该剧反映了忠孝节义,宣扬了汉人的伦理意识。此后又出现了教化剧《香囊记》等。为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接纳了戏曲艺术,他看了《琵琶记》说,比四书五经所起的教化作用还好。此时,戏曲从他的发生算起,经过了一千余年的坎坷经历,终于成熟了。
    戏曲艺术的晚熟,正因为经历了传统礼乐文化的排斥、压抑,才使得他的根须无比的发达,深深的埋在了中国的这块泥土里,一旦气候适宜,他便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这就决定了戏曲艺术的本质特性,越压抑越沉淀,越沉淀综合程度越高。晚熟,夯实了戏曲艺术的平民根基,使她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三、戏曲艺术的生命力
    戏曲艺术的发生决定了戏曲艺术的国民性。戏曲艺术的晚熟决定了戏曲艺术的平民性。国民性与平民性相融合,孕育了戏曲艺术的民族根基和社会根基的厚重发达。使得她具有了极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原因:1、中华文化之根 戏曲是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的文化沉积后才成熟的。追溯戏曲本质的根,可以发现,她与中华其他文化是扣合在同一条脉络上的。与中国的绘画、书法、诗词歌赋等姐妹艺术的高度融合,使戏曲用她独有的存在方式,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绚丽画卷。“空纳万景的太一舞台,百艺兼备的演员诗人,蕴藉抒情的歌舞动作,委曲尽情的戏剧冲突。”(2)这一切使戏曲囊括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戏曲扎根于中国人的骨子里,从洛书河图里均可寻到戏曲的原生细胞。易经里有一卦叫贲卦,其意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在戏曲中就体现为虚实相生的空灵意韵。舞台上一桌二椅,看似平淡实则绚烂。意韵悠长,空灵无极。戏曲艺术包容了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是中国文化之大集成者。2、平民文化之源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生存基础的大国。农民对戏曲的接纳,使得戏曲找到了肥沃的土壤。中国礼乐文化对戏曲的挤兑,使戏曲炼就了极强的适应能力。在等级森严的旧阶级社会中,戏曲成为了平民阶层的唯一精神寄托。俗语讲:穷看戏富吟诗。穷人没有文化,但可以通过看戏获取文化养分,得到精神满足。从戏曲里知道了哪朝哪代,明白了忠奸善恶。虽不识字,但通过看戏,明辩了是非,起到了教化作用,达到了知书明理的效果。3、戏曲艺术的宽容大度 由于戏曲艺术与生俱来的平民出身,使得他具有了宽容大度的本质特性,她不排斥任何艺术的滋润。她吸收了诗歌、舞蹈、绘画、雕塑、歌唱等一切姐妹艺术手段来为自己所用。极大地丰富了戏曲艺术内容。戏曲艺术能够繁简适宜,适应不同场合的演出,不讲条件,不挑肥瘦。既能因陋就简,亦能华丽高贵。尤其是明代朱元璋接纳了戏曲之后,戏曲就背负起了“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重任。4、戏曲艺术不忘根 戏曲艺术最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因为她独特的平民身份和地位,使她始终吻合中国平民的口味。她荣辱不惊,朴实无华。始终不忘自己的家,把根始终扎在平民的泥土里。与中国的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综上所述,正因为戏曲艺术早生晚熟,才使她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那些认为戏曲是暮落文化,早晚要消亡的说法,岂不是杞人忧天了吗?
(1) 《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简论》11页  钟林斌著  1979年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1)《戏曲美学》苏国荣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从“玄鸟生商”谈商族的起源
关于商族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尚存有不同的争议。或认为商族起源于河北地区;或谓出于东胡族,是东北的燕亳山戎之类;也有人认为商族起源于东夷;近年又有人提出商先起源于北方,认为主要分布于西辽河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即是幽燕地区的商文化。本文从“玄鸟生商”的话题谈起,对商族的图腾及起源问题作粗浅的探讨。“玄鸟生商”的始祖创生神话,由来已久,习见于我国的文献典籍。《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毛传:“玄鸟,鳦也,一名燕,音乙。”“春分玄鸟降,汤之先祖有娀氏女简狄配高辛氏帝,帝率与之祈于郊禖而生契。”《诗经长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郑笺:“禹敷下土之时,有娀氏之国亦始广大,有女简狄,吞鳦卵而生契。”《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又《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佚女何嘉。”王注:“言简狄侍帝喾于台上,有飞燕堕其遗卵,喜而吞之,因生契也。”《吕氏春秋季...
· 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戏剧成熟必然与商品经济繁荣相伴的论断和世界戏剧史的实际并不尽合。某种经济条件必然导致某种文化现象,否则就一定只是因为缺乏某种经济条件的论断,是简单、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这种"独断论"不仅不能正确解释戏曲的晚熟,而且常常使论者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从"内部条件"看,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导致早期叙事文学发育不充分是戏曲晚熟的原因之一;从"外部条件"看,经史文化占据中心位置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阻碍了戏曲、小说的及时生成。戏曲之所以在宋元之际成熟与自中唐开启的"文化平民化进程"和金元之际汉儒文化严重受挫有密切关系。关键词:中国戏曲晚熟经济决定论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其中,戏曲是最后成熟的。古希腊戏...
· 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戏剧成熟必然与商品经济繁荣相伴的论断和世界戏剧史的实际并不尽合。某种经济条件必然导致某种文化现象,否则就一定只是因为缺乏某种经济条件的论断,是简单、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这种"独断论"不仅不能正确解释戏曲的晚熟,而且常常使论者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从"内部条件"看,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导致早期叙事文学发育不充分是戏曲晚熟的原因之一;从"外部条件"看,经史文化占据中心位置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阻碍了戏曲、小说的及时生成。戏曲之所以在宋元之际成熟与自中唐开启的"文化平民化进程"和金元之际汉儒文化严重受挫有密切关系。关键词:中国戏曲晚熟经济决定论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其中,戏曲是最后成熟的。古希腊戏...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宁氏寻根
宁氏是中华第187大姓,以南方分布较多。宁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根在中原,为黄帝之后姬姓的分支。自90年代初期,笔者从研究“宁新中”着手,对先秦时的宁氏与宁邑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宁新中”地名与地望考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武王伐纣与牧野大战的历史地理问题》(《中原文物》2000年第4期)、《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宁氏与宁城》(《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及《获嘉“齐州故城”新论》(载《河南文物考古论集》(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等相关文章约6篇。近日,我们又专程对豫北地区对卫国相关遗存进行了系统考察,也专程对获嘉的宁氏遗存作了专题考察与研究,现将本人对宁氏寻根的最新认识就教学界各位同仁。一关于宁氏之根的问题,历代姓氏谱书均有较多的记载。《潜夫论·志氏姓》:宁氏,“襄卄五年《左传》杜注,宁氏出自卫武公。《氏族略》三云,卫武公生季亹,食采于宁,因以为氏...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崔姓
[字义]崔,高大貌。《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遗迹]崔玄藉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泰之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沔墓志现藏于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崔姓源流]崔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据考证,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名姓氏,其人口总数在当今中国众姓氏中名排第74位。崔姓的祖先可追至商末周初的姜尚,也就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姜子牙。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齐国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位给了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就以邑为氏,崔姓于此诞生。因为姜尚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所以也叫吕尚。追根溯源可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