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鲧禹治水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1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鲧禹治水,帝尧时代,“荡荡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尧典》)。尧帝命

  帝尧时代,“荡荡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尧典》)。尧帝命鲧治水,鲧曾企图“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但这却触犯了天帝的权威,而使自己身遭不幸,“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鲧是为了解救人类的灾难,在与强大的大自然做斗争中牺牲的。他虽然身罹不幸,但并未屈服,在死后肚腹裂开,从而生出了自己事业的继承人禹。禹继父志,前仆后继,并改父鲧堵湮的方法为疏导入海的方法,终于战胜了洪水。这当然带上了神话色彩。

    鲧禹治水,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事的,史籍有大量记载。大禹疏导了很多河流,但最艰难、花费时间最长也是最后取得成功的地方是在“覃怀”。覃怀位于太行山南麓,沁水、沇水等大小河流出山后,汇在覃怀,形成大泽。更由于黄河行至覃怀武陟境时,地势平坦,落差减小,造成河道淤积,河水便肆意漫流,与大泽之水汇在一起,形成了“荡荡怀山襄陵”的滔天洪水。只有把覃怀的水排下去,九州中心冀州人民才能免于灾难,同时黄河的上下游才能减少水患。大禹指挥着治水大军,在覃怀奋战多年,从武陟开始,沿着黄河的主河道向东北一直疏导到横着的漳河那里,然后向东导入大海,终于将覃怀境内的大水治理下去了。《禹贡》所言“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就是记载这段史实的。“底”音同止,意为达到、完成。“衡”通“横”。意思是说,大禹治理覃怀洪水的功绩,到横着的漳河那里。

  林耀华主编的《原始社会史》中说:“夏朝的建立和古埃及等古代东方国家一样,是和大规模治理洪水及兴建水利灌溉有关的。秦汉以前的史籍对这一点有着连篇累牍的记载。当时,黄河流域的村社农民,面对着‘荡荡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的严重水患,不仅无力进行农业生产,甚至连自身的生命安全都受到极大的威胁。而规模猛狭小的农村公社对此往往束手无策。它在洪水成灾之时,不是‘堕高堙庳’,便是‘以邻为壑’,所以不能根治水害。舜时,曾用共工治水。共工采取的也是‘雍防百川,堕高堙庳’的消极方法。这种方法不见效果,不受村社农民的欢迎,‘皇天弗福,庶民弗助’,以致‘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夏禹以前多次治水,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样的客观历史条件下就要求有一个驾临于各公社之上的统一体的出现,来干预冶水及灌溉的问题。夏朝的建立便是适应这个历史要求的。历史记载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禹的治水办法赢得各公社农民的拥护,禹的‘声教讫于四海’,结果在统一国家的管辖下,通过各公社农民的通力合作,‘造厥成功’,完成了大规模的治水和灌溉工程,从而为夏王朝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鲧禹治水
处理洪水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立即与契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利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过了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大禹整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夏禹王登天子之位,并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禹王子启王是夏朝的继位天子是为王太子。建碑《大禹陵》。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量测仪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宁氏寻根
宁氏是中华第187大姓,以南方分布较多。宁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根在中原,为黄帝之后姬姓的分支。自90年代初期,笔者从研究“宁新中”着手,对先秦时的宁氏与宁邑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宁新中”地名与地望考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武王伐纣与牧野大战的历史地理问题》(《中原文物》2000年第4期)、《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宁氏与宁城》(《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及《获嘉“齐州故城”新论》(载《河南文物考古论集》(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等相关文章约6篇。近日,我们又专程对豫北地区对卫国相关遗存进行了系统考察,也专程对获嘉的宁氏遗存作了专题考察与研究,现将本人对宁氏寻根的最新认识就教学界各位同仁。一关于宁氏之根的问题,历代姓氏谱书均有较多的记载。《潜夫论·志氏姓》:宁氏,“襄卄五年《左传》杜注,宁氏出自卫武公。《氏族略》三云,卫武公生季亹,食采于宁,因以为氏...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崔姓
[字义]崔,高大貌。《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遗迹]崔玄藉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泰之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沔墓志现藏于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崔姓源流]崔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据考证,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名姓氏,其人口总数在当今中国众姓氏中名排第74位。崔姓的祖先可追至商末周初的姜尚,也就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姜子牙。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齐国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位给了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就以邑为氏,崔姓于此诞生。因为姜尚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所以也叫吕尚。追根溯源可知...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曹姓
[字义]“曹”的本义是指诉讼的两造。许慎《说文解字》:“曹,狱之两曹也”。[遗迹]河南许昌西郊灞陵桥河南郑州中牟县古官渡战场遗址[曹姓源流]曹姓为中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于第32位。约国总人口的0.57%。曹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黄帝的后裔,以赐姓为曹。相传帝颛顼有个玄孙叫陆终,陆终第五子叫安。安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就赐其曹姓,封在曹国,即今河南灵宝市曹水,安被尊为曹姓始祖。安的后人曹挟在周渫跏北桓姆庠谯スń裆蕉尴匾淮[ス怀鸬艉螅ス擞谢指醋嫘詹苄盏模灿械娜ヒ刈峙晕煨?。二是出自姬姓,以封国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在曹国,建都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后来,姬姓曹国被宋国灭掉,曹君一部分后人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的曹姓,以国名为姓氏。据《隋书》记载,古之曹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曹国在《北...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龙姓
[龙姓源流]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根植最深。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已经诞生,这从河南濮阳发现的6000年前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可以证实。龙在远古受到华夏先民的尊崇,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是五千年历史的共识,他们的氏族就以龙为图腾。作为姓氏的龙姓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5位。龙姓的起源大致有如下几处:(1)黄帝大臣龙行的后裔。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及《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臣有龙行。”据各种史籍记载,黄帝居住在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作为皇帝重要大臣之一的龙性行自然也应居住在有熊,因此这一支龙姓出自河南省新郑市。(2)舜时纳言龙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和《元和姓纂》等书记载,舜有个大臣叫龙,任纳言(《书·尧典》中说纳言是负责宣达帝命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尚书令)之职,《书经》《舜典》中说:“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