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河洛文化与《尚书.洪范》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5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河洛文化与《尚书.洪范》,河洛文化虽然也是一种地域文化,但它肇源最早,历史最悠久,在诸地域文化的发展中

  河洛文化虽然也是一种地域文化,但它肇源最早,历史最悠久,在诸地域文化的发展中居于先导地位。河洛文化形成的历史可以在《尚书·洪范》找到重要信息。
  《尚书·洪范》形成的年代很早,其雏型应在夏商时代。殷人有册有典,已为大家所共知;从文献记载来看,夏代有文字也是无误的。以此而论,《汉书·五行志》的几段记载就有了着落:“刘歆以为虑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周既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陧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畴,彝伦迪叙。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此武王问《雒书》于箕子,箕子对禹得《雒书》之意也。”这两段记载虽说有神话色彩,却传达出两个基本信息:一是《洪范》形成的时代很早,而且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甚至经历了夏商周三代;二是《洪范》与《雒书》、《洛书》关系密切,甚至颜师古注曰:“取法《雒书》而陈《洪范》也。”当然,这并不是说《洪范》完全等同《洛书》,但《洪范》作为载体确实传载了《洛书》的核心内容,当是无疑的。特别是《汉书·五行志》根据《洪范五行传》揭示出《洪范》中从“初一曰五行”以下65个字是《雒书》的本文,《洛书》遗留的这65个字恰恰正是《洪范》的“纲”,可见二者关系是不寻常的。
  《洪范》篇本身文字并不多,但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篇章。“洪”有“大”意,“范”则为“法”。“洪范”即指“统治大法”,是上古时期的一篇政治、思想、文化的经验总结。它形成于何时?历来争论不已。但据诸文献的记载综合分析,它在夏代已有了雏型。上引《汉书·五行志》所说:“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夏代及至后世常常把夏代出现的成就都记在大禹的帐上,已成了“常规”习惯。《洪范》虽在夏代有了雏型,但不一定和大禹有直接联系。夏代已有了文字,孔子就曾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论语·为政》 孔子尚能掌握一些由文字记载传下来的夏礼,可见殷人有册有典,夏人也是有册有典的。不光是《洪范》,《尚书》的其它一些篇章也是由历代陆续积累汰选形成的。到周代初年,《洪范》才基本定型。人们或许会问,一篇文献为什么还要历经三代、长达一千多年才能定型?道理很简单,夏商周三代在制度、文化上虽有差异,但又有内在的延续性。三代之间在政治方面的相互继承与发展正是《洪范》历经千年才定型的重要原因。
  几乎在与《洪范》兴起的同时,河洛文化也步入其从产生到发展的历史进程。河洛文化与其它地域文化的形成有同样的一个历史条件,即要依托于一个政治中心。早在夏代,河洛地区就成为夏王国的政治中心。据《逸周书·度邑》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索隐》曰:“言自洛汭及伊汭,其地平易,无险固,是有夏之旧居。”古本《竹书纪年》曰:“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亦居之。”按古代文献记载,斟鄩,在今河南巩义市与偃师市之间。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集解》:“瓒曰:‘今河南城为直之’。”《集解》说的河南城即指洛阳。诸多记载足以表明河洛地区是夏代的中心地区。目前的考古发掘也一次次提供新的证据。在距洛阳仅有20多公里处的偃师市二里头所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已被学术界公认为夏文化。二里头遗址本身与文献中所说的斟鄩,其距离几乎相差不多,甚至有人认为二里头遗址即为夏人之斟鄩。这里发现了大面积的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城墙,最近还发现了大路、车辙和宫城,显示出政治中心的“王气”。至商代,河洛地区仍不失为商王朝的中心地区。《春秋繁露》说,商灭夏后“作宫邑于下洛之阳。”《帝王世纪》曰:“殷汤都亳,在梁。又在偃师。”《史记·封禅书·正义》引《括地志》则说:“汤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在偃师西十四里。”到了西周时期,虽然其都城在丰、镐,但由于三代的承继关系,河洛地区仍是其政治上的一个中心区域。周代初年,武王伐纣后,在回师的路上就与周公共同认识到洛阳为“天下之中” 见《何尊》铭文与《史记·周本纪》等 ,认为新的统治中心应定于洛阳。不久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一切权力由周公掌握。在克殷后七年,周公就开始兴建洛邑并使其成为统治“东方”的另一个政治中心。洛邑建成后,有宗庙、宫殿,俨然是周王朝的另一个都城,周王还经常到洛邑巡视并在洛邑发布政令。《尚书》的《多士》、《洛诰》等也都是在洛邑发布的政令的记录。三代皆以河洛为其政治中心的史实,在《史记·封禅书》中也有明确反映:“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这正是河洛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支柱。
  《尚书·洪范》,特别是那涵盖《洛书》中的65个字,可以说集中地反映了河洛文化的精髓。河洛文化与《洪范》都是经过百年、千年的沉淀积累而成,《尚书·洪范》对河洛文化的发展有着神奇的、独特的推动力量,并且二者之间有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在此,试举一例予以说明。《洪范》所保留的《洛书》中的65个字中,有一条曰:“次三曰农用八政。”是说在九畴大法中第三条是农用八政,也就是说八政中以农为首。对此释向有不同说法,司马迁直接将农释为食,认为是“食用八政”,即八政以食为首见《史记·宋微子世家》。郑玄也持相同说法。而张晏、王肃皆曰:“农,食之本也。食为八政之首,故以农言之。”按,张晏、王肃之说是可取的。从现今考古发掘可看出,夏商周三代确以农业为主。有趣的是,考古工作者前几年在洛阳市郊皂角树遗址中的一处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中晚期的炭坑堆积中发现了炭化野大豆籽粒。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以实物证明了“五谷”的起源是很早的。甲骨文中大量的有关农业的记载也反映了殷人的重农思想。及至西周,透过文献以及铜器铭文,仍可看出周王是何等重视农业,甚至经常亲临农业现场巡查。总之,三代的重农思想与《洪范》所说的八政中的以农为首是一致的,同时也反映了发达的农业是河洛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河洛文化与妈祖文化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曾经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河洛地区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据传,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文化圈涵盖当今的中原地区,周边与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秦晋文化圈和燕赵文化圈相衔接。河洛文化的内容包括原始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化)、炎黄始祖文化、《河图》、《洛书》与《周易》、夏商周三代文化、东周文化、秦统一后至唐代的封建正统文化、宋代洛学及理学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宗教、科技、艺术、民族、民俗等。河洛文化具有正统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渊源于河洛三代(夏...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常见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本意是指黄河、洛河流域的文化形态。以河洛并称古已有之,如《史记·封禅书》说“三代之居,皆在河洛间”,又《史记·郑世家》说“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洛之间,人便思之”,这两段话指出在夏商周三代河洛之间就是中华民族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民众对河洛一带也都十分向往。这里的文化开发较早,最早进入民众定居的农耕社会,这里建立起第一个王朝夏朝,最早出现国家的形态,这里的文化创造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源头。河洛文化之所以形成一个含义固定的文化概念,最主要的标志是河图和洛书。《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说,黄河里出现龙图,洛水里出现龟书,圣人行事便以它为准则。据传说,中华始祖伏羲时代黄河中跃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接受了它,依据此图创立了八卦,大禹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河洛文化与黄河文明
黄河流域是华夏族的发祥地,黄河被誉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孕育出生气勃勃的黄河文明,它是华夏文明不可替代的主体,在文明发展史中起到了主宰沉浮的作用。黄河文明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和兴盛期三个阶段,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惊涛骇浪的考验,跨越了激流险滩,一直敞开胸怀勇往直前,造就了连绵不断的华夏文明。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在这一时期,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地区性文明,如在长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汉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在黄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在东北有燕山地区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红山文化。各个地区性文明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学术...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尧政与尧文化
唐尧,五帝之一,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贤君,因生活的年代历史久远,多数史书认为是传说,但从近年一些研究成果推论,应该说是实有其人,特别是在我们平顶山地区,有关尧的故事更是多不胜数,闻名中原的中州风景名胜游览区石人山,古代就名为尧山,只不过以其主峰石柱酷似石人而得今名。昭平湖中的邱公城,原为唐尧之后刘累所建,刘累生活在夏孔甲时代,因刚出生时掌有刘累二字而得名,原师从于豢龙氏学习扰龙技术,由于技艺高超,深得夏帝孔甲信任,让他为自己养龙,得到御龙氏的称号,只是后来偶然原因把龙养死了,才不得已避祸鲁山,建立了自己的小城堡,繁衍生息,后来发展为华夏少有的大姓家族一一一刘姓,刘累也当然地成为刘姓的始植。为祭典乃祖唐尧,刘累在尧山修建了尧祠和累亭。东汉张衡的《南都赋》写道:“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山而来迁。奉先帝而追孝,追唐祀乎尧山。”因此说,鲁山与尧的关系,可谓绵远续长。石人山即古尧山,当然地成为华夏刘...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河洛文化主流地位的成因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状况及实际势力所及可知,司马迁所说的“河洛”,是泛指以嵩山、洛阳为中心的“河南”、“河内”、“河东”诸地区,它包括了北及晋南冀中、西至关中、南达汉水、东到鲁西江淮这样一个范围比较广阔的地域。这片广袤的沃土是中华先民最古老的繁衍生息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源头之地,因此,一般谈及华夏民族,追溯中华远古文明,都要谈到“河洛”,正所谓“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这种“煌煌祖宗业”的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于其后历代,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多元的国家。河洛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和吴越、荆楚、湖湘、闽粤、巴蜀、陇右等地域文化相比,其产生、发展有许多相近和相同之处。但由于“河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农业发达,夏商周汉唐宋等历代王朝都在这里建都,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