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从谢灵运看中原文化与瓯越文化的渊源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9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从谢灵运看中原文化与瓯越文化的渊源,   祖籍在周口太康,为官永嘉(今温州)的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在温州兴水利
    祖籍在周口太康,为官永嘉(今温州)的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在温州兴水利、勉农桑、弘教化,同时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对瓯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从谢灵运身上追溯中原文化与瓯越文化之间的渊源,从而使两种文化在交流与合作方面实现互惠共赢。
    谢灵运身上的中原文化烙印及时代特征
    自魏晋始,随着南北文化不断融合,时人已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条中解放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时期内玄学炽盛的局面。
    玄学以中原文化的根基老子的道家学说为主流,在朝的玄学家注重“无为而治”,在野的玄学家提倡“自然”之说,很长一个时期,老庄之道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文化。谢灵运自然也不例外。
    谢灵运四岁时便被送往道学大师钱塘(今杭州)杜明师处学习,道教崇尚自然的观念和钱塘美丽的山水景色熏陶浸染着孩提时代的谢灵运,这使他从小就在内心深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中原文化的精神烙印。
    东晋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玄风之势虽已如强弩之末,但是,直至谢灵运去世后五年,宋文帝立四馆,玄学仍与文、史、儒并列为国学。谢灵运一生受社会及家族的熏染,从小就培养了浓厚的道家情结,为“隐与仕”的矛盾贯穿他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为他日后成为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谢灵运之与中原文化的渊源,不是他选择了历史,而是历史选择了他。
谢灵运的“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在温州的践行
    道家文化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应用于社会政治,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原则。“无为而治”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谨守自然之道,顺应自然规律治国理民,顺应民意,体贴民情,让百姓自我发展、安宁质朴地生活。谢灵运生活在玄学昌盛的时代,自幼便深受道学和佛学思想的滋养,其思想中有着根深蒂固的道家哲学成分。这一点在他的行为方式和诗文中都可以找到有力的佐证。
    自古以来,中国士大夫总是走着“入仕以儒,出世以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道路。谪守永嘉后,道家的无为思想在他的心目中逐渐占了上风。
    探究谢灵运的无为而治,一是表达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官场失意后寄情山水、吟风啸月的悲剧情结,二是也正符合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谢灵运这种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行为方式,是他骨子里贮存着的道家思想原始能量的复苏和爆发。由于这样的能量释放,使他在永嘉郡守任上遍游境内秀美山川,写下了诸多描摹山水的诗歌,并使山水诗从魏晋玄言诗的桎梏中逐渐脱离出来,他自己也由此而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温州山水遂成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摇篮,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找诗魂的胜地。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都曾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过营养,许多人相继来到温州,留下了大量吟山咏水的诗篇,成就了浙东唐诗之路。经过后世一千多年的发展,温州的山水文化逐渐演化成为瓯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时期潜移默化的山水文化渗透,铸造了温州人像山一样务实的创业精神和像水一样灵动的适应性与变通性,非常巧妙地照应着老子“道生万物”的哲学本体和“上善若水”的人生策略。
由此可见,谢灵运实在是中原文化在温州的布道者和践行者。
    中原文化与瓯越文化交流合作的现实意义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尤其是宋元以后,儒家思想得以长期占据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主导地位。中原地区地处历代王朝政治经济统治的腹地核心,其文化根基———道家学说受到统治阶级的冷落,影响渐趋衰减,并以宗教形式退隐山林;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经过长时期的潜移默化,从而慢慢控制了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认知并世代相沿,逐渐形成了相对统一的价值取向和难以拂拭的“官本位”思想。再加上中原地区特殊的农业地理条件,造成农业民族对农业的重视和依赖,日积月累发展成重农轻商和故土难迁的观念。
   而谢灵运当初谪守的瓯越荒蛮之地,却欢欣鼓舞地吸收并接纳了多种文化的滋养,博采众家之长,包容了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海外贸易所导致的文化交融。逐步演进为今日温州人事功实用、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瓯越文化“善变”和“尚争”的市场经济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学习温州精神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返哺现象。瓯越文化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地域文化,但她在形成过程中也曾受益于多家文化尤其是中原道家文化的滋养,“温州模式”、“温州精神”的许多内涵中都渗透着道家思想的潜质。在她繁荣昌盛的今天,反过来回报中原文化曾经有过的抚育,为中原文化输血充氧,这无疑对中原崛起战略有着非常珍贵的现实意义。
    以周口籍永嘉太守谢灵运为媒介,探索中原文化与瓯越文化之间的渊源,分析比较两种文化不同的内在属性和优缺点,对于促进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根本上查找中原经济落后的原因,实现两种文化之间的优势互补,具有十分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中原精神—从谢灵运看中原文化与瓯越文化的渊源
祖籍在周口太康,为官永嘉(今温州)的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在温州兴水利、勉农桑、弘教化,同时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对瓯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从谢灵运身上追溯中原文化与瓯越文化之间的渊源,从而使两种文化在交流与合作方面实现互惠共赢。谢灵运身上的中原文化烙印及时代特征自魏晋始,随着南北文化不断融合,时人已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条中解放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时期内玄学炽盛的局面。玄学以中原文化的根基老子的道家学说为主流,在朝的玄学家注重“无为而治”,在野的玄学家提倡“自然”之说,很长一个时期,老庄之道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文化。谢灵运自然也不例外。谢灵运四岁时便被送往道学大师钱塘(今杭州)杜明师处学习,道教崇尚自然的观念和钱塘美丽的山水景色熏陶浸染着孩提时代的谢灵运,这使他从小就在内心深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中原文化的精神烙印。东晋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玄风之势虽...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谢姓渊源
谢姓起源有四:一、是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申伯之后。据《姓谱》、《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上古部落首领炎帝,传至商未有后裔孤竹君,其长子伯夷与弟叔齐一齐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在周朝,到成王继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为申氏之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子为宣王,宣王继位后,便封母舅申伯于谢国(今河南唐河县南部,一说在今河南南阳县)。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发兵攻申,不久灭掉申国。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氏,称谢氏,史称谢姓正宗。是为河南谢氏。炎帝,世称神农氏,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为世代所敬仰,也被谢姓奉为始祖之一。关于谢姓的先祖来源,许多姓氏书都说它出自炎帝,是姜姓部落的后裔。如《元和姓纂》卷九去声四十杩:“谢,姜姓,炎帝之胤。”《通志》卷二六《氏族略二·以国为氏》:“周异姓国:……谢...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石姓渊源
石姓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姓氏,郡望主要有四处,渤海、平原、上党、河南。堂联有很多,较著名的是“传载纯臣诗歌圣德”,传载纯臣指的是大义灭亲的卫国大夫石碏,史称其为“纯臣”,“诗歌圣德”指的是北宋经学名家石介,曾做过一首“庆历圣德诗”。石姓的堂号之一是“徂徕堂”,也是来源于石介,石介曾归耕于徂徕山(在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在那里著述讲学。据专家研究,石姓在中国一百个大姓中排第六十三位。石姓的发展如同中华民族的发展一样,自春秋时期因石石昔大义灭亲得姓之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有各族各姓人加入进来,才形成今天庞大的石姓人群,又经过多年播迁,使石姓人群遍布全国各地,并走向海外。一.寻根问祖石姓起源于何时?是如何起源的?……这些问题经常有人问及,但这些问题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回答的,虽然几乎所有专家都认定石姓的老祖宗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石碏,但今天姓石的人可不都是石碏的后裔,因为石姓发展到现在是由多...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尹姓渊源
一、以邑为氏相传,远古帝王少昊金天氏有子名殷,担任工正官(掌管百工技巧),被封于尹城(今山西隰县东北)。后来,殷的子孙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姓尹。尹氏以邑(地方)得姓,出自少昊的后代。传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少昊为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殷是少昊的儿子。殷因任工正之官而被封于尹城,他也因此被称为尹殷,尹氏因此得姓。古尹城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也有人考证说其在今山西省隰县东北,因为两地相距不远,因此,今河南西北与山西西南交界一带,是古尹氏的发源地之一。尹殷的子孙袭其职位,世代任工正,一直生活在尹这个地方。即使到了周朝,尹氏子孙世代袭为卿士,其封地仍在尹这个地方。因而,先秦时代,尹氏的主要聚居地在今河南西北、山西西南的交界区。上古时期,只有到了父系氏族公社的建立和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人类的历史才逐步建立。尹氏先民的活动则和这一时期的部落联盟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奴隶社会,尹氏宗族的活动与...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陆姓渊源
陆姓起源有四种:一、黄帝之后,陆终族裔传说帝颛项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子孙有的以陆为姓,称陆氏。远古时,少典娶有(虫乔)氏部落之女,生黄帝和炎帝,“黄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炎帝为姜姓,号烈山氏,一作神农氏,以后炎帝姜姓部落与黄帝姬姓部落联合,并尊黄帝为“大帝”(领袖),黄帝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共传25子,分别由四母(此处“母”应包括几个姓族部落)所生。据载,这四个妻子都很贤慧,正妃为西陵氏女,名叫嫘祖。次妃方雷氏的女节、彤鱼之女,最后娶嫫母,嫫母虽在四人中长相殿后,但丑归丑,很善良而有才能。黄帝与四妃生有25个儿子,分衍出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姑、(女+儇-亻)、依等12个姓,自此,随着人口增多,支系派衍。“黄帝以姬水成”,说明黄帝的氏族长期居住在姬水流域,氏族即以“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