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尧政与尧文化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8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尧政与尧文化,   唐尧,五帝之一,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贤君,因生活的年代历史久远,多数史书认为
    唐尧,五帝之一,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贤君,因生活的年代历史久远,多数史书认为是传说,但从近年一些研究成果推论,应该说是实有其人,特别是在我们平顶山地区,有关尧的故事更是多不胜数,闻名中原的中州风景名胜游览区石人山,古代就名为尧山,只不过以其主峰石柱酷似石人而得今名。昭平湖中的邱公城,原为唐尧之后刘累所建,刘累生活在夏孔甲时代,因刚出生时掌有刘累二字而得名,原师从于豢龙氏学习扰龙技术,由于技艺高超,深得夏帝孔甲信任,让他为自己养龙,得到御龙氏的称号,只是后来偶然原因把龙养死了,才不得已避祸鲁山,建立了自己的小城堡,繁衍生息,后来发展为华夏少有的大姓家族一一一刘姓,刘累也当然地成为刘姓的始植。为祭典乃祖唐尧,刘累在尧山修建了尧祠和累亭。东汉张衡的《南都赋》写道:“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山而来迁。奉先帝而追孝,追唐祀乎尧山。”因此说,鲁山与尧的关系,可谓绵远续长。石人山即古尧山,当然地成为华夏刘姓及其它尧的后裔寻根问祖之所。
    那么,尧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贤君呢?又为什么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尧文化呢?笔者认为,尧作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固然重要,但主要原因,还是他奉行德政,心系百姓,公正无私,轻权爱贤所致,使尧天舜日成为中国历代百姓的希望。
    一、尧政是尧文化形成的基础
    尧原为陶唐氏部落首领,又称伊祁氏或伊耆氏,名放勋,陶唐氏为黄帝嫡系后裔,原居住在冀方(今河北唐县一带),后迁移到晋阳(今山西太原)。五帝之一的帝喾去世后,他的小儿子挚代而即位,因政令乏明,不久禅位于唐尧。《史记·五帝本纪》说:“挚于兄弟中最弱,而唐候德盛,诸候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至禅,唐候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封挚于高辛,今定州唐县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那么,帝尧的德行到底如何呢?司马迁云:“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训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也就是说,唐尧无论从德行、智慧、行为、衣饰,都能为人师表,他对各部族的和睦,方国的团结,都堪为人君,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除尧之外,还能往哪里找这样的明君呢?与弱微不支的挚比起来,简直是天地之别,怪不得挚在位九年之后,心甘情愿禅位于同父异母的兄弟。
    尧一即王位便进行一了系列的人事调整和行革。首先,他任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也就是依照天象运行规律,总结出天气变化。引导人民群众按时令种植五谷,这可能是最早的农时研究与应用了。关于如何制订一年四季,尧也有一套办法,他首先任命四岳,也即他的四方大臣。命羲仲居郁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徽。微作尾字,《说文》意为交接,即按星象定出中春之标准,根据鸟兽的交尾时节以正人之婚嫁繁衍之事。由乱配到理智的,这可以说是人们性文明的一个大进步;命申叔居南交,以主夏,让丁壮在田务农植桑,老弱息养在家干一些整皮张,制皮革的事情;命和仲位居西土,又曰昧谷,敬道日人,按夜星虚找出秋的正中点。这样,东南西北四方属宫的任务就非常明确,而这四个人也确实作出了贡献,把一年限定为三百六十六日,并加上闰月的调节,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让百姓在不同的季节里干不同的事情,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步入文明生活的一个伟大标志。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每一项有关的改革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前进历程,特别是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举措。改革现在看似容易,但在那个刚刚脱离洪荒的时代,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是尧行政之始大胆选贤任能的首次成功,以致引来“众功皆兴”的局面。
    其后,尧又在治水方面,进行了尝试。其时,洪水经常泛滥,肆虐大地,浸害百性,各部落常因洪灾而流离失所,动迁频繁,如何使各部落百姓安居乐业,是联盟首长能否取信于民的关键,即使是后来步入文明时代的商周之后,治水也还是历代地方官员的一大任务,功成则名标青史。如叶公、李冰、西门豹、郑国、杜诗、召信臣等。尧刚立四时节令不久,南方发生了一次大洪水,尧对四岳说,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治者皆可荐举。四岳之官皆推荐了鲧,尧于是昕从了他们的意见,历时九年, 鲧因治法不当,毫无功绩,后来被处死于羽山,其子大禹接任治水官职,采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就了治水伟业,最后成为夏朝立国之君。
    尧的政绩,还表现在选取接班人方面。他在位七十年后,深感生命垂暮,老之将至,就问四岳,你们谁能在我死后践位,四岳一致表示不能,尧又问无论远近贵贱或隐士,只要有德行,就可推举,于是四岳推荐虞舜,认为此人“父云页、母嚣、弟傲,能和以孝而不至于奸,可以接任尧为王。尧既采纳了四岳建议,又慎重考验舜的行为,他首先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舜为妻,观其德行;又使与五典之官处之,让他初试权力运用;再入百宫,宾四门,礼诸候,舜作到了远近敬之。然后,尧又让他去山林川泽经受暴风雷雨,而舜则从不言苦。经过了这么一番严峻考验,尧深深佩服舜的才智、为人和忍耐力,认为是个圣人,可以把帝位相托,便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也即看看究竟能否承受天子的大任。后来,舜果然不负尧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尧最后流共工于幽陵,放驩土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彻底为舜扫清了执政的障碍,然后禅让帝位于舜。在位九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连续三年,四方不举音乐,以寄思念尧帝之情。
    从以上所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古代贤明君主的粗略形象及主要政绩,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初始阶段,作为最主要的一支部族力量,炎黄部落联盟需要像尧这样能勤政为民,和合万国的领导者,也正因为有了尧的努力,才使炎黄联盟集团慢慢向国家的形式转变,从而发展为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尧舜禹汤功不可没,而唐尧放勋,则是肇启中华之星的伟大巨人。
    二、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尧文化是以唐尧为思想核心,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人文精神。它主要以尧政为基础,因而也具有政治的色彩与底蕴,这里选取尧文化的几个凝聚点,可以说都与古代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由此而浸润入古代道德规范之中,从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和合文化。《史纪》中说尧有和合万国之能,因而才能成为炎黄联盟的君主。这种和合精神也是炎黄精神,由尧发扬光大后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主要支柱。以至历朝历代都可找到它的闪光点。也正因为此,炎黄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风雨洗礼,以其博大的涵裹力、吸附力、凝聚力、融合力而光耀史河。兼收并蓄、取精汰劣,成为影响统治者的一种行为手段和领导艺术,也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道德取向和处世精神。
    ——选贤任能。选贤任能思想是一个大到帝王君主,小到下层官吏都必须具备的品行,尧帝首先把这种品行用于执政之中,元论是任用四岳官长,还是最后禅位于舜。都是他选贤任能的思想体现,特别是对于帝位的传承,他宁愿把帝位交于出身低微的贤才,也不把它传给不肖的儿子丹朱。这样的思想境界是至高元尚的,正因为有了尧的榜样,才有了中国历史上众多选贤任能的故事,上行下效,前行后效,使一批仁人志士走上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舞台。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使中国的历史贤才辈出,星光灿烂。
    ——节俭勤政。节俭勤政是人民群众衡量帝王及其官吏清明与否的的主要标准,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辛已崩,年百一十八岁。在位九十八年,可谓政绵而寿长,势大而权重,但却能保持俭朴生活。周·尹文著的《尹文子》有尧帝成茅的典故,说:“尧为天子,衣不重吊,食不兼味。上阶三尺,茅茨不剪。”(据《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即说帝尧所居为茅屋土阶。由此,尧阶成为咏歌帝王俭朴的典故,“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唐·禇载《长城》,就用尧阶作比,谓君主有俭行胜于御敌的长城。在尧的勤政方面,今本《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言:“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尧于荚生荚落中,每做一事,以冥荚之生败来惕励自己,用政百姓,可谓勤劳不息,成为古代优秀帝王与官吏学习的榜样。
   ——询刍杜奸。唐·陆龟蒙《 杂讽九首》之八有“尧舜尚询刍,公乎听无忽”的名句,言尧作为君主,还经常询问别人对自己的意见,纳取臣谏。他希望在位者能重视向自己进献的言论。我们在前文所引《史纪》之论,也说明尧在执政期间,广泛听取四岳也即四方官员的建议,使自己兼听明信,用于治国方略。而另一方面,尧又力避奸邪小人,相传尧的庭院里有一种草叫指佞草。“尧时有屈佚草,生于庭,佞人人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有了此草,奸邪之人就不敢人尧的庭院,而尧对这些人,也嫉恶如仇,不予接待。此传说虽无科学根据,但却是人民群众和正直官吏的美好愿望;他们宁愿相信有这么一种草存在,唐·崔涂诗《寄舅》言:“须信尧庭草,犹能指佞人。”王贞白诗《宫池产瑞莲》有“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之句,而面对奸人当道,唐·古之奇《秦人谣》则发出了“何人仕帝庭,拔杀指佞草”的怒吼。
   ——陶唐符命。在中国历史上,每有贤明圣君出现,必以唐尧作比,人民群众盼望着安居乐业,盼望着太平盛世,即便有许多迷信思想与卜蓍文化融汇其中,也毫不怀疑,久而久之,文以化德,文以入道,就成为潜留人民心中的一种心愿,宁信其有,而不言其妄。陶唐符命就是出在《尚书中候》一书中,“帝尧即政,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龙马御甲,赤文绿色,甲似龟背,五色,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录记,兴亡之数。”(据《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它与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等,都是天赐祥瑞的“吉兆”。这些都为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奇光异彩。
   总之,尧文化作为炎黄文化的一个主要支系,长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道德标准。特别是对历代统治者、执政者更是这样,我们殷切希望尧文化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绵远流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尧池
沁阳市捏掌村有“尧泉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周处处有泉,掬手可饮。池后建有尧帝庙。《重修尧庙碑》载:“帝尧巡特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睹斯境润泽,帝龙指按捏,醴泉应手泉涌,为此池之所由来也。”清范照黎《尧池泉》诗:“处处清泉绕绿畴,帝尧遗迹著千秋;尧池流出舌渟水,小沁城东合沁流。”即描写此处形胜。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蔡国历史与文化
蔡国是西周初年最早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武王灭纣后,封其弟度(文王第五子)于蔡,称蔡叔度,与管叔、霍叔一起,就近监视被封于殷的商纣之子武庚及其所统领的殷遗民,史称"三监"。《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蔡既是周的同性诸侯,又地处汝水中游,起着"南捍荆蛮,而北为中原之蔽"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春秋初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诸侯逐鹿。蔡也曾多次出兵,与鲁、宋、陈等联盟伐郑。与此同时,南方的楚国迅速崛起,兼城灭国,威震江汉,使蔡、郑等中原诸侯恐惧不安。《左传·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史...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伏羲与太昊陵
伏羲,又别称包(庖)牺、宓羲、虑戏,亦为后人称为牺皇、羲皇或太昊等名号,是我国史前众多英雄人物之一。由于他出现较早,贡献较大,故又被后人将他与女娲、神农氏列为“三皇”,居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之前。三皇五帝是我中华民族祖先的代表人物,欲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对他们不能不加以深究。由于有关三皇的传说记录较少,迄今人们对他们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更多的倾向是就传说讲传说,甚至就神话说神话,如此下去不可能弄清史前传说英雄人物的真实面目。在此,人们应当提出疑问: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无伏羲其人?伏羲是什么时代的人?伏羲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历史贡献?限于篇幅,本文试就此三个问题,做个提纲式探讨。我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世界上唯一不为外国灭亡过的文明古国。可是,由于能够记录历史档案的文字成熟以前,却只有传说而没有正式纪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公元前841年西周公和元年之前,过去曾被历史学家称为“史前...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宁氏寻根
宁氏是中华第187大姓,以南方分布较多。宁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根在中原,为黄帝之后姬姓的分支。自90年代初期,笔者从研究“宁新中”着手,对先秦时的宁氏与宁邑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宁新中”地名与地望考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武王伐纣与牧野大战的历史地理问题》(《中原文物》2000年第4期)、《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宁氏与宁城》(《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及《获嘉“齐州故城”新论》(载《河南文物考古论集》(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等相关文章约6篇。近日,我们又专程对豫北地区对卫国相关遗存进行了系统考察,也专程对获嘉的宁氏遗存作了专题考察与研究,现将本人对宁氏寻根的最新认识就教学界各位同仁。一关于宁氏之根的问题,历代姓氏谱书均有较多的记载。《潜夫论·志氏姓》:宁氏,“襄卄五年《左传》杜注,宁氏出自卫武公。《氏族略》三云,卫武公生季亹,食采于宁,因以为氏...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崔姓
[字义]崔,高大貌。《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遗迹]崔玄藉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泰之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崔沔墓志现藏于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崔姓源流]崔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据考证,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名姓氏,其人口总数在当今中国众姓氏中名排第74位。崔姓的祖先可追至商末周初的姜尚,也就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姜子牙。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齐国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位给了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就以邑为氏,崔姓于此诞生。因为姜尚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所以也叫吕尚。追根溯源可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