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访古—名人名胜—邓禹·邓禹墓及邓禹后裔的播迁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邓禹·邓禹墓及邓禹后裔的播迁, 邓禹墓位于河南济源御驾村西200米处,冢高8米,呈圆形,直径16米,占地约
邓禹墓位于河南济源御驾村西200米处,冢高8米,呈圆形,直径16米,占地约3亩;冢上有一柏树,直径1米许;墓前有一碑,高1.4米,宽0.8米,厚0.2米,碑文楷书:“汉先贤仲华邓禹之墓,康熙二十四年知济源县令尤应选立。”墓冢在“文革”时期取土挖去一部分。
据《中国名人大字典》记载:“邓禹,后汉时新野县人,字仲华,幼游学长安,与光武帝刘秀善交,光武收河北,禹杖策往见,光武大悦,与定计议,指挥众将,大破王匡、刘均诸军,名震关西,光武继位后拜为大司徒,进讨赤眉军后,拜为右将军,天下平定,论功最高,封为28宿之首,定为高密侯,明帝时拜为太傅,永平初卒。谥号曰元。”据《汉书》记载:“东汉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嫁与高密侯(世袭)邓乾(邓禹孙),在封地沁水县(属河内郡沁河北岸,现济源市东北30里化村)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后人作词咏其事,其调名“沁园春”,双调114字,平韵。毛泽东用该调填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闻名中外。
据传说:“邓禹死后,汉明帝亲自送葬,御驾村由此得名。”
据济源清代县志记载:邓禹,字仲华,东汉时名将,南阳新野三泉陂人(现新野县城郊乡板桥铺村),葬于济源溴水河畔(御驾村在溴水河南200米)。今出土明碣御驾寨额“溴梁古地”为证。
据考证: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八宿葬怀庆”之言,是因怀庆(现焦作地区)是京城洛阳近地,分布在温县、沁阳、孟县、济源,其中济源葬邓禹、马武等十一人。这些大将生前帮刘秀打天下,死后葬在刘秀坟后陪葬(没回原籍安葬),因刘秀坟在洛阳孟津白合乡铁谢村,坐北向南,紧靠黄河南岸边,二十八宿只好葬在黄河北岸护卫刘秀,这是邓禹葬在济源的原因之一。
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邓小平的女儿邓楠(即毛毛)曾谈及四川省广安县邓氏,发祥于江西庐陵。庐陵者,古郡名,下辖庐陵、安福、吉水等八县,大部分地盘今属江西省吉安地区。
近年来,在江西省安福县发现了《枫田邓氏族谱》,是留日学者、日本明治大学法科学士邓祖禹于1924年修成,有晚清遗老及民初名士多人题序。
据《邓氏族谱》载:庐陵邓氏奉安福县瓜畲邓梅魁为初祖。邓梅魁后人于宋仁宗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自袁州白芒(今属江西分宜县),安福县瓜畲、枫田、赤各、平都,吉水县之醴塘、邓塘、麻塘等地迁至吉安县的固江、横江、永阳、永和、樟山、登龙、官田一带定居,后人口发展至近万人。
据新野县政府办公室张成立先生考察:明初,迭遭兵燹的四川人口锐减,于是便有了“湖广填四川”之事。庐陵邓氏因避乱外迁。其中一脉,在“湖广填四川”事件中,辗转流离,迁徙至四川广安一带,故广安邓氏乃邓梅魁之后裔。
追根溯源,邓梅魁的始祖,乃东汉光武中兴名臣邓禹,这在《枫田邓氏族谱》中有确凿记载:“始祖邓禹,字仲华,南阳邓州新野人……。”由此可以断定,新野人邓禹乃庐陵邓氏之始祖,广安邓氏乃庐陵邓氏之后裔。现新野县城郊乡板桥铺村,乃邓禹故里,汉时称“三泉陂”。村南有邓禹后人于清咸丰年间所立“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楼,今犹存焉。村中有邓氏传人,已繁衍60余代,其族谱中家族门支班辈载列甚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邓禹是谁?邓禹是怎么死的?
邓禹是谁?邓禹(2年-58年),字仲华。中国东汉初年军事人物,南阳新野人(今河南新野)。十三岁能背诵《诗经》,后至长安学习,与刘秀友善。更始元年,刘秀奉命平定河北,邓禹人在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星月赶赴河北追随刘秀,他协助汉光武帝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十三岁时,就能朗诵诗篇,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刘秀也游学京师,邓禹虽年幼,但见到刘秀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数年后回家。等到汉兵起,更始即位,豪杰们多荐举邓禹,邓禹不肯相从。后来听说刘秀安定河北,邓禹就驱马北渡黄河,追刘秀到邺县。当时任用将领,多访问于邓禹,邓禹所荐举的人才,都能才职相称,刘秀认为邓禹知人。派他另率骑兵,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盖延等先到,战不利,退回保城,被铜马军所困,邓禹进兵与贼战,把铜马军打败,活捉了他们的大将。从刘秀追击铜马军到蒲阳,连战连胜,北州大致平定。更始三...
· 邓禹
征战更始三年正月,邓禹率军自河内进至箕关(今河南济源西),然后进军河东郡。河东都尉守关,邓禹进攻十日,终于攻破。再进围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数月不下。更始政权派樊参前去阻挡。樊参以数万兵力进攻邓禹。邓禹在解县(今山西虞乡西)败之,斩杀樊参。刘玄再派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围攻邓禹。邓禹大败,手下大将樊崇战死。韩歆及诸位将领劝邓禹撤退,邓禹不允,隔日为癸亥日(六月二十六日),王匡认为此日为“六甲穷日”,不吉,宜避战,故按兵不动,邓禹得以休整军队。次日,王匡全力出战,轻率冒进,被邓禹打败,邓禹斩杀抗威将军刘均,河东郡守杨宝,中郎将弭强等人。邓禹彻底平定河东郡。以功拜大司徒。是年秋,邓禹又在衙县(今陕西白水)大败刘玄军队。众人劝邓禹直攻长安,邓禹引军北上,抵縌邑(今陕西旬邑)。刘秀见关中尚未定,邓禹不进攻长安,不免心焦。不久,长安粮尽,赤眉军乏粮。赤眉军只得焚烧宫室,西走扶风。邓禹兵入长...
· 邓禹
作者:张戎(公元2~58)中国东汉开国名将。字仲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长于谋略。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跟随刘秀,为其出谋献策,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后汉书·邓寇列传》)的方略,并多次举荐人才,均为刘秀所用。继随刘秀镇压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消灭王郎等割据势力。建武元年(公元25),邓禹受命为前将军,率部击败河东都尉,围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击败数万援军。六月,被20余万刘玄军挫败后,邓禹乘兵忌息战之日重整军队,扭转战局,击败刘玄军,斩河东太守杨宝等,据有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刘秀称帝后,封大司徒。随即进入关中,注意争取民心,拥众号称百万。后虽数为赤眉军所败,但仍为刘秀信用,屡封侯,官至太傅。永平元年卒。
· 邓禹
(公元2~58)中国东汉开国名将。字仲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长于谋略。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跟随刘秀,为其出谋献策,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后汉书・邓寇列传》)的方略,并多次举荐人才,均为刘秀所用。继随刘秀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消灭王郎等割据势力。建武元年(公元25),邓禹受命为前将军,率部击败河东都尉,围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击败数万援军。六月,被10余万刘玄军挫败后,邓禹乘兵忌息战之日重整军队,扭转战局,击败刘玄军,斩河东太守杨宝等,据有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刘秀称帝后,封大司徒。随即进入关中,注意争取民心,拥众号称百万。后虽数为赤眉军所败,但仍为刘秀信用,屡封侯,官至太傅。永平元年卒。
· 邓禹
作者:张戎(公元2~58)中国东汉开国名将。字仲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长于谋略。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跟随刘秀,为其出谋献策,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后汉书·邓寇列传》)的方略,并多次举荐人才,均为刘秀所用。继随刘秀镇压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消灭王郎等割据势力。建武元年(公元25),邓禹受命为前将军,率部击败河东都尉,围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击败数万援军。六月,被20余万刘玄军挫败后,邓禹乘兵忌息战之日重整军队,扭转战局,击败刘玄军,斩河东太守杨宝等,据有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刘秀称帝后,封大司徒。随即进入关中,注意争取民心,拥众号称百万。后虽数为赤眉军所败,但仍为刘秀信用,屡封侯,官至太傅。永平元年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