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古都名城—浚县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9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古都名城—浚县,浚县碧霞宫寝殿“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诗

  浚县碧霞宫寝殿

  “在浚之郊”;
  “在浚之都”;
  “在浚之城”。
  《诗•鄘风•千旄》

    浚县城在河南省北部,安阳市东南,今属鹤壁市。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卫河斜贯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     
    浚县历史悠久,远在6000年前,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初,大禹治水曾到过这里。《尚书•禹贡》载:禹疏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大伾山在浚县城东侧。商末,浚地称黎,属畿内地。周初,武王克殷,分殷畿为邶、鄘、卫三国,浚地属卫。“武王崩,三监叛,周公诛之,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领浚地。春秋属晋。战国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晋在大山北设邑,称黎。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浚属魏。秦置郡县,分属东部、河内部和邯郸郡。西汉高帝年间(公元前206——公元前195年),始置黎阳县,县治在大伾山东北,属冀州魏都。王莽时改黎阳曰黎蒸。东汉复原名.隶属依旧。三国时,浚地属魏国。西晋太始二年(266年),黎阳县改属司州魏郡。东晋时,浚地先后属晋、后赵、冉魏、前燕、前秦、翟魏、后燕;永和七年(351年)置黎阳郡;太元十一年(386年)丁零族翟辽据黎阳,十三年(388年)在此称大魏天王;太元十四年到二十一年(389——396年)间,废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525——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东魏太平元年至武定八年(534——550年)间,置黎州。北齐天保元年至承光元年(550——577年)间,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复置黎州。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开皇十六年置黎州。唐武德二年(619年)置黎州总管府,治所在大伾山北麓,辖4州8县。宋、金、元为浚州。明初降州为县,始称浚县,县治徙浮丘山东北坡;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北直隶大名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河南省卫辉府。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南省河北道。1927年3废道设行署,浚县属河南省第三行署(安阳)。抗日战争时期浚县境内三权鼎立:1938年7月国民党河南政府重划政区,浚县属第十三行署;l939年2月浚县日伪政府建立,属河南省豫北道;l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 1941年年6月,国民党河南政府撤销第十二三行署,改属第三行署。1945年8月,日伪浚县政府投降。1947年7月,国民党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

    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0月中旬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隶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0月平原省撤消,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区。1983年10月安阳专区撤销,浚县改属安阳市。1985年2月又改属鹤壁市。
    境内名胜古迹主要有浚县城、大伾山、浮丘山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古都名城—浚县庙会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月古庙会,萌芽于后赵皇帝时期。浚县古庙会,时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长达一月之久,会期长,规模大,每年都吸引着来自晋、冀、鲁、鄂等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数万名香客、游人来此。庙会上的社火表演很有特色:三层人叠起的高跷,耍狮,真枪拼打的童子功……;民间小吃也是一大亮点:梨膏糖、豆腐皮、花生米……还有令人爱不释手的民间工艺品:泥玩、石刻、柳编、布艺……。加拿大学者安得里先生曾评价:“浚县庙会,是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 中原访古—古都名城—安阳殷墟博物苑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遗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殷墟为都城的商代晚期,疆域广阔,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空前发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典范之一。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华夏先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一个世纪以来在殷墟的发现和发掘,不仅使殷墟成为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摇篮,而且为湮灭了3,300年的殷商文化,提供了一种独有的、历史的...
· 中原访古—古都名城—古代商丘
商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下名丘”之—,它不仅具有3000余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以它渊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内涵,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商丘”一名是怎样得来的?国内很多历史学家都为此作过长期的探讨研究,甚至海外的汉学家也为此写下长篇巨著,但这个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甚至是相互抵牾,像谜一样的丝团难以解开。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已经有“商”、“中商”、“大邑商”、“丘商”的心载.“商”字都是作为地名而出现的。“中商”是指东西南北四方的中间,中即是指方位;“大邑商”指商朝中心都邑及京畿之地;“丘商”虽指地名,但还没有和今天的“商丘”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把“商丘”与地名联系的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左传》,该书两处记载“商丘”:其一,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其二,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犷林,不相能也。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
· 中原访古—古都名城—火祖商丘
商丘的历史悠久,许多伟大人物在商丘这块土地上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是中国最早的帝王,而“三皇”中的两皇———燧人氏和炎帝朱襄氏、“五帝”中的两帝———颛顼和帝喾都曾在商丘这块土地上留下足迹并和这里的人们一起创造了古老的文明。帝喾曾在商丘建都,其子阏伯被封于商丘任“火正”,负责管理火种、祭祀星辰。阏伯第十三世孙商汤代桀灭夏,建立商朝,定都南亳(今商丘)历六世十帝。从阏伯封商丘到商朝灭亡的1025年中,先后在商丘建达800余年。此后,春秋宋国,汉代梁国皆在此建都。宋代初商丘为应天府,后改称南京,作为都城汴梁的陪都。数千年来,商丘一直是国都和州、郡、府所在地,为中州重镇。曾名亳、商丘、睢阳、宋州、宋城、应天、南京、归德等。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许多璨若星辰的人物,或诞生在商丘或与商丘这块土地密切相关。相土、王亥分别驯服国马、牛,发明了马车、牛车,并开始了物品的交易。杜康在虞...
· 中原访古—古都名城—古陈国溯源
陈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列国的重要国家之一。其统治区域主要在豫东周口一带,存国时间近千年。陈国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某些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将陈国的历史渊源作一简单考证和介绍。陈乃原始部落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郧”。放郧即帝尧陶唐氏,帝喾是黄帝曾孙。陈部落是黄帝时代大的原始部落之一,与黄帝的姬姓部落互相联姻,是构成黄帝部族两大支系之一。黄帝族起于姬水,即今陕甘之交的岐山一带,陈部落的起源也当在附近。陈部落跟随黄帝部落四处征战,最后统一了黄河流域。陈部落也随着黄帝族东迁于中原肥沃的平原,最后落脚于东夷族属的太昊部落旧地宛丘(即今淮阳)。陈部落东迁后,由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生活。夏商时期,陈部落一直在豫东一带活动,也曾建立小的国家,分别臣属于夏、商。商代晚期,西周兴起周武王灭商前夕,派大军攻取商纣王的属国陈。周武王的军队集中于陈,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