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固始县日的陈氏将军祠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5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固始县日的陈氏将军祠,陈氏将军祠,位于固始县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陈集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唐代平抚“啸乱

陈氏将军祠,位于固始县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陈集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唐代平抚“啸乱”安定东南边陲,创建漳州“开漳圣元”陈元光的祖祠。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初,泉州、潮州间“蛮獠啸乱”不服朝廷管束。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高宗皇帝诏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为岭南行政总管,率兵3600名,将士123名,共四十五姓。此首批部众自中原出发,沿大运河南下,经浙江自浦城入闽境,顺闽江而下,直抵闽粤之交。嗣因遇阻请援。次年朝廷续派陈政二兄(中郎将敏、右郎将敷)率大军增援,二人于增援途中病殂。其母魏敬率众长征南下与季子陈政会师,张于进入云霄营地。陈元光就是这次随祖母入闽的。陈元光(公元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他自幼学文习武,聪颖过人,十三岁领乡荐第一。为平息“蛮獠啸乱”,少年陈元光随父开始了他戎马生涯。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父卒后,陈元光代父领兵,从九龙山打到潮州,经过大小百余次战事,他便屯垦建宅“发展农桑、水利和教育事业”。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朝廷批准陈元光建议,在闽南设漳州,并委任陈元光为首任漳州刺史。漳州文明从此开始。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十月初五,陈元光将军于出巡途中闻警,率轻骑讨之,争战中为贼将所刃,以身殉职,终年五十五岁,葬于云霄之大峙源。

陈氏将军祠,由陈元光孙陈豐建于唐元宝年间,占地5081平方米,原房近百间,现有房屋31间,房屋面积740平方米。将军祠面向浮光峰,门前一泓碧水,总体为四合大院,分前庭、后殿、东西耳室、左右配殿。整个建筑为石基、石柱、青砖灰瓦、正殿、耳房、配殿含廊,由石阶、石柱组成。石狮、石象立托。狮象背上有浮雕花纹,柱脚为方型,雕古人像名花,基石与楹柱浑然一体。正殿、东西耳室、东西配殿均是斗子梁、方石立柱、朱漆木花格门窗,整个建筑显示出军帐式的雄伟,将军武卫的威严。1987年、1994年县、乡政府先后投资28万元,对将军祠进行修缮,整个建筑现保存良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医圣祠
医圣祠位于南阳市老城区东约1公里温凉河畔。门前有石桥名七孔桥,旧称仁济桥。医圣祠是纪念我国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祠宇。医圣祠是以张仲景墓为中心的一处群体建筑。墓丘高5米,周长60米,其上筑亭。墓前树有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石碑l通,高3米上正书“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先生之墓”。墓亭之南为医圣祠山门,有三门并列成“山”字形,各门砌作拱券形。墓亭之北为中殿,最北为正殿,正殿左右两庑各3间,各殿及两庑均为硬式建筑。正殿有张仲景塑像,两庑中供奉古代十大名医。院内有古柏两株,凌霄花攀绕其上。正殿西侧院为医林会馆旧址,是医者研讨医术的场所。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张三异访得张仲景墓地,遂建祠宇,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屡有修葺。光绪九年(1883年)南阳医界集资重修扩建,至此医圣祠殿宇规模宏敞。民国十七年(1928年),第五军二十四师(师长石友三)驻军南阳,拆毁医林会馆,又将祠前辟为蔬圃。新中国成...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张公祠
亦称张飞庙,位于许昌东南18公里张潘乡古城西北隅。祠建于8米的高阜上,面积10000平方米。庙中奉祀张飞,还有刘备和关羽。据传此处曾是东汉许都官驿,他们兄弟三人来见献帝时曾驻此。庙内有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重修汉司马张公祠》碑一通,碑文盛赞张飞的智勇节义。清代又塑包公像于殿内,故又称包公寨。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20余座,鳞次栉比,巍峨壮观。虽一些建筑被毁,但遗留奇观依旧,一是庙前“三姓树”,俗称刘、关、张拴马柏,无不望而称奇。二是山门洞内两侧之风雨石,可测阴晴风雨。三是庙门建筑奇巧,是寨,又是洞门,还是山门,上是门楼又是戏楼。四是张公殿前立有明、清两通地震碑。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尧池
沁阳市捏掌村有“尧泉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周处处有泉,掬手可饮。池后建有尧帝庙。《重修尧庙碑》载:“帝尧巡特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睹斯境润泽,帝龙指按捏,醴泉应手泉涌,为此池之所由来也。”清范照黎《尧池泉》诗:“处处清泉绕绿畴,帝尧遗迹著千秋;尧池流出舌渟水,小沁城东合沁流。”即描写此处形胜。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镇国塔
镇国塔,又名灵应塔,明代,1987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外东南隅,距城二百米处,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该塔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卫辉知府周思宸所建。镇国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约34.5米,直径为8.7米,每边4.85米,整体成锥状,每层有望窗,共有望窗36个,每层设有塔心室,塔心室共各镶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书“护国保民”,正南面石碣上书“灵应塔”,均为篆刻,上款为“卫辉知府周思宸建”,下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口月”,自第一层塔门入室,登塔道盘旋上至第七层,在塔顶内部砌有八卦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中部有柏木刹杆,顶部用孔雀蓝色琉璃瓦覆盖。镇国塔形体高大,气势宏伟,反映出我国古代匠师的高超建筑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科学、建筑艺术以及地方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例。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文庙
位于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政府院内,创建年代无考,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庙废,元祐四年至五年(1089-1090年),邑令李久在原址重修,有讲堂、斋室、疱厨等40余间。金大定八年(1168年),又建大成殿,不久毁于战乱,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建。文庙自元右年间重建后,金代、明代和清初曾屡次扩建、重修,计建有大成殿、东西廊庑、棂星门、戟门、崇圣宫、明伦堂、泮池等。今仅存大成殿、明伦堂旧址、《大观碑》、《重修新乡县儒学记碑》及《重修文庙记碑》等残碑若干。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庑殿顶、覆盖绿琉璃瓦,坐北朝南,面阔5间22.2米,进深3间12.3米,原殿面脊筒均在“”时期被拆除。大成殿三面环墙,墙厚80厘米,为大砖垒砌,方砖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4厘米,上有明代“正德拾年武陟县造”和“怀庆府修武县窑造”字样。大殿内无神道,均为木主(用木为之,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木主即神牌),早已无存。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