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张潘故城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张潘故城, 位于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东南一里许,系周时许国国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
位于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东南一里许,系周时许国国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于此,曾为一代帝都。该遗址分内外二城,内城系皇城,外城周长“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曹魏时为五都之一。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32年)该城为北魏夺取,颖川太守李元德曾收复,魏大将周几复夺取后,将城焚毁。现存遗址,仍依稀可见。故城城垣蜿延起伏,状如小丘。在遗址内先后出土有玉璧、青铜器、陶器及建筑构件等。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钻探勘察,确定了内城墙及东西南北大道,并绘制图纸,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郑韩故城遗址
郑国原封在陕西华县,郑桓公在周王朝为卿,他看到西周形势危急,便将自己的家眷、奴隶和财富、商人迁到比较安全的郐国和虢国之间,并借机灭掉了郐国,在此开始兴建城邑。他的儿子郑武公继位后又灭了虢国。公元前769年,平王东迁,郑国随之,正式定都新郑,并开始了大规模营建。公元前370年(周烈王六年)韩哀侯灭郑,迁都于此。从郑武公建都到秦灭韩,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长达500多年。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县城关双洎河和黄水河汇合处,环于县城,城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平面略似牛角形,俗称“四十五里牛角城”。城垣均用黄土夯筑而成,最高处16米,残高10米左右,墙基宽40~60米。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周长约19公里。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隔墙,俗称“分金岭”,把城池分为西城和东城两部分。西城,北墙西起双洎河东岸,东至竹园村北,长约2.4公里,除有几个缺口处,全部保留在地面上。东墙北头与北...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番国故城遗址
番国故城遗址位于固始县城及城北一带,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东周时期土城墙遗址。明嘉靖《固始县志》卷二载:“固始县古番国,”“固始江淮名邑,往轨实繁,爱稽恭址,志士兴嗟”,“潘乡,叔敖碑云:封叔敖之子于潘乡,即固始也”。《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王阖闾十一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潘,楚恐而去郢徙都”。经过考古调查发现该城址分内外两城,内城位于外城的东北部。两城的土城墙大部分尚存,有些地段还相当完整。有些地段虽被夷平,但城基及四周轮廓清晰可辩。据出土器物分析,该城与文献记载相符。外城周长13.5公里。内城周长6.5公里。番国故城遗址出土了大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陶器以及四枚楚国“郢爰”等文物,对研究东周时期淮河流域诸国的礼制、葬俗、青铜铸造及文化艺术很有意义。尤其是1978年春,在遗址东南1.5公里处的侯古堆春秋大墓陪葬坑土了一套编钟(九枚),编钟上铸有“番子臣周”铭文,为番国器物。番是楚国灭蓼...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张衡墓
张衡墓位于南阳县北25公里石桥镇南小石桥村西20米处。墓地坐落在一个周围平坦、中间略高的台地上。墓北约250米处,有平子读书台,墓东为鲁南(鲁山至南阳)公路,古代洱河旧道跨其北,鄂城寺塔峙立其东。据有关史料记载,汉时陵园建造宏伟,翁仲、石兽对立,祠庙巍峨壮观。汉代崔瑗曾有张衡树碑,晋代夏侯湛也曾为之撰刻碑碣,唐代诗人骆宾王、郑谷者曾为之讴歌吟诗。后经战乱,以往胜迹荡然无存。张衡(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南阳石桥镇夏村)人,是一位博学多能、富有才华并在多方面成就卓著的人,张衡文学造诣很高,他所著的《二京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较高地位。在天文方面,他有着独创的成就,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观察天象的“浑天仪”和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并在天文、历法、算学上,完成了《灵宪》、《算罔论》、《浑天仪图注》等著作。还发明了“指南车”、“计里鼓车”、“测影土圭”和一种类似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张公祠
亦称张飞庙,位于许昌东南18公里张潘乡古城西北隅。祠建于8米的高阜上,面积10000平方米。庙中奉祀张飞,还有刘备和关羽。据传此处曾是东汉许都官驿,他们兄弟三人来见献帝时曾驻此。庙内有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重修汉司马张公祠》碑一通,碑文盛赞张飞的智勇节义。清代又塑包公像于殿内,故又称包公寨。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20余座,鳞次栉比,巍峨壮观。虽一些建筑被毁,但遗留奇观依旧,一是庙前“三姓树”,俗称刘、关、张拴马柏,无不望而称奇。二是山门洞内两侧之风雨石,可测阴晴风雨。三是庙门建筑奇巧,是寨,又是洞门,还是山门,上是门楼又是戏楼。四是张公殿前立有明、清两通地震碑。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尧池
沁阳市捏掌村有“尧泉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周处处有泉,掬手可饮。池后建有尧帝庙。《重修尧庙碑》载:“帝尧巡特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睹斯境润泽,帝龙指按捏,醴泉应手泉涌,为此池之所由来也。”清范照黎《尧池泉》诗:“处处清泉绕绿畴,帝尧遗迹著千秋;尧池流出舌渟水,小沁城东合沁流。”即描写此处形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