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炎帝像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4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炎帝像,炎帝,《竹书纪年》说:“炎帝……其起于烈山,号烈山氏。”最早生于有熊国的华阳

  炎帝,《竹书纪年》说:“炎帝……其起于烈山,号烈山氏。”最早生于有熊国的华阳。《史纪·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有这样的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相传炎帝教导人们种植五谷。在他领导下,人们不断地总结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粮食连年丰收。因而他深受到人们的爱戴,被尊为“神农”。故炎帝又有“神农氏”之称。为了解救部落成员的疾病之苦,炎帝尝遍百草,从而发明了医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黄帝像
黄帝族团继承少典族,仍以有熊为根据地,主要在河南的黄河和淮河流域发展。《竹书纪年》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大明一统志》和《广舆记》皆言“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于此因名。”黄帝还在有熊建都。晋《帝王世纪》说:“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帝之所都。”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炎帝世系
《山海经·海内经》列出的炎帝世系“炎帝——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华阳古城遗址“华阳”在河南新郑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华阳”地名。黄炎二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在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族团和炎帝族团为主体,溶合蚩尤族和其他部落族的华夏民族。《说文》解释“华夏”说“华”为“荣”,“夏”为“中国之人”。“中国”在先秦之前指“中州”、“中原”、“中土”,华夏族指中原部族。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徽》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是夏,中华民族起源于此。”炎、黄二帝世系中,除包括许多华夏族姓氏之外,也包括现在的许多少数民族在内。少典和炎黄二帝不论从文化上或是血统上,都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而居于中原的华夏族,到秦汉之后称为汉民族,以后历代迁居南方的客家人,正是中原汉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尧池
沁阳市捏掌村有“尧泉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周处处有泉,掬手可饮。池后建有尧帝庙。《重修尧庙碑》载:“帝尧巡特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睹斯境润泽,帝龙指按捏,醴泉应手泉涌,为此池之所由来也。”清范照黎《尧池泉》诗:“处处清泉绕绿畴,帝尧遗迹著千秋;尧池流出舌渟水,小沁城东合沁流。”即描写此处形胜。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镇国塔
镇国塔,又名灵应塔,明代,1987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外东南隅,距城二百米处,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该塔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卫辉知府周思宸所建。镇国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约34.5米,直径为8.7米,每边4.85米,整体成锥状,每层有望窗,共有望窗36个,每层设有塔心室,塔心室共各镶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书“护国保民”,正南面石碣上书“灵应塔”,均为篆刻,上款为“卫辉知府周思宸建”,下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口月”,自第一层塔门入室,登塔道盘旋上至第七层,在塔顶内部砌有八卦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中部有柏木刹杆,顶部用孔雀蓝色琉璃瓦覆盖。镇国塔形体高大,气势宏伟,反映出我国古代匠师的高超建筑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科学、建筑艺术以及地方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例。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文庙
位于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政府院内,创建年代无考,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庙废,元祐四年至五年(1089-1090年),邑令李久在原址重修,有讲堂、斋室、疱厨等40余间。金大定八年(1168年),又建大成殿,不久毁于战乱,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建。文庙自元右年间重建后,金代、明代和清初曾屡次扩建、重修,计建有大成殿、东西廊庑、棂星门、戟门、崇圣宫、明伦堂、泮池等。今仅存大成殿、明伦堂旧址、《大观碑》、《重修新乡县儒学记碑》及《重修文庙记碑》等残碑若干。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庑殿顶、覆盖绿琉璃瓦,坐北朝南,面阔5间22.2米,进深3间12.3米,原殿面脊筒均在“”时期被拆除。大成殿三面环墙,墙厚80厘米,为大砖垒砌,方砖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4厘米,上有明代“正德拾年武陟县造”和“怀庆府修武县窑造”字样。大殿内无神道,均为木主(用木为之,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木主即神牌),早已无存。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