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7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位于县城西部20公里处之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村南台地上。遗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位于县城西部 20公里 处之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村南台地上。遗址面积共计119. 5 万平方米 ,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43万平方米,特别保护区面积 8075平方米 。该处是宋、金、元代以来烧造历史延续数百年之久的重要制瓷场地,是北宋时期五大名窑之一,是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汝官窑遗址。1982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瓷是我国青瓷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汝瓷向以素静典雅著称。汝官瓷器做工精细,造型古朴大方。土质细腻、胎骨坚硬、色成青灰。釉色丰富,有天青、粉青、天蓝、月白等。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釉色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亮,釉层匀净。清澈蕴润,故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馨,明亮而不刺目”之称。天青釉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誉。月白釉滋润纯正,质地如玉,蕴润含蓄,具有沉静雅素的特殊风格,有“似玉非玉而胜玉”之赞。汝瓷开片密布,有蟹爪纹、鱼鳞纹等,汝瓷掺入玛瑙入釉,在显微镜下观看其状寥若辰星。汝瓷采用支钉托烧的叠烧技法,碗盘器皿大都外裹足满釉支烧。汝瓷的器形有盘、洗、瓶、碗、樽、盆、炉、钵盂等20余种。汝瓷的刻花工艺多用堆、贴、模印、雕、刻、镂孔等手法。纹饰主要有龙纹、莲纹富有立体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品位。

    古时瓷以州定名,五代至晚清宝丰为汝州属地,故称汝瓷。汝窑居宋五大名窑之首,历史久远,声名远播。据史料记载清凉寺汝瓷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终于元末。其中,在北宋晚期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因器物多被宫廷垄断,故南宋即有“近尤难得”之说。后因靖康之乱,金兵入侵中原宋朝被迫南迁则毁于一旦,窑址荒没,工艺失传,致使汝官窑址成了中外陶瓷界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一大悬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早在50年代,考古学者曾在汝州境内进行多次考古调查未果。1982年,宝丰县文化馆,在对文物普查中从清凉寺村当地群众保存的瓷器中,发现了与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特征完全相同的一件汝瓷盘,1984年秋,王留现(宝丰县陶瓷厂技术员)从清凉寺村民手中收购一完整天青釉洗,1986年在西安年会上经专家鉴定属典型汝官瓷器,从而为寻找“汝官窑口”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198710月至20006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曾先后对清凉寺汝官窑址进行6次考古发掘,第6次发掘终于在清凉寺村中清凉寺西北隅找到了汝官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灰坑2个、水井1眼。其中遗存较完整的窑炉5个,为三层叠压。发现一处2× 2平方米 、厚度近 20厘米 的汝官瓷瓷片堆积层,其中汝官瓷瓷片占99%以上,民用瓷片不足1% 20001028 ,河南省文物局、宝丰县人民政府在县召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两会期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所的近20名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中新社、香港文化报等1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专程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发掘现场实地考察,并对出土的遗迹、遗物进行充分论证,一致认定宋代汝官窑遗址在宝丰清凉寺无疑。

    为加强对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于20027月建起了一期遗址保护大棚,完成编制的《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及《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书》等已上报省、国家文物局审批。其中发展建设项目建设书,于20039月份已通过省计委专家评审,并同意立项。目前,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舞阳县城北22公里北舞渡镇贾湖村东侧,1962年发现。该遗址东西长275米,南北宽260米,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2.5米。1983年-1987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进行6次发掘,发掘面积2600多平方米,发现房基30多座,灰坑300多个,陶窑10座,墓葬300多座,出土陶、石、骨和龟甲等遗物数千件。2001年4-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贾湖遗址进行了第七次发掘。这次发掘面积300多平方米,发现房基8座,灰坑66座,陶窑3座,兽坑2座,墓葬96座,发现陶、石、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数百件,大量炭化水稻稻粒、豆粒等植物种子,各种鱼类、龟、鳖、鹿类、猪、狗等动物骨骼。房基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半地穴式,有单间和多间,每间面积2-6平方米,房间有门坎或隔墙。房基附近的灰坑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有的为窖穴,壁上留有台阶,有的...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大岗遗址
舞阳县大岗遗址位于舞阳县城北28公里侯集乡大岗村北端的一片地势略微起伏的土岗上。这里原发现为一处新石器早期时代裴李岗文化遗址和汉代墓群,1989年复查时发现了细石器材料。为配合砖厂取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分别于1989年冬和1990年春对该地点进行了两次发掘,面积为300平方米。经两次发掘,获石制品327件,石料多以燧石居多,约占半数以上,其次为脉石英,占三分之一以上,而石英岩、玛瑙、水晶等石料数量较少。石器种类包括细石核、砸击石核、锤石核、石片细石叶、多种刮削器、尖状器,其中圆头短身刮削器最多,少量复刃刮削器最精。小尖状器为大岗遗址代表器物之一,又可分单尖、双尖两种。大岗遗址细石器文化层的考古发掘十分重要,它是中原地区第一次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的叠压地层关系,在国内尚属罕见,大岗文化可能就是裴李岗文化的源头之一。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付庄遗址
付庄遗址位于郾城县东北13公里姬石乡付庄东北200米的土岗上。遗址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5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相传这里是春秋蔡侯和邓侯会盟的地方,称“会成台”或“桧圣台”。遗址高出周围地面约3米,遗址文化层很厚,内涵丰富。出土的生产工具中石器有镞、刀、锛、斧、铲和钻头等。另有骨鱼钩、蚌镰和纺轮。生活用具为陶器,有泥质红陶、黑陶及夹砂灰陶,饰绳纹、蓝纹和方格纹,器形有钵、豆、盆、瓮、罐、壶等,属龙山文化聚落遗址。196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仰韶遗址
彩陶器皿(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发掘年代:1921年仰韶文化命名地,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彩陶罐:盛器(上,高11.4厘米)陶瓮:盛器(中右)陶碗:食器(中左)陶葫芦瓶:盛器(下右)陶罐:盛器(下左)地理位置: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渑池县。年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000年。发掘年代:1921年。简介:仰韶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因为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故将其命名为“仰韶文化”。后来在东起豫东平原,西至青海、甘肃,南达汉水流域,北至内蒙古草原的广大地区,陆续又发现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址1000余处。遗址土有大量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等遗物。仰韶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多为红棕色素底,并涂有黑色或暗紫色纹饰,这些彩绘成为仰韶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重要特征。此外,遗址中还发现有冶炼铜器的遗迹。仰...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阿岗寺遗址
阿岗寺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城北20公里的马村寺村西北土岗上,总面积21万平方米,遗址为一高出地面2—3米的台地,四周地势平坦。从地表和断层上可见窖穴、房基及红烧土地坪。在断壁上采集到大量的标本有石斧、石镰、石铲、骨锥、陶纺轮、陶拍、网坠、陶鼎、陶豆、陶罐、陶觚、陶壶以及碳化稻粒和大量鹿角及动物骨骼。出土的陶器有红陶、彩陶、灰陶、亮黑蛋壳陶等。仰韶文化遗物有泥质红陶和彩陶,陶器上用黑、白和棕红色绘成网纹、带纹、蓝纹和日月星象纹图案。大汶口文化遗物有红陶、高柄镂孔黑陶杯、红陶碗和豆盖等。龙山文化遗物有灰陶和蛋壳黑陶,器形有壶、盘、觚,饰绳纹、附加堆纹和篦点纹。从器物类型特征看,文化层内涵丰富,包涵着裴李岗、仰韶、大汶口、屈家岭、龙山、二里头等诸多文化因素,是一处融江汉、黄淮河流域文化特征的古代文化遗存。196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