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宝丰县城东南15公里闹店镇大张庄村南香山之巅。历称香山大普门禅寺,元延祐年间曾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
据传寺内所奉三皇姑为楚庄王之三女妙善。初在县城东部白雀寺出家,继在香山寺修成正果,称大悲观世音菩萨,亦称千手千眼佛。浙江普陀山有普陀寺者,为观世音菩萨显灵说法道场。故白雀寺、香山寺、普陀寺遂传为佛教圣地,而突出宗教色彩的真香山唯独于此。
香山寺座北向南,占地约6万平方米。寺后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寺前坡势稍夷,自山腰四大天王殿至山门间,有石阶120级。寺院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八角九级观音大士塔,雄踞中央。该塔始建于北魏,重建于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平面呈八角形,高33米,塔身外壁第二、第三有壁龛数面,第二和第五层外壁拱券门,其余各层均为素面青砖平砌而成。由下而上每层高度递减,呈八棱锥体,每层用叠涩砖砌塔檐,结构坚固、雄伟,造型端庄秀雅。洁白的塔身沐着艳阳,益发显得挺拔、飘逸。塔券洞内有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一通,碑高2.22米,宽1.46米,碑文49行,满行78字,楷书,由北宋通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撰文,翰林院大学士知制兼侍读,蔡京书丹。碑文记述观音菩萨妙善出家修练得道的神话故事。该碑在国内外佛学界有较大的影响,1976年曾应英国牛津大学特邀展出该碑之拓片。
寺内碑碣林立,有明代崇祯元年戊辰科状元书画名家刘若宰书写的“重修大悲观音大士塔记”狂草碑一通,有金代唐国公主附马所立的“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一通(残)。寺西南隅塔林,占地40余亩,有历代僧尼舍利砖塔47座,石塔30余座。
香山寺自东汉末建,历经宋、金、元、明、清、屡遭战乱,几经破坏,但寺院随废随兴,香火未绝。北宋始,曾有数朝天子敕赐重建。金代唐国公主曾偕同附马来此参拜,并捐巨资;明代朝廷再兴古寺,皇帝亲自题写“香火普门神寺”匾额;清政府又加以修葺与扩建。香山寺的鼎盛时期,海内高僧俱临禅门,早晚钟鼓齐鸣,四时法事不歇。
香山寺在中惨遭洗劫,除观音大士塔及少数碑碣外,余皆无存。改革开放后,经政府拨款并僧俗捐助,先后加固了观音大士塔,重建了大悲正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包公殿、九老阁、药祖殿、天王殿等殿堂、楼阁,并重塑金像、复施彩绘,使古刹再现神采。如今每年每月十五日即大悲观音菩萨成佛日及每月初一、十五均成为香火大会,远道善男崇敬朝拜,四方游客云集,香火经久不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