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我国声名显赫的佛教胜地相国寺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8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我国声名显赫的佛教胜地相国寺,相国寺位于开封城内自由路西段路北。是我国声名显赫的佛教胜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

相国寺位于开封城内自由路西段路北。是我国声名显赫的佛教胜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相国寺的基址,相传是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的故宅。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创建了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仍名建国寺;延知元年(712年),睿宗为纪念其由相王继承皇位,下诏改建国寺为相国寺,并亲书“大相国寺”匾额。自此,相国寺香火日盛,声播海外。日本空海法师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来中国学习汉文化和佛教,曾在大相国寺居住。北宋是相国寺的鼎盛时期。当时,帝王巡幸,生辰忌日,重大节日的祈祷活动,以及新进士题名刻石都在寺内举行,号称“皇家寺”。这时,名僧辈出,如主持赞宁、高僧秘本,皆名震京师。《水浒》中鲁智深倒拔垂柳杨的故事,就发生在相国寺的菜园里。金时屡遭破坏,元代毁坏更重,明末毁于黄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废墟上重建寺院,重修了大殿。康熙十(1671年)建藏经楼,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动用库银万两重修,历时2年多,颇具规模。现存有当时对寺僧性空所绘的《相国寺图》观之可见当年盛况。


    乾隆亲题的“敕修相国寺”墨迹,至今保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寺院损毁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对相国寺多次重修,寺院面貌基本恢复旧观。金碧辉煌,气势雄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尧池
沁阳市捏掌村有“尧泉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周处处有泉,掬手可饮。池后建有尧帝庙。《重修尧庙碑》载:“帝尧巡特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睹斯境润泽,帝龙指按捏,醴泉应手泉涌,为此池之所由来也。”清范照黎《尧池泉》诗:“处处清泉绕绿畴,帝尧遗迹著千秋;尧池流出舌渟水,小沁城东合沁流。”即描写此处形胜。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镇国塔
镇国塔,又名灵应塔,明代,1987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外东南隅,距城二百米处,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该塔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卫辉知府周思宸所建。镇国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约34.5米,直径为8.7米,每边4.85米,整体成锥状,每层有望窗,共有望窗36个,每层设有塔心室,塔心室共各镶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书“护国保民”,正南面石碣上书“灵应塔”,均为篆刻,上款为“卫辉知府周思宸建”,下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口月”,自第一层塔门入室,登塔道盘旋上至第七层,在塔顶内部砌有八卦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中部有柏木刹杆,顶部用孔雀蓝色琉璃瓦覆盖。镇国塔形体高大,气势宏伟,反映出我国古代匠师的高超建筑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科学、建筑艺术以及地方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例。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文庙
位于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政府院内,创建年代无考,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庙废,元祐四年至五年(1089-1090年),邑令李久在原址重修,有讲堂、斋室、疱厨等40余间。金大定八年(1168年),又建大成殿,不久毁于战乱,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建。文庙自元右年间重建后,金代、明代和清初曾屡次扩建、重修,计建有大成殿、东西廊庑、棂星门、戟门、崇圣宫、明伦堂、泮池等。今仅存大成殿、明伦堂旧址、《大观碑》、《重修新乡县儒学记碑》及《重修文庙记碑》等残碑若干。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庑殿顶、覆盖绿琉璃瓦,坐北朝南,面阔5间22.2米,进深3间12.3米,原殿面脊筒均在“”时期被拆除。大成殿三面环墙,墙厚80厘米,为大砖垒砌,方砖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4厘米,上有明代“正德拾年武陟县造”和“怀庆府修武县窑造”字样。大殿内无神道,均为木主(用木为之,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木主即神牌),早已无存。大...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西父城遗址之上。白雀寺始建于后秦姚苌白雀年间(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为瑞应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相传白雀年间白雀群集于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们以为祥瑞而建起寺庙称白雀寺。白雀寺所在的父城故址在春秋时代称城父。城父是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的封邑。太子建是楚庄王的曾孙。太子建守城父期间曾设庄王祠,四时祭祀,所以后人就将城父楚庄王祠视作楚庄王故宅。明《正德汝州志》载:“白雀寺在父城保,世传楚庄王故宅,有白雀之瑞,异槐一株。”所谓异槐者,是说白雀寺中古槐高大,人们从中抽出一板,上密布雀形图案。白雀寺自十六国时期建成之后发展很快,成为汝州著名寺院。隋朝年间,大画家展子虔、董伯仁都曾在白雀寺作佛教壁画。《画史》称:“展画汝州白雀寺。”展子虔历北齐、北周、隋,官至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展子虔善作佛教经典故事人物画,天下名寺皆有其画。世人誉为“展子虔画人物描法甚细,随...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郄虑墓
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乡郄庄,南与张潘故城相望,墓高3.5米,围100米,占地900平方米,现保存完整。郄虑为东汉末人,汉献帝近臣,官至御史太夫。因与帝密谋曹操,事泄被杀,葬此。村中郄姓皆其后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