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包拯墓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8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包拯墓,   包拯墓位于巩义城南4公里的艺田镇后泉沟村岭上。这里东有青龙山,西;庙洛水,
    包拯墓位于巩义城南4公里的艺田镇后泉沟村岭上。这里东 有青龙山,西;庙洛水,南望嵩高,北与寇准墓遥遥相望,墓在永定陵区域范围内,东南一公里即为永定陵,南去半公里便是真宗和杨、刘二后妃陵。
     包拯墓座北向南,墓象呈圆形,高5米,周长20米,墓前竖 清康熙年间所立石碑一通,高2.67米,中书大字“宋丞相孝肃包 公墓”。碑阴刻有“宋丞相包文公墓碑记”,因风雨剥落,大都不 可辨认。墓前神道两侧尚存有石雕象望柱、石羊和石虎。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公元999年生于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甲科进土,曾任建昌、天长知县,端州知州,累迁监察御史,又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除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嘉信六年(公元1061年),为枢密副使。嘉柏七年病逝于开封,终年64岁,赠吏部尚书,溢孝肃。
    包公一生俭朴,做官后,居处日用、衣服、饮食如常人,不 搞特殊享受,不收受贿赂,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他曾说,后代子孙做官,如有贪赃卖法,不得归家,死后不能入祖坟。如不照他的话去做,就不是他的子孙。他不怕权贵,不徇私情,坚持 正义,为民请命。所以数百年来,在人民中间传颂着他许多故事,历代的小说、戏曲中,也塑造了他的生动形象,他成了人们心目 中清官廉吏的化身。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人民称他“包青天”。 史书上也说,“关节不到,有同罗包老。”包公在封建社会的宦海中,能够如此廉正,确实难能可贵。直到今天,人们称道好官,还是以“包青天”相比,可见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 
  包公墓在解放前被盗,盗洞敞开,石刻倒地。建国后经过多 次修耷,如今游人如潮,都来瞻仰这位包青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石虎
后赵武帝石虎(29<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24597.html>5年</a>-34<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12029.html>9年</a>),字季龙,<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3230.html>五胡十六国</a>中<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9299.html>后赵</a>的第三位<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9364.html>皇帝</a>,为<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6344.html>石勒</a>的侄子。<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8494.html>建平</a>四年(3<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08888.html>33年</a>),石勒<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6213.html>驾崩</a>,其皇位由<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54401.html>儿子</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32702.html>石弘</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58616.html>继承</a>。因<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21091.html>石虎</a>掌握兵权势大,石勒妻<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27351.html>刘太</a>后与养子<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41511.html>石堪</a>拥立<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11650.html>石恢</a>(刘<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31484.html>太后</a>儿子)欲举兵反对石虎,不幸事泄,刘太后被杀,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咸<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8483.html>康元</a>年(334年),石弘持玺绶向石虎表明愿意禅位,石弘被废为海阳王,同年杀海阳<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10524.html>王石</a>弘、弘母<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67853.html>程氏</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78965.html>秦王</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5485.html>石宏</a>、南阳王石恢。<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7937.html>太宁</a>元年(349年),石虎正式即皇帝位。因其残暴好色,故被评为五胡十六国中的暴君。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郄虑墓
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乡郄庄,南与张潘故城相望,墓高3.5米,围100米,占地900平方米,现保存完整。郄虑为东汉末人,汉献帝近臣,官至御史太夫。因与帝密谋曹操,事泄被杀,葬此。村中郄姓皆其后裔。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张衡墓
张衡墓位于南阳县北25公里石桥镇南小石桥村西20米处。墓地坐落在一个周围平坦、中间略高的台地上。墓北约250米处,有平子读书台,墓东为鲁南(鲁山至南阳)公路,古代洱河旧道跨其北,鄂城寺塔峙立其东。据有关史料记载,汉时陵园建造宏伟,翁仲、石兽对立,祠庙巍峨壮观。汉代崔瑗曾有张衡树碑,晋代夏侯湛也曾为之撰刻碑碣,唐代诗人骆宾王、郑谷者曾为之讴歌吟诗。后经战乱,以往胜迹荡然无存。张衡(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南阳石桥镇夏村)人,是一位博学多能、富有才华并在多方面成就卓著的人,张衡文学造诣很高,他所著的《二京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较高地位。在天文方面,他有着独创的成就,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观察天象的“浑天仪”和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并在天文、历法、算学上,完成了《灵宪》、《算罔论》、《浑天仪图注》等著作。还发明了“指南车”、“计里鼓车”、“测影土圭”和一种类似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塔里赤墓碑
塔里赤墓碑,位于宝丰县城北12公里赵庄乡官衙村西南500米三堆山之阳塔里赤墓前。该碑系次子万奴于元至三年(公元1323年)4月立。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为青石雕刻,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与碑身为一块青石雕成,龙额龟座。碑通高4.42米,宽1米,厚0.3米。墓碑面南而立,碑额为半圆形,上有二龙戏珠浮雕,正中竖刻着两行阴文篆书“大元临汝郡公神道碑铭。”碑身两侧各有三条雕龙缠绕,呈相互争斗之势,造型传神,栩栩如生。碑文楷书,28行,满行31字,共1262字。碑文记述,元辅国上将军,淅东道宣慰使都元帅、护军,临汝郡公塔里赤居康里,奉旨南征,过洛阳爱其山水而家焉,碑祥于史,可补正史传记述之讹谟及不足之处,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尧池
沁阳市捏掌村有“尧泉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周处处有泉,掬手可饮。池后建有尧帝庙。《重修尧庙碑》载:“帝尧巡特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睹斯境润泽,帝龙指按捏,醴泉应手泉涌,为此池之所由来也。”清范照黎《尧池泉》诗:“处处清泉绕绿畴,帝尧遗迹著千秋;尧池流出舌渟水,小沁城东合沁流。”即描写此处形胜。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镇国塔
镇国塔,又名灵应塔,明代,1987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外东南隅,距城二百米处,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该塔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卫辉知府周思宸所建。镇国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约34.5米,直径为8.7米,每边4.85米,整体成锥状,每层有望窗,共有望窗36个,每层设有塔心室,塔心室共各镶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书“护国保民”,正南面石碣上书“灵应塔”,均为篆刻,上款为“卫辉知府周思宸建”,下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口月”,自第一层塔门入室,登塔道盘旋上至第七层,在塔顶内部砌有八卦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中部有柏木刹杆,顶部用孔雀蓝色琉璃瓦覆盖。镇国塔形体高大,气势宏伟,反映出我国古代匠师的高超建筑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科学、建筑艺术以及地方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