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千手千眼菩萨和香山寺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8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千手千眼菩萨和香山寺,  香山寺掩映在宝丰东南的火珠山群峰之间,凡到此游览过的人,都知道寺内有一座千手

   香山寺掩映在宝丰东南的火珠山群峰之间,凡到此游览过的人,都知道寺内有一座千手千眼的菩萨。据老年人讲,这座规模宏伟的庙宇,是经楚庄王盖起来的,那座神态维妙的菩萨是庄王专为他的小女儿妙善三皇姑塑造的。

    楚庄王五十那年,染上种怪病,终日头晕脑胀,昏昏沉沉,朦朦胧胧。皇后遍请名医,多方诊治,不但不见好转,病情反而日益加重,不到三个月,楚庄王就瘦的皮包骨头,气息奄奄,大有“驾崩”的兆头。

一日,官门外走进一个四海云游的巫医,声称他能治好庄王的疾病,当即开了一个药方,不过他说,需用亲骨肉者的眼和手做引子这剂药才能生效。

    庄王下召把出嫁的大女儿、二女儿召回宫。皇后哭着对她们讲明了前因后果,指望她们尽心行孝,治好楚庄王的病。听母亲说完,大皇姑眨眨眼看看妹妹说“哎,剁了手非疼死不中!”二皇姑向姐姐瞟了一眼说“哎,剜了眼不丑死才怪哩!”说完,姊妹俩就走开了。

    三皇姑听到了这个消息,一颗善良的心在痛苦和矛盾中绞痛,她想去搭救庄王,又记恨他对自己的遗弃,不去为父亲治病,又觉得于心不忍,最后她想,“自己信奉佛教的宗旨就是要普渡众生脱离苦海,更何况他是自己的父亲!要是看着自己的生父死而不顾,还谈什么修身行善?”想到这里她就一直朝京城走去。回宫拜罢皇后,三皇姑就让那巫师剁掉了她的一只手,挖出了她的一颗眼珠。庄王吃了巫师配制的药,果然痊愈了。他被女儿的孝心感动,决定在香山为女儿修一座寺院,在寺里为女儿塑一尊巨大的金像。

    三皇姑虽然残废了,但她的心是美的,现在她更爱美了。她听说庄王要为自己塑像,就对父亲说“父王,听说您要为女儿塑像,女儿很感激,但要是塑像可不能照现在的样子啊,您一定给我塑一尊全手全眼的像?”年迈的庄王耳聋眼花,况是在大病之后,因此他错把全手全眼听成了千手千眼,于是就在这座新建的寺院-香山寺里照三皇姑的模样塑了一尊千手千眼的大佛。

    从此,三皇姑就被人称为千手千眼菩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宝丰县城东南15公里闹店镇大张庄村南香山之巅。历称香山大普门禅寺,元延祐年间曾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据传寺内所奉三皇姑为楚庄王之三女妙善。初在县城东部白雀寺出家,继在香山寺修成正果,称大悲观世音菩萨,亦称千手千眼佛。浙江普陀山有普陀寺者,为观世音菩萨显灵说法道场。故白雀寺、香山寺、普陀寺遂传为佛教圣地,而突出宗教色彩的真香山唯独于此。香山寺座北向南,占地约6万平方米。寺后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寺前坡势稍夷,自山腰四大天王殿至山门间,有石阶120级。寺院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八角九级观音大士塔,雄踞中央。该塔始建于北魏,重建于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平面呈八角形,高33米,塔身外壁第二、第三有壁龛数面,第二和第五层外壁拱券门,其余各层均为素面青砖平砌而成。由下而上每层高度递减,呈八棱锥体,每层用叠涩砖砌塔檐,结构坚...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西父城遗址之上。白雀寺始建于后秦姚苌白雀年间(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为瑞应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相传白雀年间白雀群集于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们以为祥瑞而建起寺庙称白雀寺。白雀寺所在的父城故址在春秋时代称城父。城父是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的封邑。太子建是楚庄王的曾孙。太子建守城父期间曾设庄王祠,四时祭祀,所以后人就将城父楚庄王祠视作楚庄王故宅。明《正德汝州志》载:“白雀寺在父城保,世传楚庄王故宅,有白雀之瑞,异槐一株。”所谓异槐者,是说白雀寺中古槐高大,人们从中抽出一板,上密布雀形图案。白雀寺自十六国时期建成之后发展很快,成为汝州著名寺院。隋朝年间,大画家展子虔、董伯仁都曾在白雀寺作佛教壁画。《画史》称:“展画汝州白雀寺。”展子虔历北齐、北周、隋,官至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展子虔善作佛教经典故事人物画,天下名寺皆有其画。世人誉为“展子虔画人物描法甚细,随...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位于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临洼地,东临新建兴国寺南墙,南临大路,北为民房,此塔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在北伐战争时期,塔的第六层被奉至军阀部队用迫击炮击毁一部分,至1937年寺废塔存。1963年河南省文物局拨款进行了局部修复。1989年省文物局又拨款对塔基进行了加固加宽扩大为3米。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塔为砖石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周长20米,高1米,厚宽1米,经加固后宽为3米。塔身每层均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外伸为1米,有门龛6个。铁质塔刹,塔内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无存一层塔身南、北面辟半圆形拱券门。一层南门内筑有塔心室,北门内筑有台阶,由此门登台阶可上至第二层南门(龛)出,绕塔檐半周至第二层北门(龛),登台阶可上至第三层。可从第三层塔内用双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层。塔身...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朝阳寺
位于淇县城西5公里朝阳山半山腰处,寺依山建造,绝壁而生,飞檐凌空,遥望如空中楼阁,故名悬空寺。该寺北靠朝阳山,青松翠柏及奇花异草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彩凤当阳,翠盘捧日,故称朝阳悬空寺。据明、清《淇县志》记载,朝阳山原为殷故宫,是殷纣王冬季设行宫采暖的地方。东魏武定七年在此创建寺院,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十分壮观。朝阳山后有著名的清凉庵。这里绿树成荫,清净凉爽,是殷纣王当年消夏避暑的地方。穿过庵西凌空飞架的石拱桥,经21个台阶,穿越一自然溶洞,便到了清凉庵。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住持僧海阔所立《碾子沟清凉庵恩准执照碑记》中言及此庵修建曾得到皇帝恩准。庵后崖壁上有一清澈见底的山泉,久旱不竭,甘冽爽口,清泉飞瀑,山谷回应,宛如龙吟虎,山涧乱石下,涓涓细流叮咚作响,美妙动听,石拱桥西,崖壁平绕山头有6个石窟,窟内有雕像及摩崖题记。朝阳寺、清凉庵附近有许多景点供人游览,如千佛洞、九龙柏、泪石、...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大丕山东半山腰。原名大丕山寺,座西向东,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500)。明代改为座北面南,更名天宁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邑绅邢本立又改为座西面东,今天宁寺占地2600平方米,有殿宇30余间,形成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布局。南北轴线一进四院,主体建筑有地藏殿、天王殿、罗汉殿、大雄殿、水陆殿;东西轴线一进三院,有山门、藏经阁、大佛楼等。山门5间,在高基平台上,邑绅邢本立建。硬山顶,覆盖灰色板瓦,通并一对朱红棋盘大门,门额横书"天宁寺"。穿过山门,即天宁寺前院,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在此交会,院内宽敞清幽,碑碣林立。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后周显德六年(959)《准敕不停废记碑》。穿过二门,即天宁寺中院。迎面为藏经阁,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57年),阁上层原存佛教经典6053卷,下层塑“千手千眼”佛一尊,俗称“三皇姑”。过藏经阁即天宁寺后院。迎面为大佛楼,是东西轴线上最后一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