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武圣关羽葬首处关林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4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武圣关羽葬首处关林,英雄有几称夫子  忠义惟公号帝君”7公里关林镇。相传这里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

英雄有几称夫子   忠义惟 公号帝君”

7公里关林镇。相传这里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庙植柏,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今之规模。关林占地百亩、殿宇廊庑150余间。现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狮、铁狮110多尊,古柏800余棵,塑像10余躯,墓冢l座。隆冢丰碑,殿字堂皇,古柏苍郁,幽雅伟丽。

关林是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舞楼、大门、仪门、石栏板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两侧对称耸立着钟楼、鼓楼、华表、焚香炉、配殿及长廊等。

舞楼与关林大门相对,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一座平面作凸字形的高台建筑,其顶以歇山和硬山相结合,设计巧妙,宛如重檐楼阁,蔚为壮观,堪称我国舞台建筑的典型。

大门为5开间3门道硬山式建筑,门前的1对白色大理石雄狮是洛阳现存明代石狮中最大者。仪门原为明代关庙的大门,清扩建时改为仪门,其前所立铁狮为洛阳少见。石栏板和月台是按帝王宫殿制度修建。望柱头上的小石狮共104个,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拜殿为5开间卷棚顶明代建筑,是举行祭礼时谒拜的场所。殿中间有乾隆、慈禧亲书的匾联,西端竖立着高 35米 的关羽大刀。大殿与拜殿相连,面阔7间,进深3间,高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关林布局
关林位于洛阳城南15华里,相传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墓冢,故又称关帝冢。因在冢前建庙,亦称关帝庙。关林的含意,不仅说明这里有古柏翠松,绿树葱茏,而且是效仿中国文化圣人孔子的墓为“孔林”的规制。封建社会用“忠”、“义”来教化百姓,而关羽对刘备至忠、至义,人们就尊关公为圣人。宋代以来,对关公屡加追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已,庙祀无垠”。“午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关公作为历史人物成为忠义化身、道德榜样,并走上神坛。关羽的封号经过明、清皇帝的步步加封,终于封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无以复加的地步,儒释道共同尊奉。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今山西运城),《三国志》卷三十六有《关羽传》。据史书记载,公元219年,汉蜀将关羽失荆州,困麦城,后被吴将马忠所获,在临沮漳乡被杀,孙权为了嫁祸于曹操,于是将关羽首级盛在木匣,派人星夜送至洛阳...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医圣祠
医圣祠位于南阳市老城区东约1公里温凉河畔。门前有石桥名七孔桥,旧称仁济桥。医圣祠是纪念我国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祠宇。医圣祠是以张仲景墓为中心的一处群体建筑。墓丘高5米,周长60米,其上筑亭。墓前树有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石碑l通,高3米上正书“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先生之墓”。墓亭之南为医圣祠山门,有三门并列成“山”字形,各门砌作拱券形。墓亭之北为中殿,最北为正殿,正殿左右两庑各3间,各殿及两庑均为硬式建筑。正殿有张仲景塑像,两庑中供奉古代十大名医。院内有古柏两株,凌霄花攀绕其上。正殿西侧院为医林会馆旧址,是医者研讨医术的场所。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张三异访得张仲景墓地,遂建祠宇,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屡有修葺。光绪九年(1883年)南阳医界集资重修扩建,至此医圣祠殿宇规模宏敞。民国十七年(1928年),第五军二十四师(师长石友三)驻军南阳,拆毁医林会馆,又将祠前辟为蔬圃。新中国成...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武王庙
武王庙位于获嘉县照镜乡桑庄村南一公里处,新焦公里北侧的同盟山上,东径113度41分,北纬35度16分。1986年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保护单位。武王庙始建于周末。毁于元末,重建于洪武之初,明景泰七年,清康熙八年,道光八年等历代多次整修。现存建筑三十余间,建筑结构为明清风格。轴线建筑自南至北有:山门、二门、拜殿、大殿、后殿。两侧有配房、配殿。院栽唐槐一株,石刻十余通,主要建筑: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单檐歇山九脊造,琉璃瓦盖顶,殿内平面采用减柱造,斗拱为三踩单昂,嘴呈长方形,为琴面昂,平身斜出斜拱,明间两朵,次间一朵。梁架结构六架椽屋,七架梁直接压于前后檐斗拱上,殿内结构为彻上明照,六柱隔扇,园柱有砍刹,鼓形桩础。1982年以来,武王庙经省、市、县三级多次拨款维修,并新建了指路碑、饮马池、亭、台等,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已成为新乡一处著名的文物旅游区。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尧池
沁阳市捏掌村有“尧泉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周处处有泉,掬手可饮。池后建有尧帝庙。《重修尧庙碑》载:“帝尧巡特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睹斯境润泽,帝龙指按捏,醴泉应手泉涌,为此池之所由来也。”清范照黎《尧池泉》诗:“处处清泉绕绿畴,帝尧遗迹著千秋;尧池流出舌渟水,小沁城东合沁流。”即描写此处形胜。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镇国塔
镇国塔,又名灵应塔,明代,1987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外东南隅,距城二百米处,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该塔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卫辉知府周思宸所建。镇国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约34.5米,直径为8.7米,每边4.85米,整体成锥状,每层有望窗,共有望窗36个,每层设有塔心室,塔心室共各镶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书“护国保民”,正南面石碣上书“灵应塔”,均为篆刻,上款为“卫辉知府周思宸建”,下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口月”,自第一层塔门入室,登塔道盘旋上至第七层,在塔顶内部砌有八卦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中部有柏木刹杆,顶部用孔雀蓝色琉璃瓦覆盖。镇国塔形体高大,气势宏伟,反映出我国古代匠师的高超建筑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科学、建筑艺术以及地方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