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千佛寺石窟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5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千佛寺石窟,千佛寺石窟位于俘丘山碧霞宫西北角。此处有岩突兀,高4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

  千佛寺石窟位于俘丘山碧霞宫西北角。此处有岩突兀,高4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5米,面积约80平方米,顶平壁峭,人称山上山,石山西南角建“即武当”石坊。山上原有真武阁,后毁,1989年恢复,山北端有石阶可登。石山四壁有摩崖题记(字)2余处。西南壁间凿满大小佛龛、佛像,经千余年风雨剥蚀,多半已残缺,石山西壁有两个石窟,南窟即千佛洞,洞前建卷棚顶抱厦一间,窟口上方刻清代书法家程     题“佛国”二字及元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大名路浚州达鲁花赤奉政大夫心口口”所题八思巴文题记,其上有凹槽,槽被抱厦顶、墙所隔。窟口圆拱形,高1.53米,宽1.1米,壁厚1.4米。窟平面呈圆角方形,横阔3.5米,进深3.1米,高2.45米,穹窿顶,饰有窟井窟壁,雕有大小佛像996尊,故称千佛洞。窟内造成像均为四壁三铺式,一佛居中,两侧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主佛均结跏跌座,为束腰莲座,背光呈火焰形。弟子身披袈裟,跣足于莲花座上;菩萨丰胸细腰赤足,婀娜娉婷。南角有一尊菩萨保存完好,通高1.23米,高发髻,面容丰腴,弯眉小口,微含笑,身躯高而有曲线,颈有项线,丰满,刻出乳线。体肌丰腴,姿态优雅端庄,衣纹 雕像姿态各异,有的盘膝端坐,闭目休炼;有的双手合十,虔诚供养;有的足跺莲花,超世脱尘。北窟较小,俗称纺花洞。窟口呈不规则拱形,高1.5米,宽1.1米,窟平面方形,横阔2.1米,进深1.6米,高1.8米,穹窿顶,钸有藻井,窟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尊式组合。右壁力士保存较好,通高0.9米,束发髻,发带分两支上扬,怒目圆瞪,臂举拳握,上身祖露,肌肉突起,长练绕身飞扬。腰束短裙,雄健刚毅。窟壁雕龛44个,像120尊,题记5处,千佛寺石窟始凿于唐永隆元年(680年),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郭沫若亲笔指示,要保护好千佛寺石窟,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我国佛学、雕刻艺术研究有较高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尧池
沁阳市捏掌村有“尧泉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周处处有泉,掬手可饮。池后建有尧帝庙。《重修尧庙碑》载:“帝尧巡特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睹斯境润泽,帝龙指按捏,醴泉应手泉涌,为此池之所由来也。”清范照黎《尧池泉》诗:“处处清泉绕绿畴,帝尧遗迹著千秋;尧池流出舌渟水,小沁城东合沁流。”即描写此处形胜。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镇国塔
镇国塔,又名灵应塔,明代,1987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外东南隅,距城二百米处,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该塔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卫辉知府周思宸所建。镇国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约34.5米,直径为8.7米,每边4.85米,整体成锥状,每层有望窗,共有望窗36个,每层设有塔心室,塔心室共各镶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书“护国保民”,正南面石碣上书“灵应塔”,均为篆刻,上款为“卫辉知府周思宸建”,下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口月”,自第一层塔门入室,登塔道盘旋上至第七层,在塔顶内部砌有八卦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中部有柏木刹杆,顶部用孔雀蓝色琉璃瓦覆盖。镇国塔形体高大,气势宏伟,反映出我国古代匠师的高超建筑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科学、建筑艺术以及地方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例。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文庙
位于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政府院内,创建年代无考,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庙废,元祐四年至五年(1089-1090年),邑令李久在原址重修,有讲堂、斋室、疱厨等40余间。金大定八年(1168年),又建大成殿,不久毁于战乱,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建。文庙自元右年间重建后,金代、明代和清初曾屡次扩建、重修,计建有大成殿、东西廊庑、棂星门、戟门、崇圣宫、明伦堂、泮池等。今仅存大成殿、明伦堂旧址、《大观碑》、《重修新乡县儒学记碑》及《重修文庙记碑》等残碑若干。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庑殿顶、覆盖绿琉璃瓦,坐北朝南,面阔5间22.2米,进深3间12.3米,原殿面脊筒均在“”时期被拆除。大成殿三面环墙,墙厚80厘米,为大砖垒砌,方砖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4厘米,上有明代“正德拾年武陟县造”和“怀庆府修武县窑造”字样。大殿内无神道,均为木主(用木为之,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木主即神牌),早已无存。大...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西父城遗址之上。白雀寺始建于后秦姚苌白雀年间(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为瑞应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相传白雀年间白雀群集于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们以为祥瑞而建起寺庙称白雀寺。白雀寺所在的父城故址在春秋时代称城父。城父是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的封邑。太子建是楚庄王的曾孙。太子建守城父期间曾设庄王祠,四时祭祀,所以后人就将城父楚庄王祠视作楚庄王故宅。明《正德汝州志》载:“白雀寺在父城保,世传楚庄王故宅,有白雀之瑞,异槐一株。”所谓异槐者,是说白雀寺中古槐高大,人们从中抽出一板,上密布雀形图案。白雀寺自十六国时期建成之后发展很快,成为汝州著名寺院。隋朝年间,大画家展子虔、董伯仁都曾在白雀寺作佛教壁画。《画史》称:“展画汝州白雀寺。”展子虔历北齐、北周、隋,官至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展子虔善作佛教经典故事人物画,天下名寺皆有其画。世人誉为“展子虔画人物描法甚细,随...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郄虑墓
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乡郄庄,南与张潘故城相望,墓高3.5米,围100米,占地900平方米,现保存完整。郄虑为东汉末人,汉献帝近臣,官至御史太夫。因与帝密谋曹操,事泄被杀,葬此。村中郄姓皆其后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