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三)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1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三),上述考古文摘中的“峭壁上的雕刻”、“岩石遮蔽处”雕刻、“露天的岩刻”、“洞壁

  上述考古文摘中的“峭壁上的雕刻”、“岩石遮蔽处” 雕刻、“露天的岩刻”、“洞壁刻画”、“石刻”、“岩刻”、“线刻”、“刻画”、“凿刻”、“雕刻”、“打磨”岩画,均属不可移动的刻凿岩画。至于欧亚等大洲不可移动的彩绘岩画,经碳-14等科学手段测定,据今4万年至2万年的所在多多。彩绘技术和凿刻技术制作成的同类岩画图像的区分,一般说来,是由岩画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绘制材料来源、绘制技术工具和绘制习惯所致,并无制作时代早晚的区分。

  根据中外考古学家们提供的考古证据和研究结论,上述欧亚草原大陆上不可移动的刻凿岩画均遗存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中石器时代至公元前2000年以前(除个别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岩画),汤教授怎么能根据自己虚构的“中亚和整个欧亚草原大陆的同类岩画均属公元前两千年以后的作品”的伪学术证据,以之推论断定中国大麦地等北方草原岩画“均属公元前两千年以后”至“斯基泰或秦汉时期的匈奴人”的岩画呢。

  以上考古文摘,在各地出版的考古论著中,谁都能顺手摘抄出许多经科学断代遗存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或早于公元前两千年的不可移动的凿刻岩画。汤教授作为考古专业人士,怎么能发出那么多“井底之蛙式的呓语”呢?

  史前维纳斯常识

  大麦地岩画群中发现的一幅敲凿妇女小裸像,我们根据该造像的遗存环境、女性特征、写实风格、敲凿痕迹、岩面色泽等因素,将其与世界范围内考古发现的同类造像进行对比研究,将其称之为岩画版的史前维纳斯。汤教授按照自己的“学术常识”,认为旧石器时代根本不会出现这种“风格”的“人形岩画”,断言这是中国秦汉以后的“后人的涂鸭之作!”旧石器时代会不会出现大麦地岩画维纳斯这种风格的人形造像?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说:“欧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即从距今3万多年至1万年左右,在前后相续的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的遗址里,出现了丰富多彩的雕刻和绘画,它们是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真正的艺术品。其作者是当时的克罗马农人,有的考古学家称这些擅长于艺术的人为‘旧石器时代的希腊人’。……雕刻是艺术品中数量最多的。其中一类是使用雕刻器在质地软的石板、骨和角等材料上用线条刻画……雕刻中的第二类,包括浮雕、立雕和透雕。当时有许多精美的动物小雕像,而尤以妇女小雕像为最著名,考古学家常称它们为‘维纳斯’,即古罗马人心目中的‘美和爱之神’。这种小像可能是当时母系社会的偶像。它们体态丰满,有特别肥大的乳房、臀部、腹部和大腿,阴部也采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渲染。它们多赤身裸体,面目不清,有的用头发把整个或部分脸部掩盖,不刻眼睛和口鼻;有的两腿合并成粗锥形;有的像棒状物,只在中上部垂下两个大乳房。制作小像的原料有晶体滑石、石灰石、象牙和骨头等。在法国洛赛勒岩棚发现的妇女小像,左手捂着肚子,右臂举起盛水的角杯,被认为是奥瑞纳晚期的作品。”法国洛赛尔岩棚(即洛赛勒岩棚)发现的妇女小像,原是洛赛尔洞穴岩壁上的一块不可移动的浅浮雕刻凿岩画,后被人凿下来陈列于博物馆。其形象为裸体,突出强调妇女巨大的乳房、臀部和隆起的腹部。这幅妇女小像距今3万年,学术界将其称之为“ 洛赛尔的维纳斯”, 亦称“手持角杯的维纳斯”、“手持牛角的裸女”、“洛赛尔的妇女”。该造像高42厘米,是旧石期时代妇女小雕像中最大的一件。

 

  欧洲旧石期时代的凿刻艺术品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类似法国洛赛尔的维纳斯这样的妇女小雕像,她们通常被学术界称之为史前维纳斯,如法国莱斯皮克的维纳斯、奥地利维伦多府的维纳斯、意大利格利马狄的维纳斯、沙威格诺的维纳斯、乌克兰加加利诺的维纳斯、捷克摩拉维亚的维纳斯等等。这类妇女小雕像一般高在10—20厘米之间,小的约在5—10厘米之间,大的罕见,各种材质的都有,有的敲凿在岩面上(即属汤所说的“不可移动的刻凿岩画”),有的以各种石块、骨块、猛犸象牙雕刻而成。妇女小雕像的典型特征大同小异:通常形象是裸体,最常见的一种固定类型是身材矮胖,大乳下垂,腹部突出,臀部宽肥、腿臂纤细。研究者认为,这是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女性崇拜的反映,也可能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举行生殖崇拜仪式供奉的偶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艺术的代表作。学术界称旧石器时代晚期产生的这类妇女小雕像为“维纳斯”,其名称来源与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的维纳斯有关。古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希腊语称之为阿佛洛狄忒,她是主管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以及动物、植物繁殖生长事宜的。鉴于这类妇女小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女性孕育、生殖器官,所以考古学家借用古罗马神话“维纳斯”的名字,将旧石器时代发现的这类妇女小雕像称之为史前维纳斯,有的也叫作原始维纳斯、原始母神、大母神、母神、地母。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这类妇女小雕像,欧洲、亚洲、美洲都有发现,总数(包括残件)在100件以上,多数出土于欧洲,有三分之二分布在前苏联境内。据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勒内?格鲁塞考证,现在已知最早的欧亚之路是北方的草原之路。在旧石器时代,奥瑞纳文化沿着这条路经西伯利亚-—在安加拉河上游、离伊尔库次克不远的马利塔地区发现了一尊属奥瑞纳时期的维纳斯雕像—进入中国北方,泰亚尔?夏尔丹注意到,在华北甘肃宁夏附近的水洞沟黄土坡和榆林地区西南的萨拉乌苏河都有奥瑞纳式文化遗址。中国宁夏水洞沟第五次发掘出土的莫斯特、奥瑞纳技术传统的石制品证明,水洞沟文化同样沿着这条路经西伯利亚进入欧洲直至西欧。前苏联与中国毗邻,辽阔的西伯利亚自古就是贯通欧亚两大洲的草原通道。前苏联境内出土的维纳斯,科斯秋基发现43件,加加里诺发现6件,马尔他发现20件,布列齐发现1件, 阿夫捷耶夫卡发现2件,叶利谢维奇发现1件。各地发现的史前维纳斯,极度夸张女性硕大的双乳、滚圆的肚腹、丰腴的臀部。除这些共同特征外,各大洲发现的史前维纳斯在细节刻画上也有不同之处。例如欧洲史前维纳斯的头部似球,面目不清,往往不见耳目口鼻细节刻划;而亚洲西伯利亚等地发现的一些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有些刻划有眉、眼、鼻、口这些细节,它们与宁夏大麦地发现的史前岩画维纳斯头面部凿刻细节相同、相似。16世纪前,西伯利亚尚属中国清朝的版土。因此,大麦地发现与欧亚草原大陆直至西欧相同相似风格的妇女小雕像自在其必然之中,这就如同宁夏水洞沟出土大批欧洲技术传统风格的莫斯特、奥瑞纳石制品一样正常,这是东西方文化在宁夏大麦地、水洞沟交流交汇的历史见证,汤教授何需大惊小怪并肆意抹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二)
世界岩画时代常识汤教授将中国大麦地等北方草原岩画断代为公元前两千年以后至秦汉时期的作品,其根据有两条:第一条,汤说:“到目前为止,不仅是我国,而且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一处不可移动的刻凿岩画的年代可以被确认早到距今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第二条,汤说:“考虑到诸如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乃至中亚和整个欧亚草原大陆的同类岩画均属公元前两千年以后的作品,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唯独大麦地的岩画却可以早到距今16000年以前,这首先是个基本逻辑问题”。汤教授引以为据的以上两条理由,就是他将中国大麦地等北方草原岩画断代为公元前两千年以后至秦汉时期作品的“基本逻辑”。我们姑且不论汤教授对中国大麦地等北方草原岩画的断代是否正确,倒需要先看看他引以为据的上述两条根据是否真实可信。首先,看看汤所说的“整个世界范围内”到底有没有“一处不可移动的刻凿岩画的年代可以被确认早到距今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五)
岩画主要地区常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岩画研究概况》说:“地区的选择,是为了确定‘主要地区’,所谓‘主要地区’,就是那里存在着的岩画,对于早期人类智能一致性的认识有着杰出的贡献。大多数的‘主要地区’,在小于1000平方公里地带之内,有着超过1万个图像。……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地区却很平均地分布着;没有一个大陆少于10个主要地区,也没有一个大陆超过40个主要地区。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出来的有140多个主要地区分布如下:非洲24个国家31个地区亚洲12个国家32个地区美洲13个国家39个地区欧洲14个国家31个地区大洋洲6个国家15个地区从这个分布情况看来,我们可以说,岩画的确是具有世界性广度的现象。”以上世界各国岩画“主要地区”的分布情况,阿纳蒂教授是按照他总结的“国际通行标准”统计出来的。有了这个“国际通行标准”,才能比较和确定岩画“主要地区”在各大洲、各国家的分布情况。汤教授怎么就能失口...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四)
对石器时代妇女小像的这种比较研究方法,各国学者都在沿用。据考古论著记载:1967年,来自丹麦、英国和美国的三支探险队进入阿拉伯半岛从事考古研究活动,使人们对于沙特阿拉伯以至整个中东地区的过去,开始有了一个比较科学地认识。在一个大面积的岩面上,至少有24个女人和10头动物。所有女人的都画得硕大,还戴着,腰很细而臀部却画得很大,有的女人穿着裙子,系着的腰带随风飘动。此类富于女性特征的形象,和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如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纳斯雕像和中东新石器时代的、约旦、伊拉克、伊朗出土的陶土女性人像都是极其相似的。前苏联的考古论著说: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的过渡阶段中,人的思维和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也发展起来了。这时出现了相当发达的几何形纹饰、大量的动物和妇女的圆雕、平雕和施彩雕像。旧石器时代的妇女小雕像在各国都有发现。全世界发现的妇女小雕像在一百件以上……某些学者把妇女雕像的流行与旧石...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一)
顺手翻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汤惠生在宁夏《岩画研究》2005年年刊上发表的文章,他以《大麦地岩画的时代及相关问题》为题,根据他自称考察研究“整个世界范围内”、“中亚和整个欧亚草原大陆”岩画的学术成果,嘲弄、斥责媒体关于宁夏岩画研究的报道是“违背基本的学术常识”、“缺乏起码的学术规范”,是“井底之蛙式的呓语”,是“子虚乌有的炒作”,是“政治文化”,“将会贻笑国际学术界”等等。观其文,听其言,汤教授似乎是精通岩画“学术常识”、“学术规范”的“岩画教授”、“岩画博导”。拜读汤教授的奇谈怪论,真使人领略到确应学点“学术常识”、“学术规范”,这对提升汤教授所指责的“中国原本就不怎么样的岩画研究学术质量”或许有点好处。岩画产生时代常识汤教授根据“汉文献”中“犬戎、猃狁等人”和“秦汉时期的匈奴人”的历史记载,比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物纹饰“鄂尔多斯的典型风格”,他就“确定了大麦地岩画为青铜时代晚期的作品。...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宁夏成为“岩画主要地区”
岩画专家经考证研究认为,宁夏卫宁北山地区大麦地岩画带遗存数量惊人的史前岩画,是中国迄今惟一的“岩画主要地区”,其早期岩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万至3万年左右。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周兴华介绍说,大麦地坐落于黄河北岸的卫宁北山,这里属低山丘陵区,为红砂岩山体。以大麦地为代表的卫宁北山岩画带,约450平方公里,遗存有史前岩画10000个以上。其分布面积、总数、密度,均已达到世界“岩画主要地区”的国际标准。这一新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没有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的空白,给亚洲和世界新增了一个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从1986年至1991年,宁夏中卫地区的文物考古专家和文物工作者,在宁夏中卫卫宁北山通过大量实地调查考证,首次发现这里遗存有极为丰富的史前岩画。经初步研究整理,大麦地岩画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自北而南排列着东西走向的17道山梁,16道山沟;自东向西排列着南北走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