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我国是最早记录岩画的国家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9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我国是最早记录岩画的国家,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岩画中,中国岩画以数量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著称。岩画专家

  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岩画中,中国岩画以数量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著称。岩画专家称,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国最早有关岩画的较为详实的文字记载至少比欧洲早了上千年,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记录岩画的国家。
   
  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祥石介绍说,欧洲最早有关岩画的文字记载,始于17世纪挪威的阿尔弗逊对瑞典岩画的记录。著名岩画专家盖山林考证提出,中国岩画的发现见之于古典文献是非常早的。在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的著作《韩非子》中就记录过凿刻脚印岩画的事。到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则是目前中国古书中有关岩画记载最早最为详实的一部。而在此之前的《史记》和在此以后的一些历史著作、地方志书中,也都有过零星的记载。
   
  据了解,《水经注》中所著录的岩画,有画的也有刻的,题材范围相当广泛。其中记载了宁夏贺兰山和内蒙古阴山西段的狼山地区的动物岩刻和蹄印岩刻,这一区域正是目前我国岩画发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水经注》中所记载的阴山岩画又被大量发现,都得益于这部著作所提供的线索和启发。
   
  李祥石介绍说,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近百年来我国对岩画的研究已远远落在欧洲的后面。近代中国岩画的研究,始于1915年黄仲琴教授对福建华安太溪仙子潭石刻的调查。而我国岩画的大量发现,则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事,包括先后对广西花山崖壁画、云南沧源岩画和内蒙古阴山岩画的发现和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岩画的发现则有了更大进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在宁夏、内蒙古、新疆等18个省区内约180多个县(旗)发现了岩画,延续时间大约从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直至近代。岩画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狩猎、放牧、房屋建筑、日常生活用品等,多方面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活面貌。
   
  李祥石说,根据岩画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及其所处的文化地区,岩画研究一般将我国岩画划分为北方、西南、东南三个系统,其中以内蒙古、宁夏、新疆为代表的北方岩画系统范围最大,数量最多,内容以人面像、人物活动及多种动物为主,表现了我国古代游牧先民的生活和环境,风格较为写实,技法大都是岩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宁夏成为“岩画主要地区”
岩画专家经考证研究认为,宁夏卫宁北山地区大麦地岩画带遗存数量惊人的史前岩画,是中国迄今惟一的“岩画主要地区”,其早期岩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万至3万年左右。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周兴华介绍说,大麦地坐落于黄河北岸的卫宁北山,这里属低山丘陵区,为红砂岩山体。以大麦地为代表的卫宁北山岩画带,约450平方公里,遗存有史前岩画10000个以上。其分布面积、总数、密度,均已达到世界“岩画主要地区”的国际标准。这一新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没有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的空白,给亚洲和世界新增了一个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从1986年至1991年,宁夏中卫地区的文物考古专家和文物工作者,在宁夏中卫卫宁北山通过大量实地调查考证,首次发现这里遗存有极为丰富的史前岩画。经初步研究整理,大麦地岩画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自北而南排列着东西走向的17道山梁,16道山沟;自东向西排列着南北走向...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二)
世界岩画时代常识汤教授将中国大麦地等北方草原岩画断代为公元前两千年以后至秦汉时期的作品,其根据有两条:第一条,汤说:“到目前为止,不仅是我国,而且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一处不可移动的刻凿岩画的年代可以被确认早到距今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第二条,汤说:“考虑到诸如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乃至中亚和整个欧亚草原大陆的同类岩画均属公元前两千年以后的作品,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唯独大麦地的岩画却可以早到距今16000年以前,这首先是个基本逻辑问题”。汤教授引以为据的以上两条理由,就是他将中国大麦地等北方草原岩画断代为公元前两千年以后至秦汉时期作品的“基本逻辑”。我们姑且不论汤教授对中国大麦地等北方草原岩画的断代是否正确,倒需要先看看他引以为据的上述两条根据是否真实可信。首先,看看汤所说的“整个世界范围内”到底有没有“一处不可移动的刻凿岩画的年代可以被确认早到距今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三)
上述考古文摘中的“峭壁上的雕刻”、“岩石遮蔽处”雕刻、“露天的岩刻”、“洞壁刻画”、“石刻”、“岩刻”、“线刻”、“刻画”、“凿刻”、“雕刻”、“打磨”岩画,均属不可移动的刻凿岩画。至于欧亚等大洲不可移动的彩绘岩画,经碳-14等科学手段测定,据今4万年至2万年的所在多多。彩绘技术和凿刻技术制作成的同类岩画图像的区分,一般说来,是由岩画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绘制材料来源、绘制技术工具和绘制习惯所致,并无制作时代早晚的区分。根据中外考古学家们提供的考古证据和研究结论,上述欧亚草原大陆上不可移动的刻凿岩画均遗存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中石器时代至公元前2000年以前(除个别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岩画),汤教授怎么能根据自己虚构的“中亚和整个欧亚草原大陆的同类岩画均属公元前两千年以后的作品”的伪学术证据,以之推论断定中国大麦地等北方草原岩画“均属公元前两千年以后”至“斯基泰或秦汉时期的匈奴人”的岩画呢...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五)
岩画主要地区常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岩画研究概况》说:“地区的选择,是为了确定‘主要地区’,所谓‘主要地区’,就是那里存在着的岩画,对于早期人类智能一致性的认识有着杰出的贡献。大多数的‘主要地区’,在小于1000平方公里地带之内,有着超过1万个图像。……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地区却很平均地分布着;没有一个大陆少于10个主要地区,也没有一个大陆超过40个主要地区。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出来的有140多个主要地区分布如下:非洲24个国家31个地区亚洲12个国家32个地区美洲13个国家39个地区欧洲14个国家31个地区大洋洲6个国家15个地区从这个分布情况看来,我们可以说,岩画的确是具有世界性广度的现象。”以上世界各国岩画“主要地区”的分布情况,阿纳蒂教授是按照他总结的“国际通行标准”统计出来的。有了这个“国际通行标准”,才能比较和确定岩画“主要地区”在各大洲、各国家的分布情况。汤教授怎么就能失口...
· 秦陇文化—岩画大观—大麦地岩画研究争议浅说(四)
对石器时代妇女小像的这种比较研究方法,各国学者都在沿用。据考古论著记载:1967年,来自丹麦、英国和美国的三支探险队进入阿拉伯半岛从事考古研究活动,使人们对于沙特阿拉伯以至整个中东地区的过去,开始有了一个比较科学地认识。在一个大面积的岩面上,至少有24个女人和10头动物。所有女人的都画得硕大,还戴着,腰很细而臀部却画得很大,有的女人穿着裙子,系着的腰带随风飘动。此类富于女性特征的形象,和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如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纳斯雕像和中东新石器时代的、约旦、伊拉克、伊朗出土的陶土女性人像都是极其相似的。前苏联的考古论著说: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的过渡阶段中,人的思维和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也发展起来了。这时出现了相当发达的几何形纹饰、大量的动物和妇女的圆雕、平雕和施彩雕像。旧石器时代的妇女小雕像在各国都有发现。全世界发现的妇女小雕像在一百件以上……某些学者把妇女雕像的流行与旧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