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古人遗址—水洞沟遗址与牛头化石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5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古人遗址—水洞沟遗址与牛头化石,水洞沟遗址牛头化石3万年前,在宁夏的水洞沟,绿色的湖水荡漾着粼粼

  

水洞沟遗址

  

牛头化石

  

  3万年前,在宁夏的水洞沟,绿色的湖水荡漾着粼粼波光,湖泊宽阔,水草丰茂,湖边布满一簇簇低矮的灌木,巨大的犀牛、野马、原始牛和活泼的羚羊正悠闲自得地啃食着嫩叶。远处的草原上,成群的驼鸟欢快地嬉戏……居住在这里的“水洞沟人”手持棍棒和石器,到湖边、草原狩猎。捕获到猎物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点上熊熊篝火,在火上烤食起来。年轻人披挂上用驼鸟蛋皮制成的圆形穿孔项饰和耳饰,跳起欢快的舞蹈……有一天,灾难突然降临了,连绵的暴雨使湖水骤然上涨,惊慌失措的水洞沟人来不及拿走工具,就匆忙地逃离了住地。后来,湖水和淤积的泥沙把这里的一切深深地掩埋。许多年后,洪水所带来的沉积物越积越厚,以至填塞了整个湖泊。多次的洪水泛滥,将掩埋湖泊的泥土冲刷出一条高约8米的断崖,在上游的一条小河仍不愿停息,终年流淌。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洞沟遗址。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银川市东南28公里,是我国众多旧石器文化遗址中极为罕见的可以与欧洲旧石器文化传统媲美的代表性遗址,它最早是由法国古生物和史前考古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于1923年发现并进行发掘的,此后又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有系统的发掘工作:

  1960年,中国和前苏联组建的中苏古生物考察队进行发掘;

  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文中先生带领的考察队进行发掘;

  1980年,宁夏博物馆和宁夏地质局联合组成发掘队进行发掘;

  2003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进行发掘;

  经过历次发掘,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石器,主要原料是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燧石等,采用“锤击法”、“砸击法”、“压制法”等方法制成,器物种类包括尖状器、刮削器、端刮器和少量的砍伐器。同时,在遗址中还发现有使用过的灰烬和磨石,这说明当时人类已经摆脱“茹毛饮血”的肉类生吃的状态而进入熟食阶段,并且在生产工具的制造上学会运用了磨制技术。此外,还有骨锥和鸵鸟蛋装饰品以及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其中一具牛头化石更是引人注目,它长129厘米,宽55厘米,高69厘米,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水洞沟被发掘出土。从它头部的尺寸,大家可以想象这头牛的身躯是多么的庞大!也可以想象,3万年以前的宁夏水洞沟,并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荒漠干涸的河床、砾石沙丘遍布的不毛之地,那时的自然景观,近似现在的热带地区,湖泊众多,草木繁盛。

  还有一个谜,就是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古生物化石的水洞沟古人类文明遗址,为什么经过多次的考古勘察,却没有发现一个完整的古人类遗骨的化石?近日,新一轮的考古勘察又开始了,也许能发掘出震惊学术界的秘密,我们期待着。

  总之,水洞沟遗址是远古人类生活繁衍、同自然界搏斗的历史见证。它蕴藏着的丰富而珍贵的考古资料,向人们展示了距今3万年前“宁夏人”生活的画卷。整个水洞沟遗址面积宽广,水洞沟文化在我国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处于一个很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对本地区乃至周围地区以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人遗址—水洞沟怀古
在时间的长河里,3万年只是短短一瞬,而就是在这瞬间,我们与远古的祖先神秘相遇了。在宁夏灵武的水洞沟,在离横城古渡不远的明代长城的南面崖壁上,感知着一种血脉的延续与张扬。抵达水洞沟已是黄昏,北方的大地苍凉如血,夕阳在不远处,水洞沟的每个角落被渐逝的阳光涂抹上大片大片的辉煌,一条由东向西的小河,把水洞沟遗址切割为南北两部分。我们的身影在光线里投射下细长的阴影,在这个充满神奇色彩与无穷魅力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前,思绪如潮水,与脚下闪烁着光芒的流水缓缓融合着,向远方流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去呢?●我们从哪里来●解放前,我国有三处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灵武的水洞沟即是其中之一。20世纪20年代,德国传教士肖特在水洞沟东5公里的横山堡一处冲沟的马兰黄土层中发现了一个披毛犀的头骨和一件石英石器。根据这个信息,1923年,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在水洞沟进行了第一次发掘。这次发掘面积为80多...
· 秦陇文化—古人遗址—古人类发祥地水洞沟遗址
这是地处宁夏灵武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洞沟旧石器文化遗址图为遗址西边的建设控制地带、相关地域建起了砖厂、围堰湖等,严重影响了水洞沟遗址的原有风貌靠近明长城边的水洞沟遗址剖面土层大块塌陷从黄河上游的横城古渡乘船东渡,登上岸就进入了宁夏灵武县境。抬眼望去,长城犹如一条匍匐在沙丘上的巨龙,透迤西下,消失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之中。这里接近鄂尔多斯台地的南部边缘。在长城西南、与长城并行的水洞沟北面的一处断崖,就是举世闻名的宁夏古人类文化发祥地——水洞沟遗址。水洞沟遗址,是远古人类生活繁衍,同自然界搏斗的历史见证。它以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考古资料,向人们展示了距今3万年前“宁夏人”是怎样生存的一幅生动的画卷。3万年以前的水洞沟,并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荒漠,干涸的河床,砾石沙丘遍布的不毛之地。那时的自然景观近似现在的热带地区,有宽阔的湖泊,绿色的湖水荡漾着粼粼的波光。岸边有一簇簇低矮的灌木,丰茂的水...
· 秦陇文化—古人遗址—水洞沟考古将揭开多种秘密
水洞沟人是否来自西方?此次考古提供新证据水洞沟里到底藏有多少秘密?在距1923年第一次考古发掘82年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于最近完成了第五次考古发掘,又揭开了许多新的秘密。水洞沟位于宁夏灵武市境内。这次发掘集中了旧石器考古学、古人类学等方面的十余位专家,是我国考古发掘现场集中专业人员最多、总体学位最高的一次田野考古。发掘揭露出5个文化层。各个文化层均有重要文物出土。五个文化层的发现,弥补了前几次发掘未对文化层进行精细划分的缺憾,为研究水洞沟文化的渊源找到了珍贵的材料。除了出土数量较大的动物骨骼外,还发掘出大量石器及其残件。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并没有发现人类遗骨。整个遗址也只于数年前在第一地点发现一小片古人类的头骨。据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研究员介绍,这次发掘得到了十分珍贵的信息。大量的沉积样品分析和大量出土标本研究可...
· 秦陇文化—古人遗址—寂寞清水营
万里长城二百关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抵达灵武清水营古城。这是一座已经被人们遗忘已久的长城关隘,它伫立于荒野中,长城继续在它的左右隐约蜿蜒着,秋天的微风在废弃的城墙上游荡。时值下午四五点钟,阳光已经开始倾斜了,那些散落的瓦砾和碎片,在光线的照射下,静静地流泻着昔日的光彩。作为曾经的长城沿线的重要防守关隘,今天的灵武清水营古城已经寂寞许久了。清水营堡是万里长城二百关之一,这万里长城二百关中,有2个清水营堡,都修建于明代。位于陕西省府谷县的清水营堡,和灵武清水营堡一样,都是黄土夯筑,但是府谷县的清水营堡多保存较好,而灵武清水营古城,仅存夯土城墙了。在巨大的堡里行走着,脚下是数不清的断裂的城砖,瓷器碎片,历史通过它们,给我们传递着当年清水营的繁盛。像宁夏众多的长城关隘一样,清水营古城已经失却了当年的雄姿,在荒野里,默默地以另一种方式为我们讲述那曾经凄美曾经荣光的历史。从防守关隘到“马市”明朝初期,政局...
· 秦陇文化—古人遗址—人类最早窑洞始于宁夏海原
窑洞是中国北方常见的居住形式。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许成向记者公布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海原县西安乡菜园村遗址的考察情况。经专家考证,人类最早的地下居住形式——窑洞始于宁夏海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着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和许成等考古工作者对海原县菜园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墓葬群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共清理房址13座、灰坑56座、墓葬121座、窑址1处,总计出土各类器物4000馀件,发现的房址分为窑洞式和半地穴式两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窑洞式房址面积达25平方米,周壁遍布5叶『壁灯』,表明其性质独特,可能为原始宗教建筑,距今约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考古工作者发现,经挖掘展露出的原始窖洞式房屋,不是在自然垂直的断崖上掏挖的横穴,而是在黄土地阶地的陡坡上人工削出一段断崖,然后向斜下掏挖而成。其中保存较完好的第三居地,由半圆形场院、长条形门道、过洞式门洞和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