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陇文化—大漠黄河—为什么说天下黄河富宁夏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为什么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川区,也叫宁夏平原,由银(川)吴(忠)平原,(中)卫(中)宁平原组成,以
宁夏川区,也叫宁夏平原,由银(川)吴(忠)平原,(中)卫(中)宁平原组成,以青铜峡水利枢纽为分界。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在自治区内奔流的黄河,从甘肃兰州东下,闯过两峡和黄土高原。迨进入中卫,河面渐宽,两岸经过水流多年冲刷,冲积成中卫平原。黄河抵中宁后,被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挡路。相传得大禹治水,引黄河水通过青铜峡峡谷向北流,进入宁夏腹地银川平原。秦、汉、唐时“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把平川变为“塞上江南”。流经宁夏五百多公里的黄河,描绘出一幅“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图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考证宁夏秦渠的成渠时代(一)
宁夏引黄灌溉设施创始于何时?清代中叶以前的文献史料,明确地说始于汉代,或含糊地说建于古代。截至目前从我们已经查阅到的资料看,成书于清道光六年(公元l826年)的《西夏书事》有秦家渠“相传创始于秦”的记载。一百年看的宁夏地方志《朔方道志》(成书于公元1926年)重提这一说法。1936年出版的《宁夏省水利专刊》在照引《朔方道志》说法的同时,该书编者之一的曹尚经又在书末著文指出:“试综阅宁夏现存之关于水利的各种典籍,及能找到的碑文图卷,就知道宁夏的水利事业,远肇于汉代武帝的时候。”1943年编撰的《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一方面引用“朔方道志”的说法,同时又指出秦渠建于秦代之说是“根据渠名之推测,及不确实之传言。”解放以后,秦渠建于秦代之说曾广泛流行。近年来,不少同志指出,该说缺乏史实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的开发应为汉代的事1。但有些同志仍坚持秦渠始建于秦代之说2。对此,我们愿再一次阐明自己的观点,以...
·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考证宁夏秦渠的成渠时代(四)
附注:1参见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史稿》编写组:《中国水利史稿》上册,1979年,水利电力出版社;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史述要》编写组:《黄河水利史述要》,l982年,水利出版社;汪一鸣:“试论宁夏秦渠的成渠年代”,《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l981年第4期;卢德明:“关于宁夏引黄灌溉创始年代问题”,《宁夏水利科技》水利史志专辑(一),1983年第l期。2参见田尚:“试论‘塞北江南’宁夏平原引黄灌区的形成”《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4期;冯并:《塞上明珠朔(“秦汉古渠话源头”一节),198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3所谓“朔方”。当时有两种涵义,一是指朔方郡(今内蒙古包头以西后套地区)而言,一是泛指朔方刺史部(下辖》方、五原、上郡、安定、北地等郡,当时宁夏河套平原大部分属北地郡,小部分属安定郡)所属广阔地区,由上下文分析,这里当指朔方郡。令居即今甘肃兰州永登附近...
·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考证宁夏秦渠的成渠时代(二)
公元六世纪初叶成书的地理名著《水经注》,除了指出宁夏河套平原上原有引黄渠道,“河水历峡(指上河峡,或称青山峡,即今青铜峡)北注,枝分东出……所在分裂,以溉田圃”,同时还说明“河水又迳典农城东,世谓之胡城。又北迳上河城东,世谓之城汉。薛瓒曰:“上河在西河富平县”,即此也,冯参为上河农都尉所治也。河水又北迳典农城东,俗名之为吕城,皆参所屯,以事农甿。”14据《汉书·叙传》及《汉书·冯奉世传》,则班况、冯参曾先后任上河农都尉,管理当地灌溉农业,其时代可推至汉成帝初年(公元前32年)。又据《居延汉简》(二一四、三三),元帝时,由于内地人民困乏,曾调边郡十一农都尉之余谷以自给,这其中当包括上河农都尉在内。15可见设置农都尉的时间可能更早些。凡此都清楚反映了这里的引黄灌溉农业始于前汉。《旧唐书》、《新唐书》记载了宁夏河套的汉、御史、尚书、光禄、七级等渠名,并说明其为“废塞岁久”的古渠。16旧志还明确指...
·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考证宁夏秦渠的成渠时代(三)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河套地区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有属于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前套(土默特川)和鄂尔多斯东部高平原,现代年降水量250~400毫米,干燥度l.5~2.0,其中大青山山前平原潜水丰富;有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的陕北高原,现代年降水量可达350~450毫米,干燥度l.25~1.50。这两个地区不少平原、谷地可以发展旱地农业,虽然因春旱严重,无霜期短,收成不稳定,而且耕垦后很容易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但这些地区的种植业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毕竟尚可有一定收成。西部为属于温带干旱地区的内蒙古后套、鄂尔多斯西部高平原和宁夏河套,现代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上下,干燥度大于2,且降水年际间、季节间变化大,其气候比陕北、前套更加干旱,一般地说,在无灌溉的条件下发展种植业确很困难。27秦代末期,蒙恬所率大军之所以“居上郡”,28一是因为当时匈奴主要活动于阴山南北,上郡处于关中北上朔方、五原郡的交造要道...
·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宁夏历史上生态环境演变(一)
以2000年以前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引用权威结论,权威数据,围绕宁夏气候变迁与生态环境演变的主题,经过大量相关史料、考古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简洁而系统地概括了宁夏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生态环境演变的事实,阐述了影响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因素,总结、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一个侧面为自治区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再造秀美山川,提供历史依据和对策参考。一、历史时期的生态环境气候冷暖、干湿交替演变,对宁夏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宁夏基本上是农牧业交错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牧业迅速发展,反之,气候变干变冷,农业衰退。干凉气候对草场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仍能够发展畜牧业。根据宁夏考古资料,仰韶文化到殷墟时期气候温暖,当时地表有很多河湖沼泽和大片草甸,沿河有乔灌林丛,河边、湖畔滩地上活动着成群的野驴、野牛、野猪、羚羊、犀牛,较干旱处有驼鸟的踪迹。灵武水洞沟一带,温带落叶、阔叶树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