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西夏法制地理—西夏人的婚丧制度研究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8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西夏法制地理—西夏人的婚丧制度研究,婚姻制度党项早期的婚姻,《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

  婚姻制度

  党项早期的婚姻,《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妇。淫秽烝亵,诸夷中最为甚,然不婚同姓。”内迁后受汉族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买卖婚姻成为主导。西夏文献现了“婚价”一词。《番汉合时掌中珠》关于婚姻过程的记述:“男女长大,遣将媒人,诸处为婚,索与妻眷。室女长大,嫁与他人,送与□房,亲家翁亲家母,并诸亲戚,尽皆聚集。儿女了毕,方得心定。”已与汉族婚俗毫无二致。但也存在青年男女婚前自由的遗风,如《西夏纪事本末》载:“凡育女稍长,靡由媒妁,暗有期会,家不之问。情之至者,必相挈奔逸于山岩掩映之处,并首而卧,绅带置头,各悉力紧之,倏忽双毙。一族方率亲属寻焉。见不哭,谓男女之乐,何足悲悼?用采缯都包其身,外裹之以毡。椎牛设祭。乃以其草密加缠束,然后择峻岭,架木为高丈,呼为‘女栅’,迁尸于上,云于飞升天也。二族于其下击鼓饮酒,尽日而散。”

  西夏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多妻与纳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在贵州富豪与统治阶级中。如汉文史书记载德明“娶三姓”,元昊“凡五娶”。仁宗时晋王察哥“年已七十,犹姬妾充下陈”。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在西夏也是比较普遍的。有关西夏的婚姻制度在《天盛律令》中已有系统而全面的规定。除散见于各卷条文中的有关婚姻方面内容外,第八卷专设《为婚门》,共列出30条婚姻方面的专门规定:如结婚年龄规定:女子十三以上始得为婚;自订婚之日起三年内当完婚。婚姻条件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订婚约,规定婚价及女子嫁妆内容;婚姻的离异有“七出”与和离;对违律婚姻,如同姓结婚、良贱婚配、抢亲、一女二嫁、改嫁都规定了处罚条例。

  丧葬制度

  党项人本实行火葬。《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死则焚尸,名为火葬。”但仍要建坟墓。西夏文诗歌中有“弥药(指党项人)祖坟白河上”的诗句。党项迁居西北,史书记载李继迁“寻葬其祖于红石峡,障水别流,凿石为穴。既葬,引水其上,后人莫知其处。”可知其时行土葬,至西夏建国前后,历代帝王都实行土葬。宁夏银川贺兰山麓的西夏皇帝陵园,据史书记载,“其制度仿宋巩县宋陵而作。”据《宋史·夏国传》记载,从继迁起,经德明、元昊、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祐到安全,这九个皇帝的陵墓分别命名为:裕、嘉、泰、安、献、显、寿、庄、康陵。经多年的考古发掘,从西夏陵墓的形制和规模及残存文物来看,基本上是效法唐、宋王朝封建陵墓制度的。

  甘肃武威西效林场曾发现西夏天庆年间(1194-1201年)的西夏砖室墓。男墓主人分别为略司兼安排官口西处都案刘仲达和略司都案刘德仁。葬具有木缘塔,未发现骨灰。刘仲达墓题记所记“灵匣”,应是装骨灰之用。这两个墓似应为火葬墓。两墓记都记男女主人实行合葬之事。武威西郊发现一座完整的西夏砖室合葬墓,墓室为长方形,长一百二十三厘米,宽九十七厘米,拱形券顶,平砖铺地。墓中两具灵骨匣为寿棺状,前案头正面竖写墨书西夏文字,记墓主独生子为其母所供葬。随葬品朱书木牍汉文书主人用银帛购置墓地及四至等情。纪年月日为“维大夏乾祐廿三年(1192年)岁次□二月二十九日壬寅宜祭主男窦依”。墓中还出土木桌、木椅、供器、酒壶、盏托等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西夏法制地理—西夏人的衣、食、住、行研究
衣饰早期的党项人“服裘褐,披毡以为上饰”,内迁后,穿着仍以“皮毛”为主。靠近汉族居住区或与汉族杂居的党项人多仿汉人服饰,使用布料和缯帛、绸缎制作衣服。元昊继位之前虽对党项人改“皮毛”为“锦绮”的服饰不满,但他在继承王位后,也对党项服饰进行了改革,除保持本族一些特色外,仍脱不掉中原服饰的窠臼。《宋史·夏国传》载:元昊“始衣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并规定官员与民庶服饰“文资则幞头、鞾笏、紫衣、绯衣;武职则冠金帖起云镂冠,银贴间金镂冠、黑漆冠,衣紫旋襕,金漆银束带,垂蹀躞,佩解结锥、短刀、弓矢韣,马乘鲵皮鞍,垂红缨,打跨钹拂。便服则紫皂地绣盘毬子花旋襕、束带。民庶青绿,以别贵贱。”莫高窟第409窟西夏供养人及榆林窟第2、第29窟男女供养人、官员、僮仆的服饰可与史书记载相印证。西夏服饰种类繁多,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杂字》中,列“男服”二十六种,“女服”十九种。《番汉合时掌中珠》记载西夏...
· 秦陇文化—西夏法制地理—西夏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西夏除沙漠戈壁外是多山地区。境内较大的山脉有贺兰山、祁连山、横山及天都山地区。贺兰山又名阿拉善山,大致呈南北走向,延伸二百余公里,东西宽二十至六十公里,海拔一般在二千至三千米之间,主峰达三千五百五十六米。“山有树木青白,望如蛟马,北人呼蛟为贺兰”。西夏时该山“冬夏降雪,有种种林丛,树、]果、芜荑及药草,藏有虎、豹、鹿、獐,挡风蔽众”。生态环境良好,山麓有耐旱灌木与杂草,为良好的天然牧场。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之南,海拔在四千米以上,终年积雪,山间形成的冰川融合汇聚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浸灌着河西走廊与流经的沙漠绿洲。“在张掖、酒泉二界上,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祁连山分支焉支山,又名删丹山,在甘州山丹“县南五十里,东西一百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汉代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 秦陇文化—西夏法制地理—西夏朔源与党项族的兴起
一、党项族的来源与变迁党项,本西羌诸部之一,又称党项羌。党项之名是他称。通常是汉人对他的称谓。唐代北方其它民族则有不同称谓,如等族则称之为“唐古特”(Tangut),吐蕃(藏族)称之为“弥药”(Minyag),据党项建国后创制的西夏文字文献记载,“弥药”又是党项人的自称。党项各种称谓的含义,史籍无考,至今尚无定说。从语音上,丁绣认为“党项”即“宕昌”,与藏语高寒旷野之意音近;王静如则疑“党”即上古音“羌”之讹,加“ut”为复数,故汉人称之为“党项”(唐古特);从语义上,日本寺本婉雅、青本文教认为“党项”有藏语“广阔草原”或野蛮人的原野之意,西田龙雄因以党项自称“弥药”,认为有“黑色的党项”的意思。大约在6世纪后期(南北朝时期),党项人已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古称析支的地方。后来逐步扩展势力范围,到唐代时分布地区:“东至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北),西接叶护(今新疆自治区境),南杂春桑、迷...
· 秦陇文化—西夏法制地理—海原县的西夏古城西安古城
在海原,西安这个地名常会引起初来这里的外地人的误会。海原人所说的西安,也是一座古城,但不是陕西的省会西安,而是海原县境内,一座经历了近千年历史风雨的———西安古城西安古城里,还有多少秘密?2004年12月7日,在原海原县文管所所长李进兴的陪同下,我们踏上了去“西安州”的路,海原当地人多年来习惯了叫它古城子。没有人知道这是座在西夏历史上扮演了“南都”角色的古城。更多的人不知道:这里出了西夏崇宗的皇妃和海原历史上西夏第一个宰相,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汉族人在党项人建立的王朝担任最高职务。如今,它寂然地躺在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城西北,是西夏时期所筑建的古城中保护得最好的一座古城。1920年海原的“环球大震”,使方圆上百公里的土木建筑几乎全毁为平地,惟有这坐古城依然屹立在历史的视野中。城墙边五铢钱的发现,使这里的建城历史有可能要提前近1000年,它或许是汉代建筑而不是史书上记载的宋朝建筑。根本不生产竹子的...
· 秦陇文化—西夏法制地理—西夏学产生的标志黑城的重大发现
如果说,“西夏碑”的发现与中外学者对西夏文字的判定,是西夏学的启蒙阶段的话:那么,20世纪初,西夏考古在黑城的重大发现,则是西夏学产生的标志。黑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南,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故址。20世纪初,俄人科兹洛夫、英人斯坦因先后在这里盗掘;30年代前后,中瑞(典)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此考察和发掘;建国后,甘肃、内蒙古文物部门,多次在这里调查和发掘。上述各方,每次调查和发掘,均有所获,而科兹洛夫的发掘,所获文物最多,特别是西夏文文书,对西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兹洛夫率领的俄国地理学会蒙古四川探险队,于1908年3月、1909年5月先后两次在这里发掘。在所获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是一批西夏文刻本和写本、还有汉文、藏文、回鹘文、文和波斯文的文书。科兹洛夫写到,他在一座塔中,“找到三本书,约三十本珍奇的西夏原件”。在另一座有僧人骨骸的塔中,是“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卷子和手稿,可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