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回族语言文字—习俗的发展演变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1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回族语言文字—习俗的发展演变,回族由于历史的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基本上使用汉语言文字。但回族在本民族

  回族由于历史的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基本上使用汉语言文字。但回族在本民族内部交际时,特别是在举行有关宗教仪式、经堂教育和交流思想当中,仍有其本民族的一些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所以,笔者也把它作为回族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概述。

  回族语言文字习俗的发展演变

  早在唐、宋时期,从波斯、阿拉伯等国来华贸易的穆斯林商人,他们生活在广州、泉州、扬州、杭州、长安等城市,把自己原来的波斯、阿拉伯语等语言自然而然地带到了中国。代岳珂在《程史》中写穆斯林“称谓聱牙”,刻的“异书”“如篆籀”,就是指讲的阿拉伯语,刻的阿拉伯文。《天下郡国利病书》载:“自唐设结好使于广州,自是商人立户,迄宋不绝。诡服殊音,多流寓海滨湾泊之地,筑石联城,以长子孙。”从此可以看出,当时来华贸易的穆斯林商人确系操着“殊音”。
  元代,由于成吉思汗西征,大批的波斯、阿拉伯、中亚人被迁徙到中国来,且分布在全国城乡各地。其政治地位也比较高,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当时朝廷专门设立了“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监”这样一种学习研究回回语言文字的机构,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徐霆的《黑鞑事略》把当时元朝通行波斯文称作“回回字”。
  据《泉州教石刻》元代遗留下的石碑载,上面刻有阿拉伯文字,说明当时阿拉伯文流行也很广。元代陶宗议在《南村辍耕录?嘲回回》一节中,也记载了回回语言“阿剌,其语也”。通过上述文献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元代的开放政策,回回人不但讲阿拉伯语、波斯语,朝廷还为回族使用阿拉伯和波斯语言文字提供了有利条件。直到元末明初,虽然有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的上层回族人士,为了仕进,学习汉语,但在整个回族内部,主要还是使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这一时期,在回族当中还出现了阿汉对照的各种公文、门牌等。明代在“四夷馆”和“会同馆”内专设“回回馆”。明朝后期至清王朝,对外实行封闭政策,对内特别是对回族实行了强制性的汉化政策,不准回族内部相互通婚,不准启用回回姓氏,回族语言自然也受到限制。如安徽巡抚鲁国华向皇帝告御状,说内地回民“异言异
服”,请求取缔。清王朝还采取措施,强迫回族迁徙,与汉族杂居、通婚。这样使回族语言逐渐衰落,而因逼迫和交际需要学习汉语的越来越多,最后以汉语为回族的共同语。现在只有海南岛三亚市羊栏区回辉乡和回新乡的四千三百多回民,除了会讲汉语海南话和广州话以外,在本民族内部仍保留着一种跟国内任何民族都不一样的语言,暂定名为“回辉语”。这种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语法跟汉藏语系语言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至今已保持了数百年。除此以外,现在全国各地的回民都讲汉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回族语言文字—回族传统和生活常用语(一)
回族由于历史多种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时至今日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使用中文文字。但这并不能说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回族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大量波斯语、阿拉伯语等外来语的使用;二是独特含义的生活用语的使用;三是若干方言土语的使用。以上构成了回族语言的显著特色。回族内部使用的这些语言,历久不衰,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境外的回族(东干)更是有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字,我们要尊重它的存在,像尊重这个民族一样去尊重她的语言。回族内部语言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她的存大与、生活、生产、民俗等等密切相连。尊重她的内部语言的存在,也是尊重这个民族。回族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历史唐、宋时期,从波斯、阿拉伯等地来华贸易的商人,他们生活在广州、泉州、扬州、杭州、长安等城市,把自己原来的波斯、阿拉伯语等语言自然而然地带到了中国。代岳珂在《程史》中写“称谓聱牙”,刻的“异书”“如篆籀”,就是指讲的阿拉伯语,刻的阿拉伯文。《天下郡...
· 秦陇文化—回族语言文字—回族传统和生活常用语(二)
色俩目:平安、您好色瓦布:赏赐、谢谢。色瓦尔:功德,对有惠自己的人的称诵沙罕尔:求施舍用语闪白:星期六。舍散:施舍书克兰:谢谢数迷:倒霉、不顺利。绥法提:品质、质量。遂拉妥:桥塔布:运亡人的轿状器具塔布匣子:抬亡人尸体的木制匣子,上覆绿色幔帐台克迪尔:命运泰思塔尔:缠头巾讨白:忏悔瓦吉布:当然瓦直布:当然温麦:人民、民族沃尔兹:劝戒。乌巴里:可怜乌巴利克:祝贺。乌斯塔塔:老师。希勒木:宽容。乡老:帮助学董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小净:洗脸、肘、手和脚;斜闪白:星期二。逊乃:割礼夭目里给亚麦提:世界末日耶提目:孤儿叶勒合姆安拉胡:愿主慈悯你伊卜哈目:拇指伊布涅斯:魔鬼伊合桑:善良的行为。伊玛目:领袖依扎布:婚书以思卡脱:赦罪。因散:人类因沙安拉:托靠主。营干:作为无巴里:可怜无常:死亡。如,伍思脱:小指阿卜带子:小净。阿丹:亚当阿德里:正直"、"公道"、"正义"阿格力:"智慧"、"智力"阿给白:"结...
· 秦陇文化—回族武术—武术习俗
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自古以来,凡回民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如唐代以来,回民定居的西安,武术习俗未间断过,过去无论老幼,练武风尚很浓。他们每天在做完晨礼之后和晚上吃过饭后,“齐集寺院,弹腿打拳,玩枪弄棒,切磋琢磨,互试比赛”。南方回民也多好武和擅长武术,保持着回回民族的特色。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民更是酷爱武术,世世代代相传。回民为什么好武呢?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回族崇拜的教领袖穆罕默德勇武并精于剑术。《穆罕默德的宝剑》一书,在广大回族人民群众中早巳传播很广,并有不少模仿练习者。穆罕默德还曾经给勇士哈立得赐名“安拉之剑”。回族人由于严格遵守穆圣的言行,因此,回族群众认为练武功自卫是“逊乃提”,是圣行。第二,回族人由于是从中亚等地来中国的,其祖先系外来人,后来“大分散、小集中”在全国各地,元朝回族人被编入“探马赤军”,为适应战争的需要经常练习骑马射箭,使枪...
· 秦陇文化—回族艺术—民间舞乐习俗
回族由于宗教等原因,不善歌舞,但在民间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小乐器及少量的民间乐舞。(一)回族民乐回族民乐乐器有一种是口弦。口弦是回族姑娘特别喜爱的一种民间小乐器,俗称“口琴子”或“口衔子”。口弦有两种,一种是铁制的,一种是竹制的。铁口弦在其他民族当中也有,竹口弦在回族姑娘中较多。竹口弦,顾名思义是用竹子削的,看起来简单,但做时颇讲究工艺。一般好的口弦,都是把竹子选来,切成长五寸左右的若干根,放到油锅里炸一下,然后拿出来用刀精心去削。这样做龅目谙遥凉饣崾的陀茫灰灼屏眩淮有Ч峡矗袅渴手校宕嗳岷汀?回族姑娘制作的竹口弦,弦身一般都是三寸长,一头小,奏时左手捏住弦尖,将舌簧的一端轻轻含入双唇间,右手中指和拇指挽住另一端丝穗子,均匀地扯动,使口弦簧产生一种“咕咕咚、咕咕咚”的具有特殊魅力的声音。口弦,没有什么明显的音调,主要是姑娘通过口形、气力、节奏等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回族姑娘一...
· 秦陇文化—回族武术—民间体育习俗
回族在民间除了参加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等多种体育活动外,主要喜欢参加具有回族特点的踏脚、木球、方棋、掼牛等体育活动。(一)踏脚踏脚是回族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流行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据该县园子村回族老人转述祖辈口碑介绍,踏脚活动早在唐朝中叶,由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通过陆海两路来华贸易带入。这些回族先民当时居住在我国的长安等地,以后娶妻生子,世代定居,成为回族形成的一个部分。清朝统治年间,因西北回民起义,清政府回族人民,居住在长安、渭南等地的一部分回民被迫迁入宁夏泾源县,踏脚活动由此带人并代代相传至今。踏脚是一项既可娱乐,又可健身、自卫的活动,受到回族群众的喜爱。在泾源县园子村,从小孩到老汉,每逢农闲时节,都要聚集到一起进行热闹的踏脚活动。踏脚即像踢足球一样,用脚不用手。可一人对一人,也可二人对四人等。双方对踏时,靠灵活机智,技艺娴熟,你踏我闪,你攻我守。其基本的动作是平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