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蒙古族:蒙古包与贺新包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7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蒙古族:蒙古包与贺新包,蒙古包蒙古族牧民生活、休息、起居的场所,圆形穹顶,便于拆迁和架立,抵御烈

  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生活、休息、起居的场所,圆形穹顶,便于拆迁和架立,抵御烈日抗寒性能很强,冬暖夏凉,宜于游牧生活。
  结构:蒙古包高约 2 米多,直径约 5 米,主要有“哈那”〈支架〉、“哈拉茨”〈天窗〉、“窝尼”〈连接天窗和支架的木杆〉、“巳哈那”〈柱〉、“吾德”〈门〉和毡片组成。
  支立:在选定的地点竖起柱、支架和门,使其呈圆形,然后以木杆连起天窗和支架,使整个框架形状如同张开之伞,再在四周及顶部外面盖以白毛毡片,用绳带缚定。包门则用周边镶着富有民族特色花纹的毡片当帘。包门一般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
  布置:正中上方摆着箱子,箱子上面供佛,左右两边靠支架处放置柜子、衣物、粮食之类,上面覆以华丽的棉丝织品或壁毯。靠门的右侧放有活动的木制碗架、炊具及酥油桶和挤奶桶等。包中央是锅灶,上方和两侧铺着长方形的地毯或镶边的白羊毛毯。
贺新包
  如果某家要架立新的蒙古包,远近的亲友都会赶来祝贺,主人设宴招待。席间,前来祝贺的人说祝赞之词。词中,盛赞天窗、支架、柱子、木杆的华美、结实,毡片的坚固、珍贵、白亮,包内用具的珍贵、精致……总之,大者如天窗、支架等,小者如绳子、门子口等无不以形象而夸张的溢美之词给予极力的赞扬,祝福主人生活幸福,牲畜满草原。
庄廓及房屋
  农业区的蒙古族的居住方式与农业区的其他民族一样,都住在四面有围墙的庄廓院内,其房屋结构、室内摆设也是相同的。其显著之处在于:因信仰佛教,院内有煨桑台,立有嘛呢杆,上挂“达日齐格”〈经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香包
香包是一种起源于汉代的节令玩具,流传至今。古时候,每逢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驱病祁福。关中的端午节,最讲究的是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片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每过农历三月,妇女们就开始制作香包了。香包的样式很多,有花果形、蔬菜形、飞禽走兽形等。色彩鲜艳,造型逼真。相传远古人狩猎的时候为避免毒虫伤害,在身边装些草药包。又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当时秦楚相连,秦人出于同情怀念,按照屈原生前喜爱芳草香料的夙愿,做香包戴在身上。戴香包是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葫芦头、鸡腰子等型大、药多、香味浓的香包。成年人则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
· 浅析蒙古包与哈萨包
我那篇《你知道“敖包”为何物吗?》在博客上公布后,有两位读者朋友在评论中说:“在读你文章之前,我一直以为‘敖包’就是牧民住的蒙古包。”前些日子又不记得从哪里看到一篇记叙在新疆旅游到哈萨克族牧民家里作客的文章,说到“住在哈萨克族牧民蒙古包里与哈萨克族兄弟一起饮酒、喝奶茶”的体验。从中发现,许多人对蒙古包并不了解。这位作者提到的蒙古包其实不是蒙古包,而是哈萨克包。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有藏、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这些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牛羊为生的民族,游牧到哪里,就把住房搬到哪里,由于需要频繁地搬家,住房就必须是能够随意移动的活动房,古代称这种住房为“穹庐”、“毡帐”等,俗称“毡房”、“帐房”等。蒙古包就是最为知名的草原牧民的住房,而形似于蒙古包的哈萨克族人住的轻便而简易散毡房(又称哈萨包),往往也因为蒙古包的影响广、知名度大,而被人认为是蒙古包以致张冠李戴。笔者曾经到过新疆和内蒙,并分别进...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巴州别具一格的蒙古包
巴音郭楞的蒙古包高大、坚挺、华丽,比起内蒙古的蒙古包,直径大1米,高半米至1米不等,这是由于他们在伏尔加河两岸游牧时,吸收了当地俄罗斯人把房子盖得特别高大的习俗,而且比起现在伏尔加河两岸和内蒙古的蒙古包在内部构造上要密匝、坚固的多,这是因为中国西部风沙大,蒙古包梁椽檩榫要坚固耐用,才不致于被风吹倒,再则比起其它地域的蒙古包更加绚丽华贵,这是接受巴音郭楞各民族的优秀传统,喜欢把居室装饰成花的世界,顶有悬花,壁有围花,窗有绣花,门有插花,爱美似乎是巴音郭楞各族人民生活的主色调。巴音郭楞蒙古包,上为木制伞状的顶架,用绳子拴上粗约3~8厘米的木橛固定,二十余根木橛要打入草地1米以下,木橛间距40厘米左右,几十根粗约1.5~2厘米的木棍又插入地下30厘米围成一圈。木棍间距8~10厘米,绑在圈架上和顶架上,安上门框和大门,门约1.8~2米高,1圈围芨芨草帘和围壁、屋架即成,内外捆上围毡,里边挂上漂亮的...
· 蒙古包
制造图解第一步:搭建墙的骨架和加上门框第二步:搭建屋顶的骨架第三步:在屋顶的骨架上加上中央的通风口第四步:加上屋顶内侧的防水层第五步:在屋顶和墙壁的骨架上盖上内层的羊毛毯第六步:最后在最外层盖上布料外形结构呈圆形,有大也有小,但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由网状编壁哈那、条木楞子乌尼、圆形天窗和门等构成,外面蒙上毡子,再用鬃毛绳子勒紧即可。蒙古包规格的大小,是由每顶包所用编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长2米多)的数量来决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普通牧民一般多住6至8扇编壁的。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先选好地形,铺好地盘,然后竖立包门、支架编壁、系内围带、支撑木圆顶、安插椽子、铺盖内层毡、围编壁毡、蒙包顶衬毡、覆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挂天窗帘、围编壁底部围毡,最后用毛绳勒紧系牢即可。内部结构用于观光的砖构蒙古包模型住房蒙古包的内部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包内中央为烹调...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燎干”古传习新考
“燎干”,是盛行于我国北方许多农村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但源于何时,原始的讲究出于何意,后来的演变有什么内涵和外延,却是众说纷纭,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研究和考证它,挖掘并整理它,有益于更加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这一传统习俗的积极意义,激励我们不断的开拓进取。“燎干”又称“炼干”和“跳平火”。在我国北方多数农村,每年的正月三十日,家家门前都要柴火高垒,待到傍晚时分,各家先后点燃门前的柴火,顿时烈焰腾空,照得全村通明。这时,男女青年,你来我往,从火堆上纷纷跳过,真是龙腾虎跃、生动活泼。老年人和小孩子们,则在一旁围观,喝彩鼓励,其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尉为壮观。整个“燎干”活动全过程所用的时间,以所堆放的柴火燃尽为止,一般约十至二十分钟。别看这一活动时间不长,但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结束,还有着不少的名堂哩。这些名堂,各地略有差异,但大体相同。至今白水,长安等地此俗仍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