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伏羲文化—伏羲文化及其精神实质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7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伏羲文化—伏羲文化及其精神实质,   追寻我们民族的根,有几个伟大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他们就是“三皇”—伏羲、神

    追寻我们民族的根,有几个伟大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他们就是“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位居“三皇”之首,中华文明史上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如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创乐器等都附着在伏羲身上,因此伏羲也就成了文化的化身,古往今来被尊称为“人文始祖”,民间称“人宗爷”或“人祖爷”。当然,现代意义上伏羲文化内涵更加广泛,凡和伏羲事迹相关的事或物,诸如祠庙遗迹、民情风俗、轶闻传说、史籍记录等都属于伏羲文化范畴。

    关于伏羲的传说至迟在春秋战国之时即口传心授,长久流传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秦汉以降,伏羲开天辟地第一帝的地位确立,其事迹及相应的文化通过三个层面传播:其一,典籍传承层面,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代不绝书;其二,图像传承层面,伏羲女娲交尾像被广泛采用,频频出现在墓室雕刻、建筑物彩绘、工艺品加工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其三,祭祀传承层面,从官方到民间都是设祠祭祀,绵延不绝。由此,形成了内容博大的伏羲文化,而对伏羲的钦崇自然而然成了几千年来信仰民俗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尽管伏羲的形象或事迹被传说和神话缠绕,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以及功业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的身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具体而言:

    一、伏羲氏是中华人文始祖。纵观史籍,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礼·۬含文嘉》为伏羲、燧人、神农;②《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③《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④《白虎通》为伏羲、神农、共工;⑤《世经》为伏羲、神农、黄帝。西汉以后第⑤说占统治地位,如《帝王世纪》即继承此说。排比这五种“三皇说”即可得出两点结论:其一,不论是那一种“三皇说”,其中都有伏羲;其二,不论是那一种“三皇说”,伏羲都位居第一,居三皇之首。追根溯源,以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伏羲非凡的功绩使然,特殊的贡献使然。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造书契……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犹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以及功业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代表了一个时代,尽管对伏羲时代的定位也是众说纷纭,但是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退一步说,即使伏羲本身就是神话,但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伏羲的神话是最古老的神话。王剑先生在《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确认》一文中指出:“因此,对中华民族先祖的认识,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他在历史上未必确有其人,可能是一个神话人物,甚至可能是来源于一个观念,但他的身上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基因。他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在他身上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血缘和民族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 本此,伏羲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的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文明战胜愚昧的标志,其人文初祖的地位不容置疑,正《汉书·古今人表》所谓“上上圣人”,李燕杰先生《伏羲人祖礼赞》言:“伏羲氏作为人祖,是神话?是传说?还是历史?如果是神话,这种神话,显示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如果是传说,这种传说,留下口头相传中最美好的篇章。如果是历史,这段历史,更记录了我们先祖的光辉业绩。从神话、传说、历史中,我们深深感到伏羲氏是人文之祖,智慧之灵,教化之圣,铸魂之师。”

    二、伏羲代表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伏羲是人祖,伏羲形象始终和龙紧密相关。如战国楚帛书就有“故有龙雹戏(即伏羲),出自雷泽……”说法,再加《太平御览》引《帝系谱》说:“伏羲人头蛇身(即龙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此类记述包含着一条远古文化信息——即伏羲部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三皇五帝之中,也只有伏羲是人首蛇(龙)身的,其实质便是伏羲就是中华祖龙。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许多地方原始文化遗址都发现了龙文物,如河南濮阳的蚌塑龙、红山文化遗址的碧玉龙和黄玉龙,这些文物可将崇拜龙的历史推进到6000年以前。更有学者声称,民间藏有8000千年前的龙文物。从而可映证,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神,华夏先民在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龙图腾始终是最显亮的旗帜。伏羲而下,炎帝神农、勾芒、共工、祝融、轩辕黄帝等远古文化英雄都继承了龙图腾。三皇五帝一脉相承,他们创造的文化与龙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从而龙也就成为中华文化内涵博大、最富有魅力的形象。正如闻一多先生《伏羲考》所言:“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建立国的象征。” 其实,从更大的范围而言,从物质世界到精神天地,从上层文化到民间习尚,龙无所不在,中华大地几乎是龙的世界。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龙完完全全走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其形象威武雄壮,团结强大,成为中华文化最伟大的标识。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龙有着不同替代的牢固地位。无论何时何地,“龙的传人”这一口号始终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团结奋进的“粘合剂”。有一句歌词唱得好:“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三、以八卦为基础的《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在赞颂伏羲的匾联上,“一画开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匾联之一,所谓“一画开天”就其实质,即伏羲在质朴、简易、无框框条条局限的原始思维状态下不断探索,在凡人俗事背后找到了一个思维的制高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层次考察,从而感悟到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阴”和“阳”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并用八卦这种特殊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打开人们认识世界的闸门。以八卦为基础,另一圣人周文王将其两两相叠推演成六十四卦,又得三百八十四爻,卦卦相通,爻爻相应,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涵容了宇宙万物的真理,奠定了天、地、人三才大道的完整系统,从而构筑了博大精深的《周易》。《周易》历来被奉为六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柱,众多哲人学者推演说解就形成了易学。易学作为中国人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基本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三个方面是从大处着眼的,如果细化论述,则伏羲文化的精神实质还可表述为:①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②兼容并包的协作精神;③百折不绕的奋斗精神。伏羲和伏羲时代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伏羲的精神仍涌动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历朝历代对伏羲的崇拜,其实就是对文明和进步的礼赞,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对无私奉献者的感恩,这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富强和谐国家的时代精神是相一致的,也无疑会对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王剑《论中华民族共同先祖的确认》,载《伏羲文化论丛》,第24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②李燕杰《伏羲人祖礼赞》,载《三皇之首太昊伏羲》,第5页,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③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22页,三联书店198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伏羲文化—伏羲庙
伏羲庙:创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座落在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北。该庙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布局严谨规则,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坊、亭、庑、殿疏密有致,布局对称,主体建筑前后排列在主轴线上。1、牌坊原有三座,即“开天明道”,“继天立极”,“开物成务”牌坊。“开天明道“牌坊在大门前,处台基之上。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创建。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秦知州李宏邀进京见回任的西宁道杨应琚书“开天明道”匾以更替已佚失的“太昊宫”匾。嘉庆十年至十二年(公元1805~1807年)间重修,并对“开天明道”匾重新翻刻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之间得修。牌坊通高11米,面阔3间计划10米;檐楼三架,两级庑殿顶,累经重建,依旧呈明代建筑风格。“继天立极”牌坊和“开物成务”牌坊,在台基前当街。前者在东,后者在西,跨街而建,两厢对峙。东牌坊界伏羲庙东...
· 秦陇文化—伏羲文化—人祖伏羲
您一定听说过我们的老祖先伏羲的故事吧,相传七千年前,早于炎帝、黄帝的三皇之首太昊伏羲生于成纪(甘肃天水秦安县),他称王后,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卒于陈(今淮阳县城北1.5公里的蔡河之滨,自古建有太昊伏羲氏之陵),在位160年。由于伏羲做了许多功德无量的事,因此获得了人们永久的尊敬和纪念,今天甘肃天水的伏羲庙、山东的太昊陵,都是留下胜迹和传说的地方。脚印.彩虹.神胎孕育伏羲的出世有一个动人的古老传说,水天相接处,人世的烟波浩渺,那令人回想起无所谓荡气回肠、无所谓发思古之幽情的悠悠历史,却披着人世间华美的羽衣,弄彩人世逍遥万年。远古时候,北方天庭有一个叫诸英的美丽女子,她是华胥国国君的女儿。有一天晴空丽日,诸英漫步在郊外,天真烂漫的她光着脚踯躅在草地上,忽然水潭边一个大如车轮的脚印映入她眼帘,也是机缘凑合,诸英啊,她边想着:“有这么大的脚印,那就一定有这么大的人啊!”边就这么一迈,就这样进入...
· 秦陇文化—伏羲文化—伏羲氏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犧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犧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犧。”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 秦陇文化—伏羲文化—伏羲造字
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是用结绳记事的。多一只羊,打一个小结;多一头牛,打一个大结。结满十个小结就打一个圈,十个圈就是一百。人们把绳子挂在墙上,一家的帐目就清清楚楚了。可是时间一长,绳子被老鼠咬断了,家家的帐目全乱了。为了弄清帐目,人们之间互相争斗起来,你打我,我打你,天下大乱。有个大神叫伏羲,看到人们这样争斗,心里很着急,他躺在天台山顶想办法。他看看天,天上有太阳,有月亮,太阳只有一个,就画了一个小圈表示一。加上月亮是两个,画两个小圈就是二。三个小圈是三,四个小圈是四。可是画圈太麻烦了,就改画点,后来又改画线。这样,一、二、三……数字就造出来了。可是数字大了,就要画很多划,比如,十就要画十划,多麻烦呀。伏羲又开动了脑筋。他看看自己的手,有五个手指,四指并拢是一条线,拇指横生在另一边,就成了一个“丫”,伏羲就用它来表示五,“丫”一造出,“十”字、“廿”字也造出来了,这就简单多了。可是,人们...
· 秦陇文化—伏羲文化—伏羲易元历
历法原是按照自然的天象,但现在人们普遍所用耶稣历的西元或公元与自然的天象无关,纯粹是人为的表纪,是狄奥尼修(DIONYSIUS)根据新约路加福音三章“洗者约翰在约但河一带施洗布道……耶稣也来受洗布道……年约三十岁”,将罗马城建立第七百五十四年的纪元向后移三十年当作耶稣诞生之年而为西元或公元的开始,是表达纪念耶稣人格崇高伟大而与自然的天象不相合。在西元前四四九七年,中国元圣伏羲皇仰观天俯察地,以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进位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进位配合,作六十周期进位为一元(俗称花甲)的甲历,三元甲子是三乘六十年的一元为一百八十年。每当三元甲子将结束和开始期间所出现自然的天象是太阳系、日、月(含地球)、水、金、火、土七曜(又称七政)在四十五度的范围内成一直线排列,也就是书经尧典所载“以齐七政”,齐就是整齐成一直线排列,与汉书律历志所载“七曜会聚”,以及中易月刊第三卷第二期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