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羲皇故都—厄陈绝粮地弦歌音犹存
淮阳是孔子教泽所及之地,他的七十二个得意弟子中,淮阳人就占4个,加之孔子在陈(今淮阳)绝粮,数千年来,世人共知。《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子集注》、《搜神记》等书都有关于孔子在陈绝粮的记载。所以历代陈人建祠纪念,教化后人不忘儒家老祖宗的困苦与艰辛。
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弦歌台,位于淮阳县城西南隅水静如练的龙湖中,这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喜逢盛世,淮阳县旅游局对该景点开始进行全面修复建设,恢复弦歌书院内的东、西讲堂和藏经楼。近日,记者三次造访,记录了一段近百年来史料上少有记载的弦歌台兴衰史。
圣人被困七日 诵经讲学不止
初冬的一天上午,记者徒步从淮阳县城南关桥沿蜿蜒湖中的仰圣路,来到了四面环水的弦歌台。虽然是双休日的第一天,但与太昊陵等其他煞是热闹的景点相比,这里看上去要冷清得多,几位守在门口售票的女士在初冬暖暖的阳光下扎堆晒太阳,倒是门外几个孩童叽叽喳喳地打闹显出几许欢快。“她姓孔,我俩不姓孔。”看到记者拍照,其中一名女孩用充满稚气的声音介绍她们自己。显然,小小年纪的她也知道“这个好玩的院子”跟一位叫孔子的人有关。
进入景区,大殿内有孔子塑像,殿前两侧抱柱上书有楹联“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年犹自仰高山”,自然而然地引发人们对孔子寂寞求索的共鸣。不大的景区内还有孔氏族谱碑,以及当地一些孔子研究机构的匾额。偶有零星的游人,大多是来焚一炷高香,祈求孩子能“金榜题名”。
据文献记载及当地民间传说,东周时期,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孔丘,曾三次来陈国讲学,最后一次是公元前489年,楚昭王派人请孔子讲学,但孔子讲的大道理是让统治者如何治国的,让统治者如何管理百姓的,陈国的老百姓不愿意了,没等孔子到楚国见到楚昭王,老百姓就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湖中的一个小岛上,不给他们吃,不给他们喝,孔子和弟子们饿得头晕眼花。没办法,孔子和弟子们分头到湖边找吃的。孔子看湖里生长一种现在叫蒲的植物,就拔出来,上边的绿茎不能吃,而下边的蒲根细腻白嫩,脆甜可口,孔子就和弟子们吃蒲根,一连七日,孔子和弟子们就靠蒲根生活下来。现在,在淮阳这种蒲根也叫“圣人菜”,凉拌、红烧味道都很美,曾经是县城各大餐馆里一道特色菜,有客人从远方来,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直到今春,为保护开发自然资源,当地有关管理部门才颁布了一道“禁食令”。
当时陈国的老百姓看到孔子被困七日不曾饿死,还整日给弟子们诵史讲学,便尊称孔子为真“圣人”。后来,陈国人就在孔子被围困的岛上建了一座圣人庙,以纪念这位老夫子三次来陈讲学的佳话。
曾经香火鼎盛 后来成了监狱
弦歌台东面零零落落住着几十户人家,有韩、孔、米等姓,为了解弦歌台近几十年的历史,淮阳旅游局副局长李强找来了这里的居委会主任韩书贞,50多岁的韩主任也只是知道解放后这里先后做过监狱和盐业仓库,但随后老韩对记者说:“你明天再来吧,我给你找几个年纪人,他们肯定知道这里边的事。”
第二天上午,记者如约见到了在弦歌台附近居住的几位老人。75岁的王传德老人回忆说,解放前这里香火旺盛,每逢二、八月份,都有一拨一拨的人来烧香,他们抬着供桌,敲锣打鼓,非常热闹。不过来烧香的大多是文人秀才,有很多都是从外地赶来的,记得有一次最隆重,约有100多人抬着12头猪、12只羊来祭拜孔子,他还跑前跑后地看热闹。一名姓孔的老人说,事实上在民国时期,当地官方每年都组织学生来祭拜孔子,场面隆重,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赶来看,附近小商小贩、杂耍、小吃,应有尽有,跟庙会一样热闹。那时候弦歌台里面有很多石碑和柏树,藏经楼前面的一棵柏树一人都搂不过来,他说在太昊陵也没见过这么粗的柏树。“现在哪去了?”记者问。老人略加思索后说,刚解放那一年(指1949年),这里变成了关押犯人的监狱,初期,在破“四旧”中,大殿上的龙凤兽脊、琉璃兽头被砸掉,孔子及十贤塑像被毁,大量古柏被砍伐。听在里面关押过的人说,所有的石碑均被烧成了石灰,在里面盖狱舍用了。在作为监狱使用的几十年间,其中有两年备战时期,这里又变成了食盐储备库,大大小小的房子内堆满了食盐。
据弦歌台管理处主任郑瑞平介绍,1994年10月份,弦歌台终于结束了长达40多年的监狱历史,旅游局接管后,由监狱变成了旅游景点。当时整个弦歌台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不仅要拆还要建。院内7平方米的狱舍约有70多间,这些必须拆除。后经过几年的恢复建设,2000年3月份举行隆重的祭拜大典后,正式对游人开放,当时门票仅为1元,年收入不足万元。郑瑞平说,其实这里作为监狱的知名度要更高一些,建国后,这里是河南省最大的监狱之一,每逢初一、十五,来看犯人的家属络绎不绝。“1983年严打时,仅大殿内就关押了670人,当时社会上还流传着一句‘进了弦歌台,十年八年出不来’的顺口溜。”直到今年3月份,还有人错把这里当作监狱,大老远地跑来,称孩子在里面关着,来给孩子送件衣服。
读了三年私塾 见证一段历史
“书声隐隐月溶溶,似谱弦歌写素衷”。能在弦歌台大殿念书,让李学思老先生一直觉得自豪,因为他的课桌在孔子像前整整摆放了三年。今年76岁的李老先生是淮阳南关人,看上去精神很好,一派学者风度。得知记者的意图后,老先生陪同记者健步来到了弦歌台大殿内。“我就在这里读了三年私塾,课桌就放在这儿。”老先生指着孔子塑像前的一片空地说。
据李学思老先生讲,弦歌台曾断断续续地设过几年私塾,在他13岁时,从家里搬来桌椅在这念书,教书先生名叫梁老震,是从外地请来的。当时有50多名学生在这听课,每天早晨来,天黑走。开讲前,学生先轮流背诵昨天的“号帖”,轮到谁后就站起来先给老师作个揖,如果不会背,那就等着挨打吧,有时是拧耳朵,有时是打手心,谁要是连续两场不会背,就在孔子像前罚跪一上午,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三年时间,他念完了《三字经》、《百家姓》、《中庸》、《大学》等。那时,弦歌台内的建筑保存的很好,前院是碑林,大殿里塑有孔子和十贤像,后院有讲堂和藏经楼,院内古柏参天,非常安静。课间他们常在院内嬉闹,隔不几天,先生就会安排他们打扫院内卫生,擦拭孔子及其弟子塑像上面的灰尘。后来战乱不断,私塾也就没有了。
李老先生回忆说,解放前的两年,弦歌台驻扎有国民党保安团的部队,大门楼上面经常架着几挺机枪。一次保安团与八路军部队交火时,他和伙伴还躲在现在金楼附近的芦苇荡里看。当时八路军就驻扎在现在的南湖宾馆附近,相距只有几百米。白天双方都很安静,听不到枪响,一到晚上,哒哒哒的机关枪和零星的炮声就此起彼伏,仗一直打了两天。第二天晚上保安团守不住了,逃跑时放火烧了后院的藏经楼,大火一直烧到天明,直到今天,藏经楼片瓦不留。
备受文人推崇 历经数次修复
《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子集注》、《搜神记》等书都有关于孔子在陈绝粮的记载。孔子在陈三年,还做过陈国的官。一代儒师、教育家孔子,其杰出的思想集中在这些著作中,不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文人都对他推崇备至,甚至连孔子游说于陈蔡,在陈蔡绝粮这件不大光彩的历史,也被儒家赞为孔子伟绩。“唐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也称孔子陈蔡绝粮是“圣人齐日月之时,不能违日月之道”。
据淮阳县旅游局副局长宋昌介绍,弦歌台占地4050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三进式院落,前院为碑林,有待恢复。中院为正殿和东西配殿,已整修一新。后院为弦歌书院,是孔子讲学之处,为中国三大古书院之一,现动工修复的是院内东西讲堂和藏经楼。台上现存建筑有二门,正殿七间,东西配殿两所。正殿是主体建筑,飞檐斗拱,上盖绿色琉璃瓦。周围有青石方柱24根。前门上有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立的石匾,上书“弦歌台”三个大字。据史料记载,弦歌台原名“弩台”,《元和志》说:“后汉陈王宠善射,尝于此教弩”所以得名。汉灵帝时,爆发了黄巾起义,革命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各郡县守兵望风而逃。惟独陈王刘宠占据陈城四面环水的地利,四面吊桥高悬,自带强弩手数千固守此台,义军久攻不下,终于扼住了黄巾军,所以又称“扼台”。到了唐开元年间,孔子庙迁到这里。明宪宗成代六年,知州倪诰重建孔庙并塑孔子和十贤像。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巡按御史谭缵增拓正殿七间,门二座,题曰“绝粮祠”。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巡按御史赵继本改名为“弦歌台”。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28年),知州萧国弼重修殿内塑像,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都御史揆叙重修大殿七楹,改为方形石柱,上复绿琉璃瓦,重修孔子及十贤像。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又多次修葺,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之为“陈州七台八景”之一。现存的建筑是清乾隆四十八年重建的,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后,弦歌台已失去了昔日辉煌,显得破旧。1995年底,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弦歌台得以整修,修缮了一进院落围墙和正门,重塑了孔子像,使弦歌台正门呈现一派巍峨气势。殿内,一尊身高三米,面目慈祥,服饰飘逸的孔子像,端坐在1.5米高的石雕像基上。
淮阳是孔子教泽所及之地,他的72个得意弟子中,淮阳人就占4个,加之孔子在陈绝粮,数千年来,世人共知。所以历代陈人建祠纪念,教化后人不忘儒家老祖宗的困苦与艰辛。1996年5月1日,香港企业家、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为河南这座惟一的孔庙捐赠一尊三米多高的孔子铜像。目前,国家旅游局将这座名胜列入“孔子周游列国”国家旅游专线必至景点。随着当地对旅游城建设步伐的加快,弦歌台很快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宾朋。
相关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鲁国人。孔子最早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他的学说遭受知识界的精英们强烈批判,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在二十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