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丝路美文—百万年不息的黑油泉
这是一个创话的地方,在这里因为黑油唤醒了沉睡万年的戈壁;这是一个实现神话的地方,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在这里第一次喷出了黑亮亮的原油;这还是一个展示神话的地方,是一座天然的石油地质展览馆,更是新疆石油工业发展史的忠实见证。
这就是克拉玛依的摇篮———黑油山。当年,正是黑油山的发现,才诞生了克拉玛依这座城市,在语里,克拉玛依就是“黑油”的意思,而黑油山经过百万年,至今依然不停息地喷涌着黑油。
"天公醉洒墨砚翻"是黑油山恰当的写照
黑油山坐落在克拉玛依市区东北两公里处,远远望去,它只是一座不起眼的黑色山丘。顺着通往丘顶的石阶走上黑油山,台阶两旁,一片凹凸连着一片凹凸,犹如蜂窝一般。
黑油山在夏天的烈日下,更像是一大块黑色海绵,一个个自溢原油的油泉在阳光的折射下,仿佛全都变成了一颗颗黑亮的珍珠。“咕嘟,咕嘟……”一个又一个黑亮亮的油泡不间断的从地下冒出,此起彼伏,汇聚成泉池,从山顶到山坡,一个圆池接一个圆池,到处都是黑黑的原油,有诗云“日光云影黑油山,天公醉洒墨砚翻”,真是对它最好的形容。
克拉玛依市旅游局的古丽副局长建议我们到黑油池边留影,并且叮嘱我们一定要把身影映在油泉涌出的泡泡上,这样会有好运气的。
遗憾的是始终无法将影子映在黑亮的油泡泡上,据古丽副局长介绍,几年前有一位摄影家在这里拍了一天,才拍了一张有他影子的黑泡泡。
黑油山的形成可追溯到100万年以前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约2亿5千万年前,黑油山是一片茫茫大海,由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汪洋变成了戈壁,1亿8千多万年前,即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大片含油岩层在这里形成,以后才逐渐地出现了30多个大小不一的沥青山丘组成的黑油山。
原来,黑油山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山,只是一个地下原油长期外溢后,经风化而成的沥青山丘。
据专家介绍,黑油山的形成可追溯到100万年以前。那时候,由于地壳变动,岩石产生断裂破碎,地下石油受到地层压力影响,沿岩石裂隙不断地向地壳渗出,黑油山恰好处在加依尔山的下风口,露出地表后,石油中轻质部分挥发,剩下稠液同沙土凝结,同狂风裹挟的沙砾、尘土混杂,凝结在一起,慢慢地固化成沥青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坦的地面渐渐隆起了“肚子”,越突越高,最终形成了一群天然石油沥青丘。
最后一位捞油人赛里木老人
黑油山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魏书·西域传》,曾名青石峡,有黑油“流地数十里”的形象描述;清末文献中将黑油山及附近地区称为“黑青石峡”;光绪年间编撰的《新疆图志》一书中又是这样写的:“峡中产石油,流溢山麓……向有土人来开采,用以燃灯。”清末光绪二十四年,俄国领事曾向中方商量租借开采黑油山,被婉言谢绝。
黑油山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是谁发现的,至今还是个谜。
有一种说法是,黑油山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被从这里过路的人发现了,而有史料也显示,上个世纪初,就有人开始采集黑油山的石油用于润滑车轴、抹房顶、铺房地等等。
在当地流传更广的一种说法是,50多年前,一位名叫赛里木的族老人在放羊时偶然发现了这个不断流出黑色液体的奇怪地方,黑油山也从此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这种说法是否真实,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那么赛里木老人是否真有其人呢。据说,确有其人,不过,他不是黑油山的发现者,而是黑油山最后一位捞油人。
1954年,一个地质调查队在乌苏碰到一位满头白发,留着银白色胡须的族老人赛里木,他正用黑油换面粉和盐。地质队员上前询问黑油从哪里来,老人不说。于是,地质队的队员跟在赛里木老人的毛驴车后走了2天,最后来到现在的黑油山。
赛里木老人以捞油为生,在黑油山东面不远处的陡崖下挖了一个小地窖,那就是他捞油期间的家,平时只有一条狗与他为伴,老人用一把大铁勺把浮在水面上的原油捞在桶里,装入两个葫芦,然后到乌苏、和丰等地换取面粉、食盐,或卖给过往的路人,被用以膏润车轴。
今天,黑油山的油池边,骑着毛驴、驮着装油的葫芦、弹着冬不拉的赛里木老人的雕像屹然矗立。克拉玛依人不会忘记这位老人,正是他无意中的领引,才有了今天美丽的克拉玛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