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金奇台”三说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5
转发:0
评论:0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金奇台”三说,今天的奇台县在历史上以“金奇台”饮誉关内外,由来已久。然而奇台县为何被称之为“金

今天的奇台县在历史上以“金奇台”饮誉关内外,由来已久。然而奇台县为何被称之为“金奇台”呢?众说不一,至今也难有一个准确的释译,从见到的书刊论述和从民间听到的口头流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说,因盛产黄金而名。据戴良佐先生提供的《清代旅行家笔下的老奇台》一文载:“奇台之西北之苏吉产沙金,该地系白金沙,较黄金更昂贵。此外,如北塔山均产黄金,奇台为新疆最著名的产金地区之一。”又据原奇台知县杨方织编撰的《奇台乡土志》载:“奇台盛产黄金,日出斗金。”可见奇台金沙储量之丰。奇台淘金人众多,成千上万的“金客”,不仅仅限于本地人,更多的人是不远千里来到奇台的。为了“淘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前赴后继,从未停止过。有的人有来无回,有的人满载而归,也有的人落地生根了——用淘得的金沙,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乐不思“蜀”了。 二说,因广产金色的小麦而名。奇台农耕历史悠久,小麦尤占优势。“田畴沃阔,诚饶衍之区。”据《奇台乡土志》载:“小麦每岁约出一万二千石”、“官仓储粮达六万石”,这在当时,绝非是个小数目。从小麦的品种上看,又以“金包银”为主。这种小麦,顾名思义乃外红内白也。它颗粒饱满,出粉率高,色白质优,无芒又叫秃头麦子或秃头金包银,因此远近闻名,不仅销往哈密巴里坤和阿勒泰,而且还远销到蒙古。从种植条件上看,不论山上、戈壁,还是泉水地都很适应。麦草碾碎后细绵,牲口喜吃,同时,麦草还可烧火做饭。这些都使“金包银”小麦成为奇台历史上的当家品种。再者,每当夏季成熟期,到处麦浪滚滚,一片金黄,耀眼夺目,民以食为天,此地此景,谁不称赞奇台好?就连在清朝同治初年到光绪初年三度随军进疆的诗人肖雄,在其“奇台”一诗的自注里也说到:“奇台沙陀故地也,旧称富庶之区。北疆州县推为第一。俗有‘金奇台,银绥来(今玛纳斯)’之说。” 三说,因是金不换的地方而名。这里“地域辽阔,水源充足,渠河交错,地皆沃土。”有山区,有丘陵,有平原,有戈壁,有河灌区,有泉水地,涝旱有收。南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可建房修屋,可燃火取暖,只要出力,无需花钱;北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芨芨湖和天然的四季草场。人有柴烧,畜有草吃。据资料称,每年往来奇台这座旱码头的驼队多达6万余峰。水码头的船靠的是好水域,这旱码头的“舟”不就是靠的这芨芨湖吗?另外,沿南山丘陵地带非常适宜种植大烟罂粟,人们又把它称之为“黑金”。据现年88岁高龄的苗清举老人讲,这些地方种植的大烟产量高,没杂质,每两生浆能熬出九钱熟浆(鸦片),而水地种的大烟每两生浆只能熬出七钱熟浆。所以,陕甘一带的“花客”(种大烟的人)都慕名而来,专门从事大烟生产。至今,这里还流传这样一句歌谣:“马场窝,天雀沟,三千六百镢户头”。意思是说仅现在木垒的英格堡乡和奇台的七户乡这两地的山坡丘陵,就有众多“花客”专用镢头(一种生产工具)刨种大烟。苗清举老人说:“那时种大烟,就像种小麦一样,和春小麦冬小麦相似,有夏烟冬烟之分。丘陵的旱地种大烟比种冬麦更易。头年只将烟籽撒在犁过或刨过的地里,来年到农历八月十五的前后就可以收获了。”所以俗有“要挣白银子,走一回奇台古城子”、“进了古城子跌倒拾银子”、“金奇台,银绥来,走了走了又回来”之说,为啥要回来?因为奇台是个最能挣钱的地方,最能养活人的地方。 有关史料这样描述奇台县:“北接旱三台,南通吐鲁番,关内货来在此囤集;西至伊犁、塔城与俄交易;南至喀什、叶尔羌与英交易。洋货大宗亦集于此,而后东进嘉峪关,北至归化城。”那时从商利厚,全国各地买卖人纷至沓来,大发西口外之财。而更多的人则是走西口的穷苦人,来到这“跌倒拾银子”的古城谋生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打工的,他们或扛长工或干月活或打临工,只要出力,一年四季都有活干。这么好的地方哪里去找?因此奇台县像昔日一些名贵的商品一样被称为“金不换”之名,就像现在把”好地方“称之为黄金地段、黄金大道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惠远古城
惠远古城,一座新疆的历史名城,它曾是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历经岁月变迁,风雨飘摇,如今走进惠远古城,走进将军府,依然被那份庄重、素雅的历史氛围而倾倒。将军府门口两尊石狮俯卧雄视,南方石狮细腻的形态与新疆雕刻粗犷的技巧融汇其中,它们不同于一般北方石狮的凶猛威严,显得淳朴、憨拙。将军府的主要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雕刻。院内古树参天,4棵古树是历史活的见证。站在前庭朝前望去似有差使策马驰来,飞报战讯。“惠远”之名乃乾隆帝亲赐之名,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惠远老城繁华一时,当时城内建筑整齐,纵横四条大街直通四个城门: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北门来安。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钟鼓楼,以镇四方。城内城外有不少军事设施,有官兵操练武艺校场。城内外寺庙林立,清真寺、庙是少数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内大街小巷商铺林立,百货云屯,市肆极为繁华...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麦盖提”的三个传说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麦盖提”,是喀什地区的一个县名。中国特产之乡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的“中国刀郎麦西来甫之乡”、“中国刀郎木卡姆之乡”和“中国刀郎农民画之乡”荣誉称号,让麦盖提的名声大振。在当地,关于“麦盖提”的来历却有着不同的传说。传说之一:大约在1000年前,叶尔羌河下游广袤肥沃的胡区内,野兽群集,飞禽翱翔,有好多个以狩猎为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部落间的战争此起彼伏。一位部落首领厌倦了这种你争我夺、无休止的战争,便率领部落来到现今麦盖提县城一带。见此地水草丰美,地域广阔,野花飘香,绿树成荫,就安居下来。他们放牧狩猎,间或耕作,称此地为“曼尔盖提”。后来,转音成为“麦盖提”。传说之二:从前,在莎车国属下的一个地方,有个名叫木哈提的部落首领,残忍暴虐。人们不堪其苦,就暗中推举一位身躯高大、具有正义感、名叫米格提的青年为首领,群起反抗。经过多年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终于推翻了...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巴夏合其古城
巴夏合其古城位于阿瓦提县西南部(三团)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巴夏合其是“许多路出城”之意。当时这里水草繁茂,处于交通要道,四面八方都有路到达此地,后因战争被毁,逐渐荒芜,整个古城被黄沙掩埋。1986年,阿吾提周地克在巴夏合其打柴时,古城内的许多文物被大风吹出,他拾到两件袍子、一本手抄古兰经、两本手抄经文集、三份爱情护身符和各色捻线。一件袍子为浅蓝色,被火烧得只剩下衣领和襟;另一件为枣红色,被坍塌的墙压在底下,保存完整,用且克曼绸做面料,手工精细缝制。袍子长大,长1.52m,1.65m,襟宽2.84m,袖长0.8m,袖口宽0.17m。古兰经中夹有一份协议书,用草纸(和田纸)写成,草纸被裁下来的一边有字,另一半为存根,右旁有打官司人姓名和用黑墨水按的指印。另有1张写有诗句的纸,还有3只靴子,靴子跟细,从靴头开始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该古城已被沙掩埋,但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是研究多浪人...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依令达塔木古城
依令达塔木古城位于阿瓦提县西南部(三团)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巴夏合其古城南18km处,与其是秭妹城。据调查,古城有4座城堡,用泥土干打垒围成墙,中间自然形成十字街。城内用土块建造150余间房子,只剩残墙断壁。房屋涂有各种色彩,分里外院,有大客栈和院房,可见到雕刻的痕迹。街道东侧135m处有残留1m高的城墙,北面有单独修建的哨所,以坍塌成4m高的土堆,上有烧过的碎木块、灰土等遗留物。从古城的发掘土中,可见到烧剩的房椽和家具等,证明该城是遭战火焚毁后逐渐衰败的。离城较远的地方,还有房土残迹和断墙,周围有农田、水渠的痕迹和杨、柳、果树的树墩。该古城虽已毁坏,但城廓清晰,历史研究价值高,具有一定的旅游观赏度。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楼兰古城衰落之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表示,楼兰古国的消亡并非单纯自然环境的变迁导致,“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变化才是楼兰兴衰最直接最敏感的因素。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五百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刚从罗布泊考察回来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说,丝绸之路有三条道,经楼兰之路最为便捷,但沿途缺乏水草,多风沙,还要经受匈奴的侵扰,动荡不稳。后来随着高昌局势的稳定,中央政府在高昌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使它成为西域的门户,经高昌的道路逐渐取代了经楼兰的道路。夏训诚认为,正是道路的变化,使楼兰不觉中丧失了中西交通中继站的地位。也就是“路断城空”之说。在此之前,许多专家都认为,气候与水源的变化是造成楼兰衰落的主要原因。美国人亨丁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