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巴里坤出土宜禾县衙石碑、石刻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巴里坤出土宜禾县衙石碑、石刻,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双格热力有限公司在开挖暖气管沟时,发掘出19块石碑石刻,据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双格热力有限公司在开挖暖气管沟时,发掘出19块石碑石刻,据巴里坤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这是宜禾县衙的石碑、石刻。据该县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迄今为止在该县境内发现石碑、石刻数量最多的一次。
据《巴里坤志》记载,乾隆三十八年清政府御批钦定巴里坤县为镇西府,管辖奇台、宜禾两县,巴里坤县当时更名为宜禾县,县衙设在汉城大十字街口西南侧,即原边防大队驻地,现为私人住宅。
9月底,居民邵永昌等5人受热力公司所雇,在私人住宅世鑫宾馆后院内开挖管沟,中午1点钟挖出第一块刻有字迹的石刻,他们立即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并继续开挖,最终挖出19块石碑、石刻。部分石碑、石刻上篆刻的“正红旗”、“正白旗”等字迹清晰可见。因为这些碑刻曾在基建过程中被二次使用,因此,部分石刻出现断裂。
据巴里坤县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协会负责人骆春名介绍:迄今为止在巴里坤发现的石碑、石刻共有20多块,其中任尚碑、裴岑碑属国家级文物,这些碑刻中的文字以记载战争、保护生态环境居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金德荣和《巴里坤冰灯歌》
金德荣,字桐轩,清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历官安徽歙县知县、湖南江华知县。文雅能诗,早年之诗作,就被著名诗人袁枚誉为“落笔清妙”。道光初年因受大案牵连,被革职流放新疆巴里坤三年之久,入知府图勒炳额(字毅堂)府中效力和担任家塾教书。在清代流放新疆成百上千的官员中,金德荣官阶虽不为高,但他的《巴里坤冰灯歌》却值得一读。巴里坤位于新疆东北部,是东天山北麓的高山草原盆地,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要地。如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以军中假司马随将军窦固追击匈奴至巴里坤湖;顺帝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率兵在此斩杀北匈奴呼衍王。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随军的将作大匠姜行本与能工巧匠在松树塘利用天山松木,制造出一批攻城器械,一举攻灭与唐朝对抗的高昌。清雍正七年(1729年),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岳飞二十一世孙)开始在巴里坤屯兵筑城。...
·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巴里坤王氏古民宅:见证百年历史
71岁的王善桂老人住在哈密巴里坤县城南街榆树巷,他家的“王氏三槐堂古民宅”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是巴里坤县最有名气的民宅。清朝雍正七年,王善桂的先祖从山西省平遥县跟随宁远大将军岳钟琪来到巴里坤一带平定叛乱后,留下来镇守巴里坤一带,官居四品。算起来,王家已有12代人在这个院落里生活了,王善桂是第10代传人,按老辈的说法,他还是王家的族长呢。镇守巴里坤王善桂家住的巷子以前叫西头道巷,现在改名为榆树巷,因为王善桂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榆树,已经有200多岁了。200多年前,王善桂的先祖跟随大将军岳钟琪从山西平遥来到巴里坤平乱。当时,这里是一片戈壁草原,难得能看到几间房屋。王家先祖建造了这座带有浓重平遥风格的宅子,人丁旺时,曾居住过50多人。清兵平乱选在巴里坤驻军是有原因的,他们一路从张家口、呼和浩特走过来,把这段路叫“北草地”。人马行走必须要走有水有草的地方,而大队人马驻扎,还得要找个能种粮的地方...
· 丝绸之路—古国古城—探访巴里坤唐代烽燧
巴里坤人把烽燧叫墩,大墩、二墩、三墩、四墩……都是它们的名称。据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物局的同志介绍,哈密地区尚存的51处古代烽燧中,巴里坤就有29处,有唐代的,也有清代的,大多保存完好。烽燧,也叫烽火台,是古时候人们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捷的通信工具,据说通信光缆的发明者就是受到了烽燧的启示,才给我们今天的通信带来了如此的便捷。沿着巴里坤县三塘湖乡向东行进,是一段百里风区,风很大,吹得越野车的方向直打偏。一路烽燧不断,或十里一墩,或二十里一墩,在视线中走来,又从视线中远去,仿佛古代的战火硝烟就在眼前掠过。这一次,带领我们的是该县原文管所所长、县文物局副研究员彭兴礼。据彭兴礼介绍说,巴里坤的烽燧是呈散射状的,以县城为中心分四条线路。第一条向东,沿伊吾谷地经下马崖到明水,一直通往甘肃省境内;第二条向南,经南山口至哈密;第三条向西又分两路,一路至七角井,另一路至木垒县;第四条向北也分两路,一路经三塘湖...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巴里坤岩画
岩画是古人类凿刻在岩石上的一种“语言”和“文字”,是用以反映人类生活、生产以及战争的记录和符号,是人类记录在岩石上的原始资料。巴里坤岩画是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在岩石上留下的他们真实生活的足迹,将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真实地记录在岩石上,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记录,有一部分是传说,还有一部分可能是想象或者是一种幻觉。总之,岩画是我们研究古人类活动和生活难得的一部“文史资料”。新疆岩画分布较广,横贯全疆东西,每个区域都有岩画,但都有所不同,巴里坤岩画有其独特的一面。表现形式和技法巴里坤岩画在三山基本都有,其中在水源丰富地较为集中,如兰州湾子古遗址群内的岩画,东黑沟古遗址区内的岩画都集中分布在水源丰富地,而八墙子山顶岩画却在山顶上。到目前为止,八墙子岩画区还没有发现人类生存的遗址痕迹。巴里坤岩画之丰富,敲击和凿刻技法之娴熟,是难得的岩画珍品,其内容之广在新疆区域内也很少见。这三处岩画表现形式和技法都有不...
· 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辉煌的克孜尔千佛洞
库车系汉代西域龟兹国故地,县城的前身为汉代龟兹国国都———延城,至今城垣遗址犹存,是古丝绸之路西域境内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库车,语,意为“十字路口”,即通衢之路。佛教自公元2世纪传入龟兹,并由此向东传递。历史上的龟兹曾是政教合一的国度,时至今日,在库车境内尚保留大量的佛教遗迹,其规模、数量之大在国内罕见。库车的佛教遗存分布很奇特,其主要佛教石窟和佛寺均依山傍水而筑;渭干河(古称西川水)与库车河(古称东川水)两岸崖壁上,佛教石窟鳞次栉比,著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就是坐落在克孜山崖上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克孜尔千佛洞现存石窟248座,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4个区域。克孜尔石窟的类型大致可分为支提窟、讲经窟、比诃罗窟、仓库窟等6种类型,还有149个未定型的石窟。其中以支提窟居多,分别有中心柱形支提窟等5种形制。由于支提窟是陈列圣物的地方,又称为“圣殿”,是僧侣礼拜祈祷用的石窟。克孜尔石窟中绘有大量的壁画,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