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探寻历史—身边的历史与记忆
中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是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伊犁地处祖国西北,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在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伊犁的文化遗产,伊犁日报特别组织策划了“文化遗产日·伊犁印象”系列报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我们力图全方位展示伊犁境内文化遗产的存在状态,同时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日·伊犁印象”系列报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中,让伊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让历史的记忆更加清晰。 今天的伊犁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塞外江南。凡是到过伊犁的游客都会惊叹上天为何在西北边陲特意划出这么一块湿岛。正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地理环境特殊,伊犁成为古丝绸之路北道重镇,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交融。草原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伊犁还是中亚草原文化发祥地之一。这里有神秘莫测的草原石人,有融汇了浓厚道家文化、被奉为建筑风水学经典的八卦城;这里有乌孙土墩墓、阿力麻力故城、弓月城、海努克故城;有教风格的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速檀歪思汗麻扎、洪那海麻扎,还有佛教色彩的圣佑庙、靖远寺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伊犁州文物管理局负责人王林山告诉记者,文物古迹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伊犁州已确认的文物点有672处,其中州直县(市)324处。在伊犁河谷有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塞克、乌孙、墓葬群400余处,总数达两万余座。目前,全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伊犁将军府、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平定准噶尔勒铭碑、昭苏圣佑庙、三海子墓葬及鹿石、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速檀·歪思汗麻扎、靖远寺、三区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动中心等1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是新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地州。 王林山说,尽管伊犁拥有众多文物古迹,但是文物保护经费的不足、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重要性认识的欠缺、文物保护专家欠缺、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增多,给文物保护带来很大困难。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王林山希望社会先了解身边的伊犁文化遗产,因为了解文化遗产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