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贡瓜何能万里保鲜运京城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4
转发:0
评论:0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贡瓜何能万里保鲜运京城,    享有盛名的哈密瓜,历史上就是哈密各族人民引为自豪的地方特产。唐代著名诗人

    享有盛名的哈密瓜,历史上就是哈密各族人民引为自豪的地方特产。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在他《晚度天山有怀京邑》一诗中写道:“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说明他上天山前正是瓜果飘香季节,离开时甘甜爽口的哈密瓜依然使他回味无穷,可没想到回来后,瓜期已过,深感遗憾。元代学者耶律楚材西游,对哈密瓜也印象很深,留下了“自愧不才还有幸。午风凉处剖新瓜。”“留得晚瓜过腊半,藏来秋果到春残。”到清时,赞美哈密瓜的诗词就更多了,诸如“午梦初回微渴后,嚼来真似水晶寒。”“玉浆和冷嚼冰松,崖蜜分甘流齿牙。” 当哈密瓜被定为献给清廷的贡瓜,年年按期送往京师后,古人又写下了“圣世安边开万里,年年瓜贡渡芦沟。”

    清初,正因为哈密回王能沿丝绸古道行程万里,把清脆甘甜的哈密瓜安运京城,皇上品偿后大加赞赏,名不虚传妙不可言,哈密瓜才进一步名扬京师,广传天下。

    但两百多年前,在既没有航路,也没有铁路,更没有高速公路,交通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要把相距京城万里之遥的哈密瓜,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运往京城,也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人们知道,哈密瓜指哈密甜瓜,品种较多,储如加格达、网纹香、克口奇、蜜极甘、黄皮可柯奇,锡克尔酥、香梨黄、红心脆、黄金龙、黑眉毛、炮台红、珍珠、含笑、一包糖等一、二十种。一般品种成熟后,若想存放一段时间,不但难易保鲜,还会生疮,如果不小心受到碰撞挤压,还会腐烂变质。所以两百年前,既便有最快的办法,通过古丝路的几十个驿站,向京城运送一趟哈密瓜也得几十天时间。

    尽管如此,古人为了使哈密瓜走出瓜乡,让天下人都能分享到色如琥珀,味甜如蜜的哈密瓜,还是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可是京城的路有万里之遥,古人又是如何解决运输这一难题的呢?

    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1696年,康熙35年,哈密首领额贝都拉率先摆脱准噶尔统治,归顺大清后,第二年额贝都拉又派长子郭帕伯克到巴里坤生擒噶尔丹之子及其部属,押解北京。清廷为表彰额贝都拉的忠诚与功绩,便册封额贝都拉为一等扎萨克达尔汗,为世袭哈密统治者。康熙37年(1698年),清廷派理藩院郎中布尔赛到哈密编设旗队,额贝都拉自然设盛宴款待,在席间,当侍者送来本地特产哈密甜瓜,布赛尔品尝后,赞不绝口,深感这甘美脆甜的哈密瓜风味独特,是百果中珍品,建议额贝都拉能设法运往京城让皇上、大臣一尝。额贝都拉为感谢圣恩,欣然赞同说:“哈密瓜九月收获,贮入暖窑,可放至翌年开春鲜味不变,只要轻摘轻放,小心包装,运至京城估计问题不大。”就这样,哈密瓜作为贡品便定了下来。

    为了办好这件事,回王在二、三、五堡、回城、花园、小南湖、大南湖领地首先选定了贡瓜地,把一些种瓜有经验的’瓜把式’作为专门种瓜户,按传统方式管理和生产哈密瓜。并把耐贮运的晚熟哈密瓜加格达等作为主要品种,在瓜熟6-7成时便选摘下来送王府包装启运;把甜而不腻的早熟黄皮可口奇等作为凉制瓜干的品种,由各村凉制优质瓜干,然后送王府备为贡品。

    当首次由哈密回王派专人快马把第一批哈密瓜运送北京后,由于丝路漫长,道路艰辛,加上缺乏管理经验有一些贡瓜还是受损,但这件事很快便引起清廷的重视,经过商讨,还是采纳了唐明皇时,由岭南组织快马快骑,由沿途各军台驿站负责,接力为杨贵妃进贡新鲜荔枝的办法,这既可减轻回王的负担,又可加快运送速度,并选定了最捷贡瓜路线,缩短了贡瓜里程。为此清宫下令实行了“年班燕赉之制”、“哈密年班朝贡每年10月20日以前抵肃州。”12月20日以前抵京。沿途各省地方官“到境即为应付车马,催令起程”不得有误。对哈密瓜的进贡则更有了改进和严格要求。在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作了这样的介绍:“然贡品亦只熟至六分有奇,途间封包闭东,瓜气自相郁蒸,至京可熟至八分”。清张寅在《西征纪略》中又这样描述:说他在清初来新疆途中,走到甘肃山丹地区,见“路逢驿骑,进哈密瓜,百千为群,人执小兜,上罩黄袱,每人携一瓜,闭目而过,疾如飞鸟”。民国六年出版的《西北丛编》记载“于瓜未熟时摘下,快驿传送,日行八百里,至十二日到京,而瓜刚熟”。《新疆纪略》又载:“结瓜后,由兰州总督处派官来将瓜号了,俟等有六成熟,就摘来装在木笼,以骡子驮至肃州,又将笼打开略为见风,再将此处之稻草揉软重新铺装好,驮到甘州与提台所贡之瓜一齐进京进贡也”。

    “龙迹漠漠风搏沙,胡驰万里朝京华,金箱丝绳慎饱匦,使臣入献伊州瓜。上林珍果靡不有,得之绝域何其遐。金盘进御天颜喜,飞章风藻为褒嘉”。显然,清朝皇帝吃了哈密瓜皆大欢喜,所以贡瓜年年不断,直至清未宣统年间,“圣主体恤藩臣,恐途长道远,解运维艰,不以口腹累人,罢之”。

    就这样,通过漫漫丝绸之路向清廷贡瓜的年制才告终止。而今,哈密瓜在当代先进交通工具的运载下,不但可以更快更好地销往全国,而且已走出国门,誉满全球,成为各族人民共享的圣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鸠摩罗什大师的贡献
公元413年,中国古代著名的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在长安城逍遥园去世。公元1994年,他老人家的雕像回到了故乡龟兹,坐在克孜尔千佛洞前,安静地接受人们的敬意和拍照,慈善地注视着从自己身边走向山上石窟的人们。老人家要活到现在,应该是一千六百多岁的高龄了。大师鸠摩家族,系印度婆罗门种姓,世代贵族。大师的祖父鸠摩达多,世为国相。他的父亲鸠摩罗炎,聪颖练达,东渡葱岭,来到中国龟兹。国宴上,“才悟明敏”的龟兹王的妹子耆婆公主,目睹客人丰采,动了芳心。龟兹王让这远来的和尚做了自己的妹夫。公元344年,耆婆生下一男。孩子合父母之名,取名罗什,意为寿童。9岁时,随母亲到北印度厂宾王赏识,给了他“外国之上供”的待遇。破例每日供给他腊鹅一只,粳稻、麦面各三升,按国内顶级高僧同等对待。并专派5名当地高僧、10名沙弥前往他挂锡的寺院,执弟子之礼,向他学习并为他服务。三年后,罗什返回龟兹。途经疏勒时,在驿馆听到隔壁有人...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丝绸之路见证厚重历史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东、西方商贸通道的总称。丝绸之路有数条干线和支线,有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绿洲丝绸之路。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是历史上世界民族大迁徙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罗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亚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通过丝绸之路在这里粉墨登场。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组成商队,浩浩荡荡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后分为三路:北道,是经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萨尔)、到乌鲁木齐,然后经过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达黑海沿岸;中道,是经吐鲁番、焉耆、轮...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龟兹遗梦
有人说,龟兹古城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确是这样。龟兹古城既不是毁于战争,也不是毁于自然,更不是毁于瘟疫,甚至也不是毁于宗教之争。那么,龟兹古城的消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人们对于历史的了解,一是史书,一是文物。其实这二者都有着先天的缺陷。专制传统下的史书不过是被抽干了水分的帝王家谱,大众的生活则绝少触及。更何况,不少的史书不是为了说明真相而是为了掩盖真相,或以一种真相掩盖另一种真相。出土文物受到诸多限制,考古学家走岩棚、入洞穴,聚中原、游边陲,风餐露宿,踏破铁鞋,所获历史遗存在破译古代社会古人生活上也常常挂一漏万。还有一个了解历史的途径是否被忽略了呢?那就是民间传说。人可以传宗接代,历史其实也一样,古国消亡,子民存活,他们一代接一代地延续着祖先的香火,也把历史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关于龟兹古城的消亡,民间的传说甚多,虽然说法和情节各不相同,但时间却大体上都集中在回鹘称汗的时期,其消亡的过程也大致相...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小河墓地
新疆罗布沙漠连绵而平缓的沙海中,一个小沙包突兀而起,沙包上密集直立着如同死胡杨般的木杆。(木柱间隔1米左右,高4至5米,都是多棱柱,从7个侧面到13个侧面不等,个别的柱子底部还残留着红色的涂料。贝格曼曾在他的书这样描述:“这座死神的立柱殿堂曾经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红色之中。”)这就是西域探险史中最神秘的古墓——小河墓地,这里拥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至今未解的墓葬形式。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首次发现了这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并将其记录在《新疆考古记》和《考古探险手记》中。科考学者们通过贝格曼当时绘制的地图,不断修正并确定小河的经纬度,终于在66年后,在茫茫罗布沙漠中再次寻觅到“小河墓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镰说,小河遗址应该是楼兰王族的墓地,在对楼兰文明的解读过程中它是无可替代的,它的再发现对罗布泊环境变迁与楼兰王国兴衰这个世界性热点课题的研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身边的历史与记忆
中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是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伊犁地处祖国西北,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在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伊犁的文化遗产,伊犁日报特别组织策划了“文化遗产日·伊犁印象”系列报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我们力图全方位展示伊犁境内文化遗产的存在状态,同时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日·伊犁印象”系列报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中,让伊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让历史的记忆更加清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