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消失在沙漠中的古城墙、核桃林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1
转发:0
评论:0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消失在沙漠中的古城墙、核桃林,乌什卡特古城沙雅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古人曾经在这里创造过辉煌的文明,也留

  乌什卡特古城

沙雅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古人曾经在这里创造过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许多萦绕在历史之中的谜团。1928年考古学家黄文弼一行在沙雅考古,曾经发掘出大批田契、粮契、米状、钱币、木简等。在后来的考古调查中,这里先后又出土了“汉归义羌长”古印、唐代陶缸等许多文物。

深秋时节,我来到沙雅县,走访了一些古城遗址,收集了一些民间传说,其中,围绕着一片消失在沙漠中的核桃林展开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溯源沙雅

据说,沙雅最早是龟兹古国南部的一个大村庄。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沙雅便有了较为准确的屯垦历史记录。比如,沙雅县现存的“汉人渠”遗址,就是那个年代留存下来的。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西域都护率部众活动于玉什喀特城一带;东汉班超、任尚、段禧、班勇等都护,司马、长史皆先后在这一带治军和屯垦;从魏晋经南北朝至隋唐的200多年间,今沙雅县界内的央塔克协古城是重要的屯戍之地。贞观年间,侯君集曾经派薛行军率兵驻扎在央塔克协城内。

有人说,人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水的文明史。沙雅县地处渭干河与塔里木河交汇之处,河水带来了肥沃的泥沙,也滋润了这里面积达200多万亩的原始胡。随着塔里木河和渭干河的一次次改道,逐水草而居的古人们,追随着水源,建立了一座座古城的同时,又不得不因为河流改道或者是其它原因抛弃着一个个家园。

于是,塔什墩古城、通巴斯巴什古城、不徒瓦什古城、托卜协尔古城、尤瑞克协古城、博斯坦托格拉克古城、艾格买里央塔克协海尔古城、玉奇喀特古城等等有名称或者无记载的城池相继衰落了,随之而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沙以及盐碱,毫不留情地将这些繁华的城市肢解掩埋。

1910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揭开沙漠尘封的塔里木盆地的历史之后,怀着各种目的来到这里的人士就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探险者和考古专家的行踪,不可避免地引起民间自发的探宝行为,他们向着沙漠的更深处,向着原始胡的尽头搜寻着,沙雅县民间也因此发现了许多沙漠宝藏,或者沙漠城池的传说。

荒野中的农夫

我想进入沙漠寻找核桃林,沙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林春告诉我,核桃林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充满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与其冒险进入沙漠,不如去一座距离沙雅县城不远的玉奇喀特古城遗址找点线索。

艾则孜·卡斯木是沙雅县英买力镇的农民,今年58岁。他家的馕坑在7月间就出现了问题,他想修一个新馕坑,艾则孜·卡斯木打发走了最后一个从和田来的拾花工后,他和老婆就赶着毛驴车来到了镇子西北面的盐碱滩。他知道盐碱滩的中间地带,有一片由盐碱和沙土混合而成的硬土,将这种坚硬的盐土拉回去砸碎以后,掺上水和成泥巴,涂抹在馕坑内壁上,干透之后,这些含盐量非常大的沙土立即就恢复了坚硬的质地。用这种泥土修建馕坑,烤出来的馕带有一种奇特的咸香味,当然,这种泥土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特性,就是不怕火烧。但谁也不会想到馕坑里的土,曾经是很久以前一座雄伟的城墙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我们提起古城的事情,艾则孜·卡斯木几乎忘记了这里曾经是一个古城。他指着几百米外一条隐约可见的土埂说,那个就是老城墙。他说小的时候整个古城还能看出有3道城墙的痕迹,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在看不出任何城市遗迹的荒原上转了半天,我突然明白了,是时间抹杀了一座城市,让它们从哪里来又回到了哪里去。

艾则孜·卡斯木告诉我,几年前,在这一带曾经挖出来两口一米多高的大缸,缸里面还有小麦。他自己从来没有在“城里”发现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艾则孜·卡斯木指着西南方向说:“那边就是沙漠,里面有东西。”

两天以后,我在新和县文化馆见到了这种唐代的大缸,至于缸的用途有酒缸说,也有储存粮食之说。

三重古城及其它

三重城也称玉奇喀特古城,位于沙雅县和新和县交界附近新和县境内。三重城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在众多消失的古城中,这座庞大的城池出土了大量汉唐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国宝级文物汉代西域都护李崇之印。

1980年,沙雅县英买力乡农民阿不都·克然木在劳动中偶然挖出的一口高1.68米,口径0.42米,胸围3.5米的大缸,大缸上还有“薛行军,监军”的字样,引起我国考古界的关注。经过有关专家研究,大缸的谜底揭开了,这是一口唐代储存粮食的器物。近年来,库车县等地相继又发现了几个类似的大缸。那么类似的大缸怎么会出现在沙雅县、库车县、新和县等区域呢?

1928年黄文弼在对艾格买里央塔克协海尔古城进行考察之后,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文字记录:央塔克协海尔古城外城3410米,内城530米,两城中间有中城,城内有土丘起伏。黄文弼由此推断,这里即为《魏书》中的“塔佛寺千所”遗址(龟兹故都)。

正如黄文弼所推断的,历史上沙雅、新和、拜城、库车等地都是龟兹古国的一部分,历史已经过去,有意思的是目前这些地方正在重新形成一个以库车为中心的经济共同体。这不是一件让我们很欣慰的事情吗?

核桃林寻踪

有关沙漠核桃林的传说由来已久。相传,20世纪60年代中期,曾经有沙雅县人在沙漠探宝过程中走进了这片核桃林,并且带回来一麻袋核桃。由此,又派生出了沙漠城池以及村庄的传说。最近的有关核桃林的故事,则是几年前从一个逃犯口中传出来的,在这个故事当中,核桃林还在,但是,所有的核桃树已经死了。

在南疆地区,核桃树是一种寿命非常长的树种,2004年,我在和田地区采访期间,曾经拜谒了一棵据说寿命已经上千年的老核桃树。我之所以关注有关核桃林的传说,是因为核桃树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如果证实沙漠中的确存在古老的核桃林,那么是谁在什么年代里在沙漠里种的核桃树呢?或者说曾经的核桃林怎么又变成了荒凉的沙漠呢?

新和县不久前召开的一个有关龟兹文化的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对古龟兹灌溉系统的研究过程中,为沙漠中存在核桃林的真实性做了最好的回答。

研究显示,在历史上,渭干河河道曾经是沿着却勒塔格山向东北方向流淌的,但是,现在却勒塔格山下只剩下了一些古人留下的水利设施遗迹。塔里木河的改道现象直到现在似乎也没有停止。沙雅县城东南方荒原上的“汉人渠”遗迹,就是塔里木河改道之后的。资料记载“汉人渠”的长度超过了20公里,是郑吉建立安西都护府前后,驻军屯垦时修建,但是,现在的“汉人渠”已经很难辨认其踪迹了。其罪魁祸首,主要原因就是塔里木河改道,当地人失去水源地,不得不迁徙他处。

由此推断,沙雅县传说的沙漠核桃林的故事,便具有了很大的可信度。实际上,我在听说这个传说之前,就曾经见过这样内容的文字: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面很可能掩埋着一个古老的文明。我相信随着人类对其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面埋藏着的更多秘密将逐渐浮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神秘的楼兰古城为何消失在茫茫沙漠中?
1900年3月27日,傍晚,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白人老头和几名向导、几头骆驼在缓慢地行走着,夕阳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沿着古塔里木河的河道,他们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在太阳落下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土岗上。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白人老头发现骆驼身上的水袋在漏水,所剩的用水已经寥寥无几。祸不单行,向导发现他们落脚必须用的铁铲也丢失了。老头决定,所有人员立刻就地休整,向导独自返回寻找铁铲。行进中,独行的向导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城的城墙、街道、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向导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使劲揉了揉眼睛,才敢确定这一切并不是幻觉。他立刻返回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老头。老头异常兴奋,他们循着向导的指引,再次来到了那一片古城。由于没有了水,匆匆查看后他们就离开了,第二年他们又按照原路回到了这里,进行了大量发掘。网络配图老头根据当地出土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名为楼兰。此...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罗布泊消失了的部落
罗布泊就像一个传说,总有一个远古的声音,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那个故事远了,却永远地传唱。塔里木盆地犹如一本博大的书,记载了一个部落的历史。如今罗布人走了,我来了。在罗布人的寨子,我见到的只有游人,却没有罗布人,罗布人留在了漠风的记忆里。罗布人村寨是后人复原的图景,木屋、图腾、水塘……,它们在沙漠中低吟。太阳是罗布人崇拜地神灵,太阳把沙漠烤得炽热,太阳下只有这个村寨。我徘徊在寨子的长廊上,想找一个罗布人用过的卡盆渡过岁月的河流,到罗布淖尔去,到楼兰去,可我知道自己无法逾越那瀚海的沙漠。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罗布人沿着一条叫做塔里木的河,漂流在罗布泊的水域上,像诗,更像画,他们每天的成果就是打渔。我知道自己来晚了,很难找一个能与之对话的罗布人。他们走了,离开家乡的日子是痛苦的日子,他们的眼泪也变成了沙漠。他们是渔民,那个叫作罗布泊的湖呢?那是罗布人的眼泪吗?三百平方公里的水域,当它消失的时候,...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身边的历史与记忆
中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是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伊犁地处祖国西北,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在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伊犁的文化遗产,伊犁日报特别组织策划了“文化遗产日·伊犁印象”系列报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我们力图全方位展示伊犁境内文化遗产的存在状态,同时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日·伊犁印象”系列报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中,让伊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让历史的记忆更加清晰。...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丝绸之路见证厚重历史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东、西方商贸通道的总称。丝绸之路有数条干线和支线,有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绿洲丝绸之路。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是历史上世界民族大迁徙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罗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亚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通过丝绸之路在这里粉墨登场。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组成商队,浩浩荡荡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后分为三路:北道,是经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萨尔)、到乌鲁木齐,然后经过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达黑海沿岸;中道,是经吐鲁番、焉耆、轮...
· 丝绸之路—探寻历史—龟兹遗梦
有人说,龟兹古城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确是这样。龟兹古城既不是毁于战争,也不是毁于自然,更不是毁于瘟疫,甚至也不是毁于宗教之争。那么,龟兹古城的消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人们对于历史的了解,一是史书,一是文物。其实这二者都有着先天的缺陷。专制传统下的史书不过是被抽干了水分的帝王家谱,大众的生活则绝少触及。更何况,不少的史书不是为了说明真相而是为了掩盖真相,或以一种真相掩盖另一种真相。出土文物受到诸多限制,考古学家走岩棚、入洞穴,聚中原、游边陲,风餐露宿,踏破铁鞋,所获历史遗存在破译古代社会古人生活上也常常挂一漏万。还有一个了解历史的途径是否被忽略了呢?那就是民间传说。人可以传宗接代,历史其实也一样,古国消亡,子民存活,他们一代接一代地延续着祖先的香火,也把历史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关于龟兹古城的消亡,民间的传说甚多,虽然说法和情节各不相同,但时间却大体上都集中在回鹘称汗的时期,其消亡的过程也大致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