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探寻历史—消失在沙漠中的古城墙、核桃林
乌什卡特古城
沙雅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古人曾经在这里创造过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许多萦绕在历史之中的谜团。1928年考古学家黄文弼一行在沙雅考古,曾经发掘出大批田契、粮契、米状、钱币、木简等。在后来的考古调查中,这里先后又出土了“汉归义羌长”古印、唐代陶缸等许多文物。
深秋时节,我来到沙雅县,走访了一些古城遗址,收集了一些民间传说,其中,围绕着一片消失在沙漠中的核桃林展开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溯源沙雅
据说,沙雅最早是龟兹古国南部的一个大村庄。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沙雅便有了较为准确的屯垦历史记录。比如,沙雅县现存的“汉人渠”遗址,就是那个年代留存下来的。
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西域都护率部众活动于玉什喀特城一带;东汉班超、任尚、段禧、班勇等都护,司马、长史皆先后在这一带治军和屯垦;从魏晋经南北朝至隋唐的200多年间,今沙雅县界内的央塔克协古城是重要的屯戍之地。贞观年间,侯君集曾经派薛行军率兵驻扎在央塔克协城内。
有人说,人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水的文明史。沙雅县地处渭干河与塔里木河交汇之处,河水带来了肥沃的泥沙,也滋润了这里面积达200多万亩的原始胡。随着塔里木河和渭干河的一次次改道,逐水草而居的古人们,追随着水源,建立了一座座古城的同时,又不得不因为河流改道或者是其它原因抛弃着一个个家园。
于是,塔什墩古城、通巴斯巴什古城、不徒瓦什古城、托卜协尔古城、尤瑞克协古城、博斯坦托格拉克古城、艾格买里央塔克协海尔古城、玉奇喀特古城等等有名称或者无记载的城池相继衰落了,随之而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沙以及盐碱,毫不留情地将这些繁华的城市肢解掩埋。
1910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揭开沙漠尘封的塔里木盆地的历史之后,怀着各种目的来到这里的人士就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探险者和考古专家的行踪,不可避免地引起民间自发的探宝行为,他们向着沙漠的更深处,向着原始胡的尽头搜寻着,沙雅县民间也因此发现了许多沙漠宝藏,或者沙漠城池的传说。
荒野中的农夫
我想进入沙漠寻找核桃林,沙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林春告诉我,核桃林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充满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与其冒险进入沙漠,不如去一座距离沙雅县城不远的玉奇喀特古城遗址找点线索。
艾则孜·卡斯木是沙雅县英买力镇的农民,今年58岁。他家的馕坑在7月间就出现了问题,他想修一个新馕坑,艾则孜·卡斯木打发走了最后一个从和田来的拾花工后,他和老婆就赶着毛驴车来到了镇子西北面的盐碱滩。他知道盐碱滩的中间地带,有一片由盐碱和沙土混合而成的硬土,将这种坚硬的盐土拉回去砸碎以后,掺上水和成泥巴,涂抹在馕坑内壁上,干透之后,这些含盐量非常大的沙土立即就恢复了坚硬的质地。用这种泥土修建馕坑,烤出来的馕带有一种奇特的咸香味,当然,这种泥土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特性,就是不怕火烧。但谁也不会想到馕坑里的土,曾经是很久以前一座雄伟的城墙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我们提起古城的事情,艾则孜·卡斯木几乎忘记了这里曾经是一个古城。他指着几百米外一条隐约可见的土埂说,那个就是老城墙。他说小的时候整个古城还能看出有3道城墙的痕迹,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在看不出任何城市遗迹的荒原上转了半天,我突然明白了,是时间抹杀了一座城市,让它们从哪里来又回到了哪里去。
艾则孜·卡斯木告诉我,几年前,在这一带曾经挖出来两口一米多高的大缸,缸里面还有小麦。他自己从来没有在“城里”发现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艾则孜·卡斯木指着西南方向说:“那边就是沙漠,里面有东西。”
两天以后,我在新和县文化馆见到了这种唐代的大缸,至于缸的用途有酒缸说,也有储存粮食之说。
三重古城及其它
三重城也称玉奇喀特古城,位于沙雅县和新和县交界附近新和县境内。三重城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在众多消失的古城中,这座庞大的城池出土了大量汉唐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国宝级文物汉代西域都护李崇之印。
1980年,沙雅县英买力乡农民阿不都·克然木在劳动中偶然挖出的一口高1.68米,口径0.42米,胸围3.5米的大缸,大缸上还有“薛行军,监军”的字样,引起我国考古界的关注。经过有关专家研究,大缸的谜底揭开了,这是一口唐代储存粮食的器物。近年来,库车县等地相继又发现了几个类似的大缸。那么类似的大缸怎么会出现在沙雅县、库车县、新和县等区域呢?
1928年黄文弼在对艾格买里央塔克协海尔古城进行考察之后,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文字记录:央塔克协海尔古城外城3410米,内城530米,两城中间有中城,城内有土丘起伏。黄文弼由此推断,这里即为《魏书》中的“塔佛寺千所”遗址(龟兹故都)。
正如黄文弼所推断的,历史上沙雅、新和、拜城、库车等地都是龟兹古国的一部分,历史已经过去,有意思的是目前这些地方正在重新形成一个以库车为中心的经济共同体。这不是一件让我们很欣慰的事情吗?
核桃林寻踪
有关沙漠核桃林的传说由来已久。相传,20世纪60年代中期,曾经有沙雅县人在沙漠探宝过程中走进了这片核桃林,并且带回来一麻袋核桃。由此,又派生出了沙漠城池以及村庄的传说。最近的有关核桃林的故事,则是几年前从一个逃犯口中传出来的,在这个故事当中,核桃林还在,但是,所有的核桃树已经死了。
在南疆地区,核桃树是一种寿命非常长的树种,2004年,我在和田地区采访期间,曾经拜谒了一棵据说寿命已经上千年的老核桃树。我之所以关注有关核桃林的传说,是因为核桃树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如果证实沙漠中的确存在古老的核桃林,那么是谁在什么年代里在沙漠里种的核桃树呢?或者说曾经的核桃林怎么又变成了荒凉的沙漠呢?
新和县不久前召开的一个有关龟兹文化的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对古龟兹灌溉系统的研究过程中,为沙漠中存在核桃林的真实性做了最好的回答。
研究显示,在历史上,渭干河河道曾经是沿着却勒塔格山向东北方向流淌的,但是,现在却勒塔格山下只剩下了一些古人留下的水利设施遗迹。塔里木河的改道现象直到现在似乎也没有停止。沙雅县城东南方荒原上的“汉人渠”遗迹,就是塔里木河改道之后的。资料记载“汉人渠”的长度超过了20公里,是郑吉建立安西都护府前后,驻军屯垦时修建,但是,现在的“汉人渠”已经很难辨认其踪迹了。其罪魁祸首,主要原因就是塔里木河改道,当地人失去水源地,不得不迁徙他处。
由此推断,沙雅县传说的沙漠核桃林的故事,便具有了很大的可信度。实际上,我在听说这个传说之前,就曾经见过这样内容的文字: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面很可能掩埋着一个古老的文明。我相信随着人类对其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面埋藏着的更多秘密将逐渐浮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