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孔雀河古墓沟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1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孔雀河古墓沟,位于孔雀河下游北岸第二台地上,地势较周围稍高的一片小沙丘上,东距干涸的罗布泊

  位于孔雀河下游北岸第二台地上,地势较周围稍高的一片小沙丘上,东距干涸的罗布泊约70公里,海拔847米,在东经88°55′,北纬40°40′处,墓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墓地所在沙丘地势平缓,地表有环形的地桩标志,就象一座美丽的圆城,仿佛人们死后于此走向这神圣的圆满。据科学测定这是3800年左右罗布泊地区土著民族的文化遗存。

  古墓沟共分两种类型:

  第一类类型,无环形列木,只部分墓才有1根立木露出地表,为竖穴沙室,木质葬具结构简单,棺木无底,只有两块木板相向而立,两侧又竖1块木板为挡土板,盖板同样是无规则的多块小板,胡杨木质,上面盖着草皮、草绳等,个别墓葬中有合葬两人或3人,其余均葬1人,男女老少均有,死者全部仰身直肢,头东脚西,裸体包毛布,平卧墓中,此类墓共见36座,墓土的有毛毯毛布,尖顶毡帽,毡帽上插禽鸟翎羽,足穿皮鞋,左有麻黄碎枝一小包,同时还有一草编小篓,内盛小麦粒,自10粒至100粒不等,可见当时罗布人在由单一的食鱼民族向农业民族跨越。腕、腰、颈部见玉骨珠饰,在部分墓中,有随葬的木质人和石质人,可见当时罗布人已走出了活人陪葬的怪圈,不断向着人类文明进发,仿佛听到了他们所前进的脚步声。

  第二类型,地表有7圈规整的环列木桩,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环圈外,有呈放射状的四向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墓穴环列木圈内,木质葬具,均已朽烂成灰,可见,盖板和矩形边板的灰痕,死者尸体均为男性,余葬法同第一类型相同,由于靠近孔雀河深埋朽烂,仅6座。出土文物有刻木、骨椎、骨珠、木雕人像等。

  两类墓地出土文物中毛布、毛毯最多,幅宽达118厘米,是原始竖形织布机所造,可见当时罗布人和人类文明进步是相一致的。出土的小草蒌编织精巧,平整细密,为之字波纹,5件木雕人像,用红、黑色划道,象征性表示了眼、鼻、嘴部,形体构造形象简洁,逼真大方,还出土了3件红铜器,造型均美观精巧。

  孔雀河古墓沟的发现,把罗布人的历史确凿地引向3800年前古代,给人们提供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意识形态方面崭新的实物标本,成为研究中国历史和新疆历史又一重要的古文物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古墓沟
古墓沟位于孔雀河下游北岸一片沙丘,距罗布泊北岸70公里,在平缓的沙地隐约可见环状排列的木桩,即古墓沟所在。古墓沟所以成为罗布泊著名的墓地是因其年代更早于楼兰古国存在,使新的楼兰文明发源地之说的出现。古墓沟的墓群集中,形状特异,大多墓穴的地表有七圈规整的环状木桩,用意稀奇。此外,其特殊的意义还在于古墓沟的发掘,将楼兰古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年。它又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罗布泊第一次发现并发掘的古墓址,所发掘的文物前所未有,为该地区的考古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揭示了当时罗布泊人的经济生活状况及社会形态。但又带来新的诸多疑问,至今仍为专家研讨。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交河沟西古墓群
位于交河故城沟西的黄土沉积地带的4号台地上,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这里是交河故城古代居民的安息之地。从台地西北到西南,墓葬分布连绵不断。初步统计共有约2000多座墓葬。墓葬时代以晋唐时期为主,大多数墓葬的封堆隆起,或为四棱台状或为土丘状。地表砾石清楚的显示出墓道方向,墓葬形式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墓葬一般用砾石围成茔区界线,形成一家族墓地。茔院或为长方形或为方形,有较长的门道,每茔内墓葬数量不等,少则一、二冢,多则数十冢,排列井然有序,有曹、范、袁等家族的墓地。该墓群曾出土大量陶器、金器、骨器及汉文墓志等重要文物。1957年被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吐峪沟石窟
吐峪沟是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它位于吐鲁番市东约60公里,属鄯善县管辖,但距高昌故城不过10余公里,应该说是当年高昌城文明的一部分,其昌盛与衰微都与高昌政权的存亡关系至密。吐峪沟石窟是在十六国北凉统治时期掀起开窟高潮的时候兴凿的,随着沮渠北凉西迁高昌〔443年〕,吐峪沟又一举成为沮渠皇室在高昌的造像集中地。到鞠氏高昌,虽史载它“俗事天神,兼信佛法”,但从吐峪沟出土的高昌王鞠乾固供养抄写的多种佛经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记载高昌王鞠文泰对玄奘的种种尊崇厚待等都可以看出,佛教在鞠氏高昌是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而吐峪沟也同样是王室的一处石窟圣地。到了唐代,这里以丁谷窟寺而闻名,在敦煌遗书《西州图经》中有它佛院重重,雁塔林立、高梁横跨、绿荫纷纷、香火缭绕、梵呗齐鸣的记载。如此数百年的经营和繁盛使吐峪沟石窟荣登东疆第一宝窟之位,但在此后的岁月沧桑中它容颜憔翠艺术残损衰败,令人痛惜万分。...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阿拉沟石头烽燧
位于托克逊县阿拉沟口,西距县城约45公里。烽火台用石头建筑,背倚危崖,面向涧口。年代为唐代。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五堡古墓群
位于哈密市西南丝绸之路古道上的五堡乡五堡村西北侧,距哈密市区约75公里,是现在族聚集的地方,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群总面积约500平方米。1986年,自治区考古工作队以及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对该墓葬进行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墓葬29座。初步探明其形制为竖穴土坑,土坯墓,葬式为单人侧身屈肢一次葬;出土器物主要有皮、茂、铜、陶、木、石等制品。经有关专家考证及仪器测定表明,属距今约2900-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是金古并用时期的古墓葬。在诸多出土器物中,最著名的是3具干尸,干尸出土时其衣饰、肤肉基本完好无损,这一奇迹当时曾轰动了国内外考古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