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克孜尕哈石窟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克孜尕哈石窟,克孜尕哈石窟位于库车城西约12公里处。从库车出发,沿着库车至拜城的公路前行,
克孜尕哈石窟位于库车城西约12公里处。从库车出发,沿着库车至拜城的公路前行,经过大玛扎(语大坟院的意思)到夏玛尔巴哈村,稍作逗留,再往前就进入戈壁滩了。向西北前行约5公里,·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古建筑矗立在黄地蓝天之际,这就是一个汉时遗留下来的烽火台。在烽火台前稍作瞻仰或拍照留念,然后转向东北,进入一山沟,再前行1公里许,就可以看在山沟东西两崖上开凿出的一个个洞窟,这就是克孜尕哈石窟了。克孜尕哈这个名称的来历,和与它.相距l公里的汉烽火台密切相关。据族的民间传说, 这个汉烽火台是国王女儿居住过的地方。因此 称作“克孜尕哈”,在语中,“克孜”是“姑娘”的意思,“尕哈”是“居所”的意思。烽火台附近的石窟也就随之被称作“克孜尕哈”了。
早在西汉时期,中原王朝已经派遣士兵,进驻龟兹地方,进行屯垦戍边,把龟兹划入朝廷版图之内。到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今轮台县东北的策大雅),龟兹已经实际上处于中原王朝行政管辖范围之中。考古学家曾在库车以西的沙债中发现过一枚“常公之印”。“常公”就是常惠,他是西汉时期颇有政绩的一位西域都护,班固在《汉书》中为他写了传记。西汉中央政府为保护商业上和军事上道路的畅通,曾在丝绸之路上设置了许多烽火台,其遗址在天山南麓焉吾通往库车的道路上发现不少,克孜尕哈烽火台是保存得较好的一个。
克孜尕哈石窟现有编号的洞窟46个,其中窟形较完整的尚有38个;保存有壁画的有11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克孜尔尕哈烽燧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城西北12公里处。相传这是一个汉代边防报警的烽燧遗址。烽燧高约15米,东西长6米,南北宽4.5米,上端建有望楼,现在木栅残迹尚存,它是目前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个烽燧遗址。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伯孜克里克石窟
伯孜克里克是古代高昌的又一重要石窟,它初创于鞠氏高昌时期,在唐《古州图经》中称“宁戎窟”,因地处火焰山主峰北坡山腰地带,维语称伯孜克里克(意为“山腰”)石窟。这里西南距吐鲁番市大约5-公里,南距高昌故城10余公里,来往便利,故自回鹘高昌起,伯孜克里克逐渐成为王室贵族发愿造像礼佛之地,并在王室的支持下,于10--11世纪发展到顶峰,12世纪以后,随着回鹘统治的衰弱,伯孜克里克渐渐衰落,到元代已近尾声了。伯孜克里克石窟依木头沟西岸戈壁断崖而建,窟群自北而南成弯月形布列,由于洞窟高踞峭壁之上,洞前平地又相对狭窄,故顺石窟排列之势、于临沟谷处建蜿蜒廊道,由此形成廊道、窟群、火焰山体高下三重妈工优美又壮阔的层次,而俯瞰脚下是绿荫掩映的木头沟谷,对岸是辽阔的天空和排列有序的缓缓红岗。站在这里,令人不禁赞叹:火焰深处掩绿州,茫茫戈壁好佛国。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托乎拉克埃肯石窟
托乎拉克埃肯石窟位于新和县城西偏北约70公里的山坡上。从新和县城出发,沿着西去阿克苏的公路,行至大尤都斯稍西的地方便无车行之道,须徒步行进。向北在戈壁滩中跋涉约有两三公里,就到达雀尔塔格山南麓,山脚下有一道山谷豁然在目,谷中飘动着胡杨树的枝叶。山谷两旁的崖壁上开凿的便是托乎拉克埃肯石窟群。而在雀尔塔格山北麓则是克孜尔石窟。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也太克孜勒热木陵
七女坟,位于县城西南三里坪的阿克托海乡山梁上。于1989年维修后排为七个教形式的坟墓,并开于一长方形亭台里,坟墓与燕子山南相望,相距不到半公里,相传古代有个名凰夏的英雄母亲,生有七女,因反对外来侵略都不屈而死,后入立墓纪念,故名“七女坟”(族意),至今人每年到此朝拜者甚多。沿七妇坟山脊直达主峰,有一巨石卧在山顶,面向乌什县城,从山下远望,形似一只千年古龟,惟妙惟肖,故此山为称之谓“龟山”。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吐峪沟石窟
吐峪沟是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它位于吐鲁番市东约60公里,属鄯善县管辖,但距高昌故城不过10余公里,应该说是当年高昌城文明的一部分,其昌盛与衰微都与高昌政权的存亡关系至密。吐峪沟石窟是在十六国北凉统治时期掀起开窟高潮的时候兴凿的,随着沮渠北凉西迁高昌〔443年〕,吐峪沟又一举成为沮渠皇室在高昌的造像集中地。到鞠氏高昌,虽史载它“俗事天神,兼信佛法”,但从吐峪沟出土的高昌王鞠乾固供养抄写的多种佛经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记载高昌王鞠文泰对玄奘的种种尊崇厚待等都可以看出,佛教在鞠氏高昌是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而吐峪沟也同样是王室的一处石窟圣地。到了唐代,这里以丁谷窟寺而闻名,在敦煌遗书《西州图经》中有它佛院重重,雁塔林立、高梁横跨、绿荫纷纷、香火缭绕、梵呗齐鸣的记载。如此数百年的经营和繁盛使吐峪沟石窟荣登东疆第一宝窟之位,但在此后的岁月沧桑中它容颜憔翠艺术残损衰败,令人痛惜万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